程通精通各种火器,最先看出了门道,道:“大人,属下妄猜:这个东西,是不是水底龙王炮?”
他所说地水底龙王炮,指的就是古代的水雷。萧然赞许的一竖拇指,道:“不愧是咱们的火器专家啊!这东西跟水雷差不多,但不同的是可以快速自行在水中航行,用以攻击对方舰船。我给这东西取了个名字,叫做鱼雷,怎样?”
“鱼雷?”众人都觉得新鲜,就连熟谙海战的徐世昌也很是惊奇,挠了挠头,道:“水雷我知道,早先的荷兰红毛跟俄国佬都使用过,清军也有,但是威力不大。不过像大人说地这种可以在水中自行快速航行地鱼雷,属下听都没听说过。无帆无浆,怎么航行?”
难怪他不知道,作为海战的一种重要武器,鱼雷最早是在两年之后、也就是公元1864年,由奥匈帝国的。=。
这种鱼雷的前身,是诞生于十九世纪初期的“撑杆雷”,顾名思义,是用一根长长的木杆固定在小船的船头,前端绑上炸药。作战时驾小船冲往敌舰,触发炸药,以达到攻击效果。1864年,奥匈帝国的一舰长在撑杆雷上安装了压缩空气的活塞式发动机,带动螺旋桨推进雷体在水中航进,来攻击敌舰,这便是历史上最早的鱼雷雏形。
但是由于空气压缩发动机效率低下,导致这种鱼雷航速低,航程短、操控性差,因此这项发明并没有引起军
们的关注。直到1866年,英国工程师罗伯特…怀一发明进行了改进,用液压阀操纵鱼雷尾部的水平舵板,以控制鱼雷的艇行深度,这才正式将这种攻击武器命名为鱼雷(因为外形像鱼的缘故)。
1887年,俄**舰向土耳其一艘两#。将其击沉,这是海战史上第一次用鱼雷击沉舰船。随后,各国开始纷纷效仿,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鱼雷已经演变成了海军最具威胁的攻击武器之一。鱼雷命中率高,装药量大,破坏力惊人,一枚鱼雷命中便足以让一艘数千吨级的军舰沉没,堪称海上利剑。而萧然现在要做的,就是让这柄利剑在中国的海面上提前半个世纪出鞘!
之所以选择鱼雷,倒不是萧然一时心血来潮。要知道重型战舰的建造,绝非一两年之功,便是拥有了顶级的技术力量,至少也要三年五载,并且还不包括水师的操练。这么长的时间,就算萧然有耐心等下去,英法等列强也不可能坐视中国一步步强大起来的。与其被动挨打,不如先下手为强!
就目前的海军力量来看,中国一共拥有战列舰四艘,巡航舰十五艘,大半还是从日本人手里A来的。单是用来对付英国舰队就有些吃紧,更何况还有法国、美国等各大强国,为了保护其在远东地区的利益,一旦发生战事,哪个国家都不会作壁上观,必然要来插手。到了那个时候,中国舰队面对的将是数倍于己的强敌!
军舰数量不足,那就只好从武器上来弥补了。萧然的意图十分明确:一面研发鱼雷,一面组织工匠对大清水师现有的舰艇进行改装,争取在大战到来之前,把大清水师武装到牙齿。
有了他的思路,水雷的研发并不困难,程通、戴桐、李三,设计出雷体应该比较容易。最大的问题是鱼雷的动力系统,中国目前还没有空气压缩发动机,更不用提热力发动机了。唯一可行的,就是采用后世比较普遍的电动力鱼雷,即采用电池驱动电动机,带动螺旋桨来作为动力。这就要让罗尔托来进行铜原电池的改进,以及高速电动机的研制。
后世的电动力鱼雷,采用的是铅酸电池或银电池,航速可40以上,并且由于没有热力鱼雷那样的气体排出,攻击过程中不会产生航行轨迹,隐蔽性极好。但是以目前的技术力量来说,还无法造出这么先进的电池,采用铜电池,动力方面无疑会稍打折扣。不过理论上来说,两组铜大电池,至少可以突破20节的航速。这在当时还是采用帆浆动力的军舰来说,足以形成致命一击!
而在鱼雷之外,水雷的研发也是必要的。这东西早在几百年的就已经由中国人率先发明,具有隐蔽性好、造价低廉等特点,用来封锁航道是绝佳的武器。另外舰载火炮的改进也被提到日程上来,这是由于海战对火炮的要求有别于陆战,远程射击一般精度极低,并且弹丸的规格较小,威力不高。为了弥补这一缺陷,包括英舰在内普遍的做法是将长炮改为短炮,增加炮弹规格,牺牲射程而扩大威力,一般海战的距离都是四百码以内的近战。
对于拥有了高爆炸药的中国来说,火炮的威力将是何等的惊人,可想而之。
作为一个军事基地,单单靠营房显然是不够的。这个问题就交给段兴年来办,组织人力建造厂房。日本工匠跟设备区分开,与造船跟军事方面有关的留在旅顺,替他的运回北京城,交给张之洞来进行新式工厂的筹建。
逃跑的水师提督,叫廖忠义,名字取的不错,可以这人跟忠义简直是一点打不上边。萧然交待段兴年几个,估计廖忠义那些人见洋鬼子没来,还会返回来,到时以钦差之命将其抓捕,解往京师议罪。至于那些溃逃的清军,只要回来的一律充成苦力,正好弥补了基地建设的人力不足。
至此,一个新式的海军基地就将在旅顺港破土动工了。安排已毕,萧然带着盛左、徐世昌、赖定忠三人,以及二、三两个中队和日本工匠们凯旋回京。
第一百五十五章 封疆大吏(上)
月初七,北京城下起入冬以来最大的一场雪。鹅毛扬扬漫天飞洒,铺就银装素裹。空旷的紫禁城,巍巍金銮殿,掩映在一片苍茫之中。
养心殿外,两列御前带刀侍卫肃然站立。头上肩上都披着厚厚的积雪,看上去像是两排雪人一样。
远处忽然飞奔来一名太监,手捧黄绫匣子,跑至台阶下,来不及抖落身上的积雪,跪地奏道:“启奏皇上、太后,内奏事处有呈:江南大营曾国藩六百里加急!”
同样的声音接连响起,一路传到养心殿。不一会儿,里面传出一声:“进!”接着一名太监匆匆走了出来,却是安德海,接过黄匣,返身进入太和殿。转到东暖阁,跪地奉上黄匣。
东暖阁中,此时正站着五位大臣,分别是肃亲王华丰、大学士倭仁、贾、周祖培,和军机大臣文祥。还有一个人坐在锦凳上,却是老惠亲王绵愉,因为是大行皇帝的胞叔,身份特殊,有免跪赐坐的特权。
正首龙椅上打斜坐着一个孩子,身着黄袍,正是小皇帝载淳,点着头自顾打瞌睡。龙椅后面是一道明黄纱幔,里面隐隐有一名旗装女子端坐,不用说便是垂帘听政的慈安太后眉。
谙达张文亮上前接过黄匣,在传到纱幔后,由宝禄接过,搁在锦榻上的檀木御案上。眉这才打开黄匣,取出奏折来只瞧一眼,便啪的掷在地上。怒道:“又是这一套说辞!长毛残匪,余孽猖獗,怎么江宁(清朝对南京地称谓,太平天国称天京)都打下来了,剩下这几个残兵败将都剿不灭么?骆秉章、左宗棠,他们都是干什么吃的?还有曾国藩,当初命他督办江南四省军务,他就再三推诿。现在命他回京领功。又是推三阻四!怎么这‘两江总督协办大学士’的封赏。还嫌不够么?”
这一声很是突然,吓的小皇帝激灵一下坐了起来,望下看看,除了惠亲王,其他人都赶紧绷直了身子,头却垂的更低了。见气氛一时有些沉闷,倭仁忙道:“回太后。两湖一带确有几股残匪,包括长毛打散的溃兵,若不清剿,只恐死灰复燃。曾国藩现正由黄石溯江西进,准备增援两湖,对残匪形成包夹之势。至于朝廷的封迁,估计是战事吃紧而无暇陈奏……”
“胡说!”又是啪的一声,估计是眉将黄匣子也摔到了地上。只听眉道:“三份奏章言辞无二。分明就是商量好了欺瞒天听。哼。残匪残匪,天天剿天天多,这个仗要打到什么时候?一辈子么?”
眉地确是憋了一肚子气。三个月前曾国藩便已经率领湘军克了江宁。并且由于新式火器源源不断地运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