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初一,主播那里风俗一大早就又是祠堂烧香参拜放鞭炮。
除夕夜都是男人带着男孩女孩,大小都有的下一辈去,家里媳妇们都在厨房备菜。
而初一的祭拜,是所有人都要去。】
围观的大家比较不同的风俗,心里最大的想法还是后世真有钱。
那漂亮结实的砖楼祠堂,描金大红烛和放不完的烟花爆竹,看的真是让他们都想弄来自己用了。
主要是吧,祠堂烛火有灯彻夜不眠,那是我们先人只有这些个照明工具啊。
你们祠堂有电灯,开着灯怎么还烧蜡烛?
蜡烛也有真蜡烛和电光蜡烛,科技太过新潮,看的先人们无言以对。
以三国时候的诸葛氏,三国往前的葛氏,三国往后的诸葛族人们,都看的欲言又止。
祖宗们觉得,留一个光源习俗走个过场就好了,要么把这些能发光的直接给我们,别这么浪费。
见到过主播家一个月电费多少,也和主播聊过这个话题的大家,不少都在计算。
计算这一晚上,过春节家家户户彻夜灯火不眠,每家每户得花多少钱,一晚上整个国家又得耗费多少电。
【‘串年’,是小小家这一块的习俗。
正月初一这天,祠堂祭拜完后,同姓同村的男人带着孩子去各家各户挨个拜年,同一个大队不同村的大家再互相串门拜年。
女人们则是在家备上茶果点心,来了拜年的客人就倒上杯热茶,给20以下的孩子,就是塞各种不同的饮料、水果、零食这些。
他们这个小村就不到十户,都是姓诸葛的,三代以上都是近亲,清末兵荒马乱跟着各种逃难定居在这里的。
快一百年下来,受到收留的他们到了这代都是本地人了,和周围其他大姓也都相处融洽。
小小先是跟着爸爸去挨个拜年,到了第一户拜年后,就跟着第一户去第二户,然后三家人继续往下拜,人越拜越多。
然后倒数第二户人家拜完年,她挎着鼓囊的包和爸爸回家,过五分钟,其他人最后一起来他家拜年。
等同村都拜完年后,他们喝茶商量着,给大队周围村子熟人打电话,确定今年还是‘串年’后,浩浩荡荡的诸葛姓队伍就出发了。】
“虽然他们交流方便,但这个村子也不是很山沟沟里,过年习俗这也要打电话?”
“没听他们刚刚说的嘛,因为疫病,有几年没串年了。”
家境一般和往下的人都看的新奇又羡慕。
他们要么朝代生产力还有限,要么就是才结束战乱休养生息,难得活在太平年景里,也不是生活就滋润了。
能过年咬牙买点粗饼点心,宋朝以前都是少见的。
而能过年置办些像样年货的人家,一般东西都要好好摆,甚至一些粗糕饼都会串线。
拿一个带一串,大家薄面皮的也都不怎么会去动,孩子想拿也会被大人教训,直到拜年的人都差不多了,才会拆下来给自家分分。
这种生活条件占大多数,甚至都达不到的大家,很是满足了眼睛。
因为后世备年货,水果零食那都是一箱箱来的。
从可以干啃的零食小方便面,到大桶泡面;养乐多和旺仔这种包装红色的奶饮料也备受青睐。
虽然差点给龙须酥粘掉了老牙,但喝过旺仔的刘备默默点头,一点也不会为自己和后世娃娃口味接近而脸红。
旺仔牛奶,谁喝谁知道。
刘备卡在托孤之前没死,于是他人也没事,有幸成为最后一个肉松小贝品尝者,顺便也吃到辣条半片的李严跟着赞同。
一个肉松小贝,足够他知道后世的科技美食都是什么美味。
各种有包装的新糖果都是在桌上盆里随便抓,还有老式果盆里,都是花生酥、芝麻糖、墨糖、小白丸子糖……这些传统甜点。
虽然这些也只是在后人眼里的传统,在他们眼里,都新潮的很。
做皇帝的,能吃的上的甜味剂也就只有怡糖、蜂蜜之类,刘彻看的叹气。
生产力,真是个让他又爱又恨的东西。
别说秦汉的皇帝了,那就是明清的皇帝,也顶多吃上点苹果橘子这些水果,那些机械化生产的零食,谁也没吃过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