堂堂三王爷的话,除了皇上谁敢反驳。况且皇上都要让他三分。今日朝堂举荐就是一例,皇上明明属意他人却仍然任命了三王爷举荐的陈虎。
李安宁一直在等这样的一个机会来证明自己。皇上钦点,多大的荣耀!就这样错过了。之所以没有毛遂自荐,是因为太出风头,恐怕被人认为自不量力,是在要权。若是钦点,便可堵住悠悠众口,地方官员也会因为钦点之故为她行方便。她欲借助凌源县施展抱负,报效朝廷进而实现父亲遗愿,却被三王爷的好心扯了后腿,还要向他道谢。
现实就是这样,往高处走,就要低着头;想要高飞,就要向下扇动翅膀。
当下她乖觉地躬身道谢,在下多谢王爷厚爱,日后定当虚心求教,早日为朝廷效力。
这就对了。三王爷满意地点头赞许。
她却仍心有不甘,便道,只是昨日下官几句针砭时弊的议论就博取了一个内阁侍读正六品的功名,受之有愧,其实下官很想借此机会证明自己的……
他听出她话中的埋怨,却奇怪自己一点儿都没有生气,反而口出安慰的话,本王的威名你可有耳闻?凡本王举荐之人,皇上没有不同意的。本王向你保证,日后一旦有轻省肥厚又能证明你的能力的美差,一定给你留着。他拍着她的肩向她保证。
她心中摇着头,自己何需什么美差?对她而言越艰苦的锻炼反而越适宜。
李安宁向母亲说起特派凌源县的事,母亲叹道,这倒是个机会,可惜错过了。接着话锋一转,问道,之前听你说在内阁待职,何时可以上朝的?
李安宁将皇上深夜去内阁的前因后果说与母亲听,李老夫人微微皱起眉头,不无担忧地说道,你的言论虽有道理,却会触及当权者利益,皇上准你上朝听政是明君之举,你也要小心提防。伴君如伴虎,越靠近权力中心危险也越大。我儿要等待机会请求戍边,莫忘乃父之志。
李安宁道,孩儿谨遵教诲。
李夫人又道,还有一句,你要记在心里。与大臣交往保持距离,切不可与宫里的皇子公主们有来往。
李老夫人本来只想说不要和公主过从甚密,但是这话太过明显。
李安宁是个听话的孝子,了解母亲独自抚养自己长大的艰辛,况且母亲平日待人以礼,处处是自己学习的榜样,因此从未做过忤逆之事,也没有说过忤逆的话。
于是李安宁道,孩儿明白,母亲放心。
为免使母亲担忧,李安宁未将三王爷有意结交的隐晦意思过多揣摩,同时告诫自己:以后尽量不见,不接触的好。这样想着,脑海里已经出现那个白衣飘飘的俊彩身影,她的心瞬间像被无形的细索扯了一下,莫可名状的感流涌遍全身。
第四章 整修后宫
更新时间2016…4…30 0:09:01 字数:5301
偏殿里灯火辉煌,皇上在台案后面奋笔疾书,这时张太英来报,皇上,陈虎到了。
带进来吧。
陈虎,人如其名,生得虎背熊腰,壮硕异常。
一看到来人,皇上哈哈笑道,好个陈虎!他上下打量了一番,像是欣赏难得一见的珍品,又道,孔武有力,不错不错!
陈虎这才跪拜请安,皇上一把拉起,拍着他强韧有力的臂膀,赞道,真乃壮士也!哈哈,三弟说你胸有韬略,跟朕说说你想如何治理凌源县呀?
陈虎恭顺地说道,凌源县土地贫瘠,不宜耕种平常作物。臣想充分利用当地的湖水资源,大力发展渔业,林业。
皇上道,缴税收的是粮食,你不耕种,何来粮米呀?
陈虎道,凌源县百姓尚且不能饱腹,臣请减免三年赋税,再给臣两年时间,五年后凌源县百姓只要还有一个饿肚子,皇上不治臣的罪,臣也无颜苟活于世。
皇上沉思片刻,转身取来方才所写的《凌源县治理方略》交到陈虎手中,语重心长地说道,朕把全县百姓的生死富贵交给你了,这份方略你可以参考,不必完全照搬。朕相信三弟的眼光,更相信你能当好这个县令。
他拍着陈虎宽阔健壮的胸膛,却想到了另一副瘦弱的肩膀,假若真的将她派往凌源县,她能承受那份苦和罪吗?
陈虎跪在地上,朗声道,臣自当竭尽所能,不负皇上重托,不负百姓期望。
一叶知秋,宫里打更的太监夜里喊着:天干物燥,小心火烛。白天太监们将各宫院大缸里装满水,即使这样,仍没有挽救后宫里的一场火灾。
那晚,一个小宫女打盹撞倒了烛台,烛火迸到了帷幔上,火一下子连成一片烧起来。火势越来越大,桌椅板凳寝榻窗户全都被火吞噬着,一遇风,火蔓延得更快。救火的侍卫赶来时,火势大的人根本无法靠近。天亮时大火才被扑灭,现场一片狼藉,太监宫女横七竖八或躺或坐在地上,所幸没有人员伤亡。
后宫失火,前朝议事。当下的重中之重就是整修或者重建。整修就是在烧毁的宫殿原址上修复,相对来说,工程量要小一些,花费也小。重建也可以在原址上建造,就要拆除、清理、运出没有利用价值的烧毁的砖瓦木料,又或者弃原址不用,另外寻找新的地址建造。
大臣对此意见不统一,赞成哪种的都有,且听起来都有道理。
李安宁,你说说你的意见?皇上点名要听她的主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