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锡小说网

天锡小说网>锦绣安宁侯 > 第1部分(第2页)

第1部分(第2页)

李夫人的眼泪也被引了出来。月子里的产妇情绪不宜激动,会影响奶水。李矛替妻子拭干泪水,安慰道,我知夫人坚强,定能照顾好自己和孩子,如果能遇到对你和孩子好的人,夫人就改嫁吧,那样我会更加安心。

李夫人道,夫君难道忘了新婚之夜的誓言?

李矛道,我不能“与子偕老”,食言在先。夫人万不可苦了自己。

李夫人道,你在,我的心是你的;你不在,我的心便全给了我们的孩子,夫君莫要再劝。

这个硬朗的男人顿生柔情,紧紧握住了妻子的手。

一年后,梁明帝驾崩,不久便发生了宫闱夺权之乱。起因是新帝年幼,由嫡太后垂帘听政。嫡太后是个专权的女人,渐渐生出狼子野心,于是策划出一出夺权的宫廷闹剧。历时月余,京城风起云涌,人心惶惶。百官对幼帝多怀有同情,但又忌惮嫡太后背后的势力。当时军权掌握在嫡太后胞弟东厉侯手中,常人不敢轻举妄动。东厉侯有恃无恐,谁都不放在眼里。新帝叔父,当时赋闲在自己属地的明轩王爷,不甘心皇权它落旁姓,于是明修栈道暗度陈仓,联合朝中大臣和领兵在外的将领,拨乱反正,先是夺了东厉侯的军权,并将其处死,同时封锁消息,暂时稳住嫡太后,不让她有所行动。当夜正义之士悄无声息进入宫廷将幼帝保护起来,同时控制了嫡太后,等到明轩王率领的正义军处理完外围事务,进入皇宫准备收管时,嫡太后正在破口大骂。明轩王懒得理论,坐在下首的榻几上悠闲品茗,他手下的将领都是惯于行军打仗的粗鲁莽士,见到主人受辱,不等发令,箭步上前手起刀落,现场一片血腥。明轩王这才伸伸懒腰,起身叹道,鲁莽!

幼帝被带到他面前,明轩王恭敬行君臣之礼,高呼万岁。

幼帝虽是总角之龄,心智早慧,洞若观火。那声“万岁”让他明白这位皇叔绝无夺权之意,至少现在没有。他躬身拜道,侄儿受太后胁迫,本是受困之人,多亏皇叔解救,不敢受皇叔大礼。

幼帝小小年纪竟有如此格局,这一点让明轩王既欣慰又意外。他上前托住幼帝的胳膊,扶正他的身子,语重心长地说道,侄儿是皇兄最看重的皇子,如今已是梁国的皇帝,要有皇室威仪,不失风范。寥寥数语教导,充满对晚辈的关怀。

侄儿谢皇叔教诲。尊长也是古贤推崇之事,无关风范。

明轩王呵呵笑了,拉着幼帝的手,又道,皇叔能为你做的就这些,本王相信皇兄的眼光,也相信皇上的能力。

后朝廷推选出两位德高望重的辅政大臣辅佐幼帝,明轩王决定重回属地过自己优哉游哉的清闲日子。在朝官员感于明轩王的仁德忠义,力劝新帝挽留他,明轩王最终还是拒绝了,却留了一封手书,劝勉新帝辨奸识忠,同时建议千万不要让女人涉足朝堂。虽是建议,因为他之前扶正的丰功伟绩,这条建议便被直接写进了律令里,由此又衍生出众多条限制女子的条律,坊间女子不准从商,在朝官员的女眷如无特例不准入宫,后宫妃嫔的家属也不准进宫探望。正所谓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只因一个女子一时的邪念,造就了梁朝另一番格局和风气。但是这番格局和风气发起一时,实行之后梁国上下都发现,这些律令的不妥和限制并非只影响到女子,男人也同样受到波及。男耕女织本是自古传统,如今女子不准从商便不能织布拿出去卖,市场上没有布卖,便会影响所有人的穿。由点及面,这种影响不可胜数。于是渐渐地,一些无关紧要的条律百姓便不在意。说到底祸起宫闱,受害的却是百姓。条律赫然在列,却无异于废弛一般。只一条,女人不准入朝参政仍在讳莫如深,无人僭越。

李安宁五岁时随母亲外出,一位头发花白的算命老先生看到他从眼前走过,竟然冲着他的背影先是点点头,后却摇头叹息起来。这一幕被落在后面的李夫人看到,她便上前问老先生点头摇头之故。老先生道,点头是因为夫人成全了这孩子,摇头是因为夫人同时也误了他。

算命先生不等李夫人发问又接着出口成章:一朝得入朝,宫中享荣华。名至边疆侯,身为女驸马。老先生仿佛要将话一次都说完似的,又说道,贵——公子一生坎坷虽多,却能逢凶化吉,终是有惊无险

第二章 初见帝王

更新时间2016…4…27 23:04:40  字数:3330

李夫人在惊疑中缓过神来,打量着算命先生,默默地掏出几块碎银子来。老先生又说道,夫人莫怪,我道破天机,命不久矣。我并非贪财之人,夫人的银子我且收下,请放心。十五年后夫人这银子定会获得丰厚回报。

李安宁二十岁参加殿试得了一甲第三名,由当时的主考官张顺带领进宫在内阁待职,先从最简单的端茶倒水跑腿打杂的活儿干起,而后才有资格接触卷宗文献等档案资料。

李安宁天资聪颖,勤奋好学,将可看的卷宗文献悉数翻阅,对涉及农林牧渔、户部、吏部的档案资料默记于心,为了熟悉国家这些根本,她废寝忘食,通宵达旦,张顺看在眼里,不动声色地观察。李安宁写了几篇关乎国之根本的文章呈给张顺过目,张顺看过之后告诫她:文字过于犀利,恐难容于朝廷。

李安宁道,学生针砭时弊为的是百姓,百姓安居乐业,朝廷自然稳如泰山。比如赋税,朝廷虽有规定,但是下属邑县执行起来往往凭空增加一些,多出来便入了自己府衙或者个人得利,朝廷对此不闻不问,百姓敢怒不敢言。长此以往百姓心中累积的怒气会借着某个事件发泄,惠帝三年凌源县的农民暴动就是一例,官员为免责避重就轻只写刁民闹事。在学生看来,根本不是刁民闹事这么简单。凌源县土地贫瘠,百姓生活困苦不堪,正常的赋税尚且难以缴纳,还要忍受贪官的变相盘剥,实在没有活路了。与其坐以待毙,不如揭竿而起。所以赋税是国运长久之大计,朝廷应予以重视。天下百姓的粮仓汇集起来是大河,国库是小河,只有大河充盈,小河才能有水,大河干涸,小河也会枯竭。

话音刚落,房间内响起拍掌声,二人循声望去:一位束发免冠,器宇轩昂的男子站在门口,不知何时到来,听了多久。张顺脸色陡变,正欲上前行礼,男子递了个眼色,便使得张顺噤了声。

此人问李安宁,刚才那番话是你所说?

李安宁看到老师默然无语,神色不似平常,心想眼前之人必有来历,一时又猜度不出,便道,是下官所言,请大人指教。

大人?张顺想道,皇上平生第一次也许是唯一一次被人称为“大人”。

来人接着问道,如果让你做这个凌源县令,你会怎么办?

李安宁不假思索脱口而出,上奏朝廷请求减免凌源县三年赋税。真是成竹在胸,仿佛他早就想过这个问题,只等着有人来问。

哦?李安宁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气概让来人兴趣大增,对他上下打量一番,感叹道,张太傅,我朝多才俊呀!

这番夸赞让张顺心中惶恐,不知如何应答,愣了一会儿才说道,是。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