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门后是泮池和三穿九洞桥,泮池水来自燕子湖,水质清澈,有锦鲤游于中。
踏桥而过,看到的便是大成门,面阔五间,进深九檩,单檐歇山顶。整座建筑坐落在高大的砖石台基上,是文庙的最后一道大门,因形似兵器“戟”,又称戟门。
此时大成门中门大开,许多仆役进进出出,一派繁忙景象。
到了门前,方有为忽然停下,正了正衣袍,方才放慢步伐跨门而进。
大成门内为中心庙院,院内植有古树三十六棵,古灯对称有致,中间一条笔直的石砌甬道通向大成殿前的丹墀。
此丹墀是祭圣时举行乐舞的地方,每逢祭圣,这里便钟鼓齐鸣,乐舞升平,仪仗威严。丹墀正中竖立三尊高达三丈的青铜塑像,居中为孔子,居左为老子,居右为墨子。
两旁石阶,高丈八亚圣,丈六半圣的汉白玉塑像分班侍立。
青铜像后是巍峨庄严的大成殿。
重檐飞翘,斗拱交错,龙吻脊中有双楷戏珠立雕,双重飞檐中海蓝色竖匾上三个金色大字“大成殿”,为大雁书院创办人,七品大儒周学海的手书。
大成殿内,诸圣像,牌位前的香案上,祭祀用的三牲,香炉等物品已经准备齐当。除了祭祀人员,香案边上,还立着一老者。
老者年近七十,鹤童颜,穿一袭黑色袍服,胸前绣紫金印。赫然是大雁书院第三十九代山长,三品大学士齐知书。
“老师,五百名新生已带到先师门。”方有为上前,朝齐知书行了一礼。
“辛苦了!”齐知书说着迈步朝外头走去。
学生们在外面等了许久,见出来一个鹤童颜的老者,皆是一愣。接着迅回神,齐齐弯腰行礼,异口同声道:“山长好!”
看着眼前五百张年轻而又充满朝气的面庞,齐知书笑着点了点头。迈步上前,亲自动手帮学生整理衣冠。
古人云:“先正衣冠,后明事理。”
入泮礼第一环节便是正衣冠。
《礼记》说:“礼义之始,在于正容体,齐颜色,顺辞令。”先正衣冠,再做学问,这已经成了读书人的共识。
整理好衣冠,五百学生排着整齐的队伍在齐知书的带领下,迈步进入先师门,跨过泮池,穿过丹墀,来不及细看丹墀前三位圣人的塑像,便已迈入了大成殿。
大成殿为文庙主殿,高九丈九,阔十二丈六,深十八丈三。殿内正中悬挂老子,孔子,墨字三位圣人的巨幅画像,画像下是诸亚圣,半圣的牌位。
大殿四周是诸圣业绩图壁画,形神并具。肉眼可见的浩然正气在柱子,墙面内穿梭往返。氤氲浩然之气,变化万千,时而化作飞鸟虫鱼,时而化成高山流水,端的是神奇非常。
空间里充斥着浩大而刚正的气息,这股庞大如海的气息远不是秦家文庙里的浩然气能比的。
要不是有齐知书在前面挡着,秦帝相信,他们这五百人此刻怕是已经五体投地了。
太阳不知何时从东方升了起来,迎着金色的光芒,在祭祀人员的唱词中,秦帝等五百人双膝跪地,跪拜了起来。
九叩,拜完诸圣,学生们转身面向左侧,开始拜齐知书。
齐知书坐在椅子上,接受每一个学生的拜师礼。拜完先生,学生接着送上束脩六礼。
拜师仪式完毕,在齐知书的注视下,众学生互相鞠躬行礼。接着依次有序退出大殿。
此时丹墀已有祭祀人员端着水盆等候众人。
在齐知书的示意下,一众学生纷纷上前“净手”。
“净手”的洗法是正反各洗一次,然后擦干。寓意在于净手净心,去杂存精。希望能在日后的学习中专心致志,心无旁骛。
洗完手,接着是填写“亲供”,也就是填写入学登记表。学生写下自己的年龄,籍贯,同时注明身中(即身高)、面白、或有须、或无须。最后由齐知书统一整理送往各院。
到此,繁琐的入泮礼结束,也标志着秦帝等人成为圣人弟子,可以踏上“路漫漫其修远”的文道之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