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长安城的民众大可不必觉得,是因为有他这种疯子把反对派给吓到了,这才让他们选择偃旗息鼓,进而让乔琰的种种政策得以顺利施行。
他还没有这么大的本事。
“话不能这么说,”杨修回道:“对淳于大夫这等有机会跻身三公之位的,你祢正平都极有行动力地将人拦截在路上骂吐了血,甚至让人在颜面大失之下晕厥过去,天知道在他下面位置的,到底能不能挨得住你这张嘴,比起被人说是不爱惜自己的名声所以也不爱君主,还不如先观望观望局势算了。”
所以祢衡还真是有点贡献的。
祢衡很想辩驳一句,淳于嘉会气晕过去,绝对不是因为他的那番毒舌输出,而是因为那位大司马用最平静从容的语气说出了一句对淳于嘉最直白的立场谴责。
这搁谁能受得了……
听说因为近来天时的情况和乐平月报的发行,那淳于大夫又在今日朝会请了个病假,这总不是他造成的了。
不过,淳于嘉或许是因为吸取了两个多月前的经验教训选择了退避三舍,大司马的麻烦还是有的。
祢衡的目光在手中的两份月报上相同的字迹之间门往复比对,眉峰微微一动,对着杨修说道:“我看你有这个空闲夸我,还不如往大司马府走一趟,替你那位君侯站个立场。”
仲长统看得出来这份报纸中所代表的变革,祢衡置身局外也同样看得明白。
这个变革的征兆并不像是旱蝗之灾一样直白了当,但总还是有聪明人会看出来的。
现在就看这些人到底是如何理解乔琰这个举动的了。
在此时的大司马府中还真迎来了一个在朝会后登门造访的人。
“王司徒大驾光临还真是让人意外。”乔琰朝着来人看去,抬手示意王允入座。
是王允先找上门来,也不算是让人太意外。
王允对她到底是何种态度,乔琰不会看不出来。
建安元年的年中,在她直接敲定由张懿出任徐州牧,并派出在海陵驻兵之人的时候,王允对她的种种做法是有微词的。
或许尤其让王允觉得她的权柄太高会造成祸患的,是张懿的下属居然选择直接找上她这位大司马。
但彼时的他不管是因为当年乔琰攻入关中对他的救命之恩,还是出于稳定时局的考虑,都并没有将这种不满的情绪在公众的场合下说出来。
到了如今才是真正找上了门来。
虽然他开口的第一句并不是对报纸印刷之事提出问询,而是说道:“大司马让乐平书院的学子研究一窝燕鸻可以在一个月里能吃掉多少蝗虫,研究水分占比多少的土壤更有利于蝗虫的孵化,是不是有些本末倒置了。”
“在书院之中有郑公、荀公、卢公、蔡公等当世大儒,本该成学风盛行、丝竹高洁之地,怎能让这些东西占据了主流。”
王允想到让这些乐平书院的学生,端着一块一丈见方的土地,小心地计算出其中到底有多少个蝗虫的卵块,就有种眼前一黑的感觉。
想到其中还有他们祁县王氏的子弟也就更是如此。
若这进学的内容已经变成了报纸上所展现的样子,还不如让那几位大儒回到长安重开太学,届时关中必定因为这样的大儒汇聚而引来更多的投效之人。
反正现如今的长安城已不再是先前为董卓所祸的样子,而是早已经重建了秩序,算起来也是太平之处,还是天子脚下。
邻近的池阳医学院同样能满足这些上了年纪的大儒养护身体的需求。
算起来,若真能完成从乐平书院到长安太学的变更,对于乔琰的权柄来说,也无疑能起到一点削弱的效果。
不过王允对此也没有报以太大的希望,他也看到乔琰嗤笑了一声,意味深长地看了他一眼,“王司徒,我看你也不是因为乐平书院的学生在研究什么来找我的吧?既然有话想说,何必在这里拐弯抹角的。”
王允深吸了一口气,干脆直截了当地问道:“敢问大司马,这份乐平月报是以何种方式制作出来的?”
乔琰开办乐平月报的时间门已久,甚至在她还未曾攻入凉州的时候就已经出现了。
武都郡太守盖勋带着姜冏来到并州求援的时候,见到的正是第一期乐平月报期刊。
到如今已经有四年多的时间门了。
&nb-->>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