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叔牙听后,心中感慨万千,他明白齐桓公对自己的信任和宠幸,但他更清楚管仲对于齐国的重要性。
于是,他再次郑重地向齐桓公进言:"君侯,我是你的一个平庸的恪守本分的臣子。你照顾我,使我不挨冻受饿,就已经是莫大的恩赐了。
如果要治理国家的话,那我就远远不及管仲。
若论治国之才华,我有五个方面不如管仲:
第一:论以宽厚慈惠来安抚民众,我不及他。
第二:论治理国家不忘根本,我不及他。
第三:论为人忠实诚信,能得到百姓的信任,我不及他。
第四:论制定的礼仪,足以使天下信服,我不及他。
第五:论军中立在军门之前击鼓指挥,使将士加倍勇猛,我仍旧不及他。"
“君侯,管仲之才远非寻常人可比,他拥有经天纬地之能,治国安邦之策。
若能将他置于高位,让他施展才华,必将带领齐国走向辉煌。如今各国纷争不断,形势瞬息万变,我们不能因一时的犹豫而错失良机。
请君侯三思而行,莫要让管仲的才华被埋没,莫要让齐国的霸就此止住。
最后齐桓公采纳了鲍叔牙建议,任命管仲为上卿,拜管仲为齐国国相。
鲍叔牙举贤不避亲,自己为了推举朋友管仲,甘愿屈居于管仲之下,小白用贤不避敌,齐国的霸业由此奠基,管仲和鲍叔牙之间的交情,被誉为中国历史上有名的八拜之交中的“管鲍之交”,管鲍之交被人们称为千古美谈。
管仲为相后,开始制定一系列新政,并且向齐桓公推举任命了五位大臣,分别掌管着齐国的重要部门,史称“齐桓公五杰”。
他们分别是:
第一位:东郭牙,也是东郭先生和狼的故事里面的东郭的先祖,管仲看重东郭牙为人正直,善于观察和理解事务,所以被管仲推荐为齐国谏官,负责向齐桓公提出建议和指正国君不足之处。
第二位:隰朋,能言善辩,文武全才,管仲任命他为大行令,负责齐国外交事务,相当于外交部长兼职总参长。
第三位:王子成父,周桓王的次子,避难“王子克之难”后,留在齐国,为人足智多谋,善于征战,被管仲任命为齐国大司马之职,统领齐国兵马。
第四位:宾须无,宾须无善于审狱断案,明辩是非,宽厚仁慈,不滥杀无辜,所以被管仲推举他为大司理,主管齐国司法刑律。
第五位:宁戚,即甯戚,姬姓,甯氏,是甯姓始祖。
卫国人,早年怀经世济民之才而不得志,善于管理农业水利。
管仲十分称赏宁戚,推举他为齐国大司徒,主持开垦农田,兴修水利,并兴渔盐之利,奖励垦荒,薄取租赋,齐国很快富裕强盛起来。
高傒和国懿仲分别执掌齐国左军和右军,高傒兼职五属大夫,国懿仲兼任三议大夫,负责审核举荐官员的资格。
等到这些一切就绪,齐国政局立即稳定下来,各行各业开始出现复苏,于是新官上任三把火,齐桓公也不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