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最终将她带入间谍生涯,正是其中之一的这个田中隆吉。
很多中国人知道田中隆吉,是因为电影《东京审判》,对这个出庭指证日本战犯的“田中隆吉中将”印象颇深,甚至有的观众认为他“坚持正义、不畏人言”。但是很遗憾,这个田中隆吉,充其量也仅仅是个污点证人而已,在中国时,到处煽风点火,唯恐天下不乱,即使在日军内部,田中隆吉也被人看成是怪物。
一个是想借助日本势力复辟满清,另一个想利用满清贵族的残余势力和对中国情况的熟悉,成就个人的功勋。就这样,这一男一女,很快混到了一起。
用日本人自己的话来说,这是蛇和魔的结合。
在上海的日子,在田中隆吉的安排下,川岛芳子到底做了些什么,现在很少有人说得清。有人说她曾化装成舞女在舞厅中获取情报,也有人说她曾用美色接近曾任南京政府的大员□至还有传闻,她和孙中山的长子孙科相交不错,从孙科那里套取情报。
国际间,但凡要找事,一般都是一个套路。那就是先把自己擦破点皮,然后不分青红皂白地一顿老拳把人打倒,踏上一只脚还义正词严信誓旦旦地说自己是受害者,要大家主持公道。
九一八事变,那是关东军把自己的铁路小小的炸了一下,可那毕竟是日本人驻守的地方,做手脚容易。
上洪况不一样,日本人的所谓权益大部分都集中在租界里面。负责租界治安的工部局都是些蓝眼睛大鼻子的老外,想让中国人声势浩大的冲进租界去破坏“日本权益”,那可不是那么容易做手脚的c要那样,恐怕中国人一进到租界里面,就会先被巡捕驱散。
田中隆吉和川岛芳子两人想来想去,最后认定,比较可行的,还是弄出点人命,弄死个把日本侨民,来点燃日中战火。
可让谁去做这个冤大头呢?
这个冤大头可不能随便找,这是很有讲究的。
第一个,这个冤大头不能是个地头蛇,在上骸久了的侨民。那样的人,弄死一个,七大姑八大姨的发动关系查起来,容易露馅,搞不好就真的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了。第二个,这个冤大头要无知无畏。胆子小机灵的日本侨民,看风头不对才不愿随便到抗日情绪浓厚的中国人聚居区去转悠。第三个,这个冤大头得死得有点价值,他的身份足以让日本人为他的死而特别愤怒。
想来想去,有几个日本人就被圈进了这个名单♀些冤大头是一帮从日本来上海还没多久的日莲宗和尚。
日莲于1222年诞生在日本千叶县的一个小渔村。12岁出家,16岁正式为僧,取名莲长。翌年,他前往镰仓修学,之后在比罱、奈良等地钻研当时所有佛教学派的教理。32岁,他通过《法华经》领悟到潜藏于每人生命里宝贵的‘佛界‘,并教示开启此佛界之南无《妙法莲华经》才是佛法的究极。他立宗宣言,改名为日莲,开始了宗教改革的计划。
日莲宗教化方法有所谓“折伏”和“摄受”两种。灭后由其门下的日昭、日朗、日兴、日向、日顶、日持等六老僧葬其遗骸于身延山,建久远寺,即今日莲宗的总本山。著有《守护国家论》、《立正安国论》等300余种著作。后来日莲的弟子分成许多派别。近代日本新兴宗教的几十个教团,有70%都属于日莲系。在日本很有影响力。
这些日莲宗的和尚们,从日本来上海没多久,在上喝民里没什么亲友,死了都没人认识。而且这些和尚现在自己也还搞不清上海的情况。
更妙的是,在日本,和尚是方外之人,不问俗事,很受国民尊敬。如果慈悲为怀不问红尘的和尚都被中国人杀了,当然比一般日本人被杀更容易引起日本人的愤怒。
此外,这群日本和尚还不是一般的和尚,这可是日莲宗的和尚,日莲宗出了名的具有攻击性,早期传道的时候,日莲宗的和尚会跑到街上和人激烈辩论。而这帮和尚的老师就更是个狠人了,正是此时日本有名的暗杀组织血盟团的龙头老大,日莲宗僧人井上日召。
和尚组织暗杀团,很给力♀就是日本和尚的特色。
能吵能打有后台,又是刚来上海的和尚,绝对是很不错的冤大头。
准备被弄死的冤大头找好了,接下去自然要考虑把屎盆子扣到谁头上了。很快,一家名为三友实业社的企业被田中隆吉选中了。
三友实业社,听着很像日本名字,但却是标准的中国企业。
虽然今天知道三友实业社的人已经不多了,但当年在上海滩可是赫赫有名,在日本人本来占据绝对优势的纺织业,这家企业硬生生杀进去,抢了日本人好大一块市场份额,号称中国第一个大规模的纺织厂,早就成了日本纺织厂的眼中钉。
三友实业社由陈万运、沈九成、沈启涌于民国初年创立,因为经营有方,很快成为我国有史以来第一家具有大机器生产规模的纺织厂。
陈万运,又名陈曼云,出身于浙江慈溪一个小商人家庭。陈万运幼年时在家乡进私塾读书,15岁随父到上海谋生。先在市郊浦镇三阳泰烟杂店当学徒,后转入虹口嘉兴路上的乾新祥烟纸店当学徒≠年陈万运做事认真,又肯动脑筋,深得店主器重,满师后留店当伙计。
辛亥革命后,“实业救国”的思潮在国内风起云涌,关心国事的陈万运受其影响,萌发了走实业救国道路的意念。经过长期细心观察,陈万运终于找到了一条创业门径。
当时西方列强大肆对中国商品倾销,日用商品更是洋货独步天下,单洋烛一项,1910年进口就达百万两,洋烛取代了中国老式的油盏灯和土蜡烛。陈万运发现,洋烛烛芯一直由日中桐洋行独家经销,尽管要价高,却供不应求。在烟纸店工作多年的陈万运揆情推测认为可以从这个本轻利厚、生产技术较为简单的项目入手,步上创办实业的征程。
1912年4月,他找到了两个合伙人,一个是同乡沈九成,在上海高运蜡烛店当学徒,另一个是陈的亲戚沈启涌,当时也在“乾新祥烟纸店”工作。3个人倾其所有,集资450元,在四川北路横浜桥南堍士庆路鼎兴里租借5间小屋,购来10台手摇烛芯车,开始制造洋烛烛芯作坊取名“三友实业社”,内涵3友合作,实业救国之意。产品商标定为“金星”牌。
一年后;沈启涌跳槽;拆股分手;不久陈万运的同乡陈律甫入股2100元;其时资本增加至2400元,并在厂名上加注“美记”二字。产品出来了,要打入日商垄断的烛芯市场,又成了难题。为了打开局面,陈万运和沈万成自己走街头,在日商洋烛行附近,摆摊点燃自制的蜡烛⌒人纷纷围观,看到蜡烛不淌油、不弯头、不中途熄灭,确实不比洋烛逊色♀一街头活广告使“金星”牌烛芯从此名声大振,“三友”的烛芯也以价廉质优的优势迅速打开市场。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欧货烛芯供应中断,日商借此抬高售价,英美厂商不得不向“三友”订货♀样,金星牌烛芯逐步将日货烛芯挤出中国市场。“三友”的生产规模也开始扩大。
1915年3月,沈陈两人将资本增加到8400元,将《三友实业社美记》改为《三友实业社无限公司》,同年12月16日,“三友”改组为股份公司《三友实业社股份有限公司》,资本增至3万元,成立董事会,推举慈溪在沪实业家史悠风为董事长,沈九成、陈万运为董事,并兼正副经理‖年,“三友”还在横浜桥南面建成三层厂房一座,工人增至百余人,添置电力烛芯车16台,烛芯球车2台,烛芯品种发展到6种,日产量达到500~600磅,市场份额进一步扩大,各地厂商竞相向“三友”订货,使“三友”在国货界初露头角。
1917年,陈万运在杨树浦引翔港购地30亩;建造规模较大的生产总厂,生产“三角”牌毛巾,与西邻日商东华毛巾厂抗衡。1918年,经董事会讨论,决定再增资,向外招资7万元,资本金总计达10万元。1919年,“三角”牌在北京农商部注册备案,其图案是由一个圆圈加内三角组成,寓意三人同甘苦、共患难‖年,又在川沙设立工场,添置木机百余台。
陈万运聘请了刚从美国留学回来的宙廉为第一任厂长,把好技术关。他们把生纱漂白改为熟纱漂白,使毛巾的吸水、手感、白度、纱支脱脂提高到一个新水平,是当时漂染工艺上的革新。
接着,三友社继续开展毛巾花式的研究,他们把原来生产多年、式样单调的红蓝档式毛巾,改进一下,用鲜红色在雪白平布上印上“祝君早安”字句,还为大宗客户免费加印字号。以后,三友实业社又研究生产新颖别致的多片综织造的回纹浴巾♀三招,招招都使国产毛巾的质量得到了巨大飞跃《放市场后,深受用户青睐,甚至远销东南亚一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