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着铁木的话,我突然问道:“可是正常人也就每日吸收一至三个游灵啊,如果我,如果我身体弱一些,每日只能吸收两个或者一个的话,那?”
铁木当即拍着胸口说到:“这个不用担心,就像吃东西一样,有的人吃得多,有的人吃得少,但是,小孩子的极限是只能吃多少,成年人的极限是取决于成年人想不想接着吃,当你的身体能够做到每日吸收三个游灵的时候,就说明你的身体已经有了这么大的容量,而且,无论如何,每个人都会迎来每日吸收三个游灵的那天,只是你的身体在告诉你,你已经可以自主修炼了,在那之后,每日是吸收一个两个还是三个,仅仅是你自身状态罢了。”
微微思考一会后,我才接着问道:“那接着是?”
铁木也开始说到:“先说正常的,当可以稳定下来后,哦不,是在你的身体告诉你可以自主修炼后,你才开始踏上稳定吸收极限的路,因为身体容量有了,但并不是什么时候都能装那么多的,偶尔身体容量可以吸收到极限,偶尔只能吸收部分,还有一种是一点都吸收不了,就像小孩子偶尔心情不好,导致一点食欲都没有,不过那是小孩子的意识不想吃,而不是小孩子的身体不想吃,要想健康的成长,每天都必须吃东西,修炼也是一样,稳定的期间就是你得靠你的主观意识去排除掉身体“厌食”的可能,当你能稳定后,才能接着构筑种子。”
似乎是我的兴趣已经被引起,铁木也仔细的说到:“以上都是为了正式修炼的准备工作,也是那些孩子的必经之路,如果你还是小孩子,当能稳定下来时,只要在三名老游前分别完成一次挑战——聚集拳头大小的游灵光团。完成挑战后就可以申请一次假种子,不过由于老游们的数量稀少,新晋老游又不愿意凝聚假种子,所以想要争取一个假种子,还是有点难的,不过我要说给你听的是没有假种子的修炼之法,也是一直存在着的修炼之法:在之前吸收的那些游灵都会积聚在你的体内,但是因为你没有主动构筑过种子,所以他们会像水一样在体内堆积,身体本身的构筑能量为稳定那些游灵,会自行建立一个单独的空间来保存那些你吸收的游灵,一般就是一个透明的球,进入灵视状态就会看见在那其中摇晃的游灵了,古法中将那单独的空间成为空灵,灵视状态下的游灵聚集区称作原灵。”
原来如此,看来体内那就是了,不过本身构筑能量是什么?
铁木还在说着:“接着就是构筑种子基础,比较常见的就是用四个游灵当做四个顶点,吸收其他游灵来一点点的堆积,直到成功将四个顶点两两连接后,再吸收游灵来补齐这四个游灵的四个面,四个面补齐,就说明你的种子基础已经构筑好了,当然也有不少人选择些奇形怪状的种子基础,曾经有个人神经兮兮的用百十个游灵种子构筑了一个斧头状的种子基础,后面用了十六还是十七年来着才成功凝聚种子,后来二十多年过去了,他也成功的老死了。”
额,想法可以,不过我是游人,似乎是寿命极长的,倒是可以试试整个好看的种子基础,狼头?还是龙头?
思绪飞舞之际,铁木还在说着:“构筑种子基础这一步,就叫凝种,可以选择在空灵内部进行,也可以再原灵状态下进行,区别就是:在空灵内有无数次试错机会,就算构筑失败,游灵们也不会躁动不安,反之在原灵中进行构筑的话,如果,当然只是如果,如果构筑失败,哪怕他们是被你吸收过的游灵,也是会暴动的。当然,数百年来,倒还没见几个暴动的,屈指可数的那几个倒是倒了大霉了。”
额,我就不感慨了,接着听铁木说吧:“然后就是完成种子,就是将种子填满,这一步很简单,一股脑地吸收融合就行了,吸收到极限时,种子会自己燃烧起来,并不是真的燃烧起来,而是散发出强光,在燃烧期间将所有未融合过的种子两两融合完成,种子的火焰,就是那些强光,会化作一道烙痕映在种子上,至此便成功完成升华了,接下来的等你到了我再说吧?”
我立即答到:“不用不用,后面的我大概都知道,之前有人说过,谢谢铁木。”
铁木也是立即回道:“没事,还有什么要问的?”
闻言,我立即就问到:“铁木老兄啊,你再说说那身体的构筑能量呗?”
“构筑能量?哦!”
铁木先是疑惑一下后便接着说到:“就和游灵一样,自然界中到处都有游灵的存在,你应该想一下,既然游灵到处都有,为什么体内没有呢?”
也不等我回答,铁木就说了出来:“其实游灵就是能量,以前的人刚发现修炼之法时,将其叫做灵,大概是神奇的意思,后来他们发现哪里都有灵的存在,像什么花花草草、泥土大树、流水大石等都有灵的存在,才开始对其的仔细探究,然后才发现有的灵可以聚集吸收,有的灵却怎么都聚集不了,所以才将那些可以聚集的灵称作游灵,反之既为构灵,而我们体内本就存在不少的灵,只不过都是构灵,为了方便别人理解,就叫做构筑能量了。”
我当即就感慨到:“原来是这样。”
话音落下,铁木就直直的盯着我看!
我去,不会是对我有想法吧?
我是男的啊!
犹豫半天,我还是问到:“怎么了吗?”
刚刚说出口,他就失望的说:“你没有其他问题了吗?”
我想了又想,还是回道:“没有了。”
他还不死心的说着:“真的没有了?比如我们狼族的由来、我族的迁徙史、我族至今遇到的敌人什么的?”
我想了想后,才反应过来,确实有一个问题:“额,铁木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