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古文:
(一)灵枢第62章动输第六十二
黄帝曰:经脉十二,而手太阴、足少阴、阳明,独动不休,何也?歧伯曰:是明胃脉也。胃为五藏六府之海,其清气上注于肺,肺气从太阴而行之,其行也,以息往来,故人一呼,脉再动,一吸脉亦再动,呼吸不已,故动而不止。
黄帝曰:气之过于寸口也,上十焉息,下八焉伏,何道从还?不知其极。
歧伯曰:气之离藏也,卒然如弓弩之发,如水之下岸,上于鱼以反衰,其馀气衰散以逆上,故其行微。
黄帝曰:足之阳明,何因而动?歧伯曰:胃气上注于肺,其悍气上冲头者,循咽,上走空窍,循眼系,入络脑,出顑,下客主人,循牙车,合阳明,并下人迎,此胃气别走于阳明者也。故阴阳上下,其动也若一。故阳病而阳脉小者,为逆;阴病而阴脉大者,为逆。故阴阳俱静俱动,若引绳相倾者病。
黄帝曰:足少阴何因而动?歧伯曰:冲脉者,十二经之海也,与少阴之大络,起于肾下,出于气街,循阴股内廉,邪入膕中,循胫骨内廉,并少阴之经,下入内踝之后。入足下,其别者,邪入踝,出属附上,入大指之间,注诸络,以温足胫,此脉之常动者也。
黄帝曰:营卫之行也,上下相贯,如环之无端,今有其卒然遇邪风,及逢大寒,手足懈惰,其脉阴阳之道,相输之会,行相失也,气何由还?歧伯曰:夫四末阴阳之会者,此气之大络也;四街者,气之径路也。故络绝则径通,四末解则气从合,相输如环。黄帝曰:善。此所谓如环无端,莫知其纪,终而复始,此之谓也。
(二)白话文:
黄帝说:经脉有十二条,然而手太阴经、足少阴经、足阳明经这三条经脉,却不停地搏动,这是为什么呢?岐伯说:这是因为它们是胃气的经脉。胃是五脏六腑的海洋,它的清气向上输注到肺脏,肺气从手太阴经运行,它的运行,随着呼吸而往来,所以人一呼气,脉搏跳动两次,一吸气脉搏也跳动两次,呼吸不停,所以脉搏跳动也不停。
黄帝说:气经过寸口时,在上十次呼吸的时间里,气在上面运行,在下八次呼吸的时间里,气在下面潜伏,它是从什么道路返回的呢?我不知其中的究竟。
岐伯说:气离开脏腑的时候,突然如同弓弩发射一样,又如同水从堤岸决口而下,在上面到达鱼际之后就逐渐衰减,其余的气也逐渐衰散而向上逆行,所以它的运行是微弱的。
黄帝说:足阳明经为什么会搏动呢?岐伯说:胃气向上输注到肺脏,其中的悍气向上冲到头部的,沿着咽部,向上走到孔窍,沿着眼系,进入脑内,从顑部出来,向下到达客主人穴,沿着牙车,与足阳明经会合,并进入人迎穴,这就是胃气另外走向足阳明经的道路。所以阴阳上下,它们的搏动是一致的。所以阳病而阳脉小的,是逆证;阴病而阴脉大的,是逆证。所以阴阳都静止或都搏动,如同拉着绳索倾斜一样的,就是有病。
黄帝说:足少阴经为什么会搏动呢?岐伯说:冲脉是十二经脉的海洋,它与足少阴经的大络,起始于肾的下面,出于气街,沿着大腿内侧,斜入膕窝中,沿着胫骨内侧,与足少阴经并行,向下进入内踝的后面。进入足底,它的分支,斜入踝内,出来附着于足背上,进入大趾之间,注入各络脉,以温暖足胫,这就是经常搏动的经脉。
黄帝说:营卫的运行,上下相互贯通,如同圆环没有尽头,现在如果突然遇到邪风,以及遭遇大寒,手足懈怠无力,经脉阴阳的道路,相互输注的会合点,运行失去了正常,气是从哪里返回的呢?岐伯说:四肢末端是阴阳会合的地方,这是气的大络;四街是气的通道。所以络脉断绝则通道通畅,四肢末端松解则气从会合处返回,相互输注如同圆环。黄帝说:好。这就是所说的如同圆环没有尽头,不知它的规律,终而复始,就是说的这种情况。
(三)《灵枢·动输》第六十二主要内容如下:
1。梗概:
黄帝向岐伯询问在十二经脉中,为何手太阴肺经、足少阴肾经、足阳明胃经这三条经脉搏动不止。针对这一问题,岐伯进行了详细的解答,后续还探讨了脉气在寸口的运行、营卫之气的运行等相关问题。
2。主题:
主要围绕十二经脉中手太阴、足少阴、足阳明三经的气血搏动和输注现象展开讨论。重点探究这三条经脉搏动不休的原因,以及它们与全身气血输注的关系。
3。情节:
关于三经搏动不止的原因:
足阳明胃经:胃为五脏六腑之海,胃中食物所化生的精微物质上输于肺,肺气从手太阴肺经开始循行于十二经脉。经脉的搏动依靠肺气的推动,人一呼一吸,脉各跳动两次,呼吸不停,脉搏跳动也不止。并且,胃气上注于肺后,其中悍气上冲头,循行经过诸多部位后又合于阳明,使阳明脉搏动不休。
足少阴肾经:冲脉为十二经之海,与足少阴的络脉共同起于肾下,出于气街,与足少阴经并行,其中又有支脉发挥温养胫部和足部的作用,这是足少阴经脉不停跳动的原因。
关于脉气在寸口的运行:脉气离开内脏外行经脉时,起初强盛,上达鱼际后逐渐衰散,其运行气势减弱。
关于营卫之气的运行:营卫之气上下相贯,如环无端。若突然遇邪风或逢大寒,外邪留滞四肢,会使手足懈惰无力,导致营卫运行失常。但四肢末端是阴阳会合之处,也是营卫之气循行的必经之路,邪气阻塞小络脉后,像“四街”这样的路径能开通,营卫之气仍可运行,待四肢末端邪气祛除,各络脉又沟通如初,营卫之气继续循环。
4。指导思想:
体现了中医的整体观念,将人体的经脉、气血、脏腑等视为一个相互关联的整体。例如,足阳明胃经、足少阴肾经的气血运行与全身的气血输注密切相关,反映了人体各部分之间的紧密联系。
强调了气血在人体生命活动中的重要性,认为气血的正常运行是维持人体健康的关键。如对三经搏动不休的探讨,实质是对气血在这些经脉中运行特点的深入研究,为理解人体的生理病理现象提供了理论基础。
蕴含了中医的动态平衡思想,如提到阴阳脉的协调关系,阴阳俱静俱动应如引绳相倾,若失去平衡则为病态,这体现了中医追求人体阴阳平衡的理念。
二、对古文深度解析:
(一)七律诗赞《灵枢第62章“动输”第六十二》:
《赞灵枢动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