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星担心自己会不?会被赶走,他上回考核就只得了个下上,之后得了中?下,若下次、下下次没得上下,估计也会被赶走。
不?过他的担心明显多余,以他现今身份大?学?士哪里敢将他撵走,更何况祁野怎么可能舍得让自家宝贝被赶出崇文馆。
祁复见他面露担忧,笑着?宽慰,“别担心,你不?是一般人,大?学?士不?敢赶你走,而且皇兄也不?会同意。”
余星面色稍微好看了些,他还?记得王施琅曾带他去的国子学?,便道:“国子学?也是这般?”
祁复点?头,“国子监六学?、崇文馆、弘文馆皆如此,除了每月考察,告假也算在?其中?,一年内超过百天告假的便会被赶回去。”
余星不?想让大?学?士和学?士误解,他能继续留在?崇文馆是因为祁野。他不?想下次考察时还?得个中?下或者下下,他也想得中?上,上下,因此学?习起来更加认真刻苦。
每日?晨读之后才用?晨食,之后才去崇文馆,下学?后也是先完成课业,复习今日?所学?,再?背诵《千字文》、《急就篇》,最后还?要练上好几篇字,有?时还?会练习写诗,虽然依旧写的不?伦不?类,但总算写得出来了,也算是进步了。
祁野将少年的认真努力看在?眼里,将处理公务的地点?改在?了正殿里,这样若是余星有?不?懂的地方,他也能尽快发现,再?为少年解惑。
余星从一开始不?好意思,到后来遇到不?懂的就问祁野,而今遇见不?明白的,也不?会立马拿给祁野看,而是会认真思考一番,才会去问祁野。
这一转变令祁野喜闻乐见。
第34章【画九】
光阴如梭,白驹过隙,日子过得很快,经过这段日子努力,余星觉得自己进步明显。
禹安城的寒冬便在几场大雪,几场晴中到?来了。
余星在崇文馆除了和祁复说话外,有时也会和祁昭说几句,但因?为祁昭内敛话少,除了互相问候行礼,祁昭总是站在祁复身边不言不语,反观祁复比祁昭小了几岁,正是天性活泼的时候,与干练的祁昭形成鲜明对比。
余星挺喜欢和兄弟俩相处,一个活泼开朗,一个沉稳靠谱,除了他们外余星最近还认识了一个与他年纪相仿的少年。
那人名叫于文俊,余星会和他认识还得从?那日学士点到?于文俊说起,于文俊起身彬彬有礼回答,余星还记得当时学士问的是“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那时余文俊回答的是——用政令治理百姓,或用刑法制约百姓,百姓可?以暂时免于罪过,但他们不?会感到?不?服从?是可?耻的;如果用道德统治百姓,用礼教约束百姓,百姓不?但有廉耻之心?,还会纠正自己的错误。
于文俊说:“一味用僵硬手段压制百姓,只会让他们产生逆反心?思,但如果我们用道义服人,他们便会心?服口服,同时还会向良者学习。”
“学生觉得只有让孩子读书识字,学得仁义礼智信,如此一来大禹才能真正繁荣昌盛。”
余星当时听着?于文俊的言辞,许久才从?愕然中回过神。或许是因?为生于陈国,长于陈国,几个月过去余星仍然没把自己视为禹国人,偶尔还会拿陈国与禹国比较,然而听于文俊一席话,他顿悟了。
禹国虽不?是生养他的土地,却是教他知识道理,让他摆脱悲剧命运,获得新生的国度。
比起孕育他的陈国,禹国才是他真正的故土,是他的家园。
只有在这里?他才能像“人”一样?生活,只有在这里?他才拥有“家”,拥有“亲人”,拥有“朋友”。
余星想通后,再?看崇文馆就完全不?同了,这里?是禹国最?好的学府,里?面的学士更是三品或二?品文官,大学士更是当朝宰相,由他们亲自授课,所收获到?的学士见解,岂是国子监六学和县学可?比的。
余星敬佩大学士和学士。对国子监六学、弘文馆、崇文馆也有了一定认识。
崇文馆和弘文馆并?非官家子弟就能入学。弘文馆隶属门下省,三十个入学名额——只有皇亲国戚,一品散官封爵者、从?三品以上、中书侍郎、门下侍郎等人的儿子或孙子有入选名额。
弘文馆内有大量藏书,属于国家级藏书馆。
想要进入崇文馆就学,人选要求亦如此,且崇文馆内有皇室藏书馆,其内经书俱为宝藏级,一般读书人一辈子也见不?到?。
大部分官家子弟便去的四门学和国子学,优异百姓也能进四门学,大部分百姓会选择律学或算学,从?其他县府过来的监生,会选择律学和算学,只有一部分家境优越的会选择进入四门学。
余星了解的不?多,但也胜从?前。
他会和于文俊如此投缘,除了他们不?约而合的观念,还因?为于文俊和他的姓同音。
于文俊和余星打过招呼,便同他说起了冬至当天的祭拜,余星尚不?知情,遂问:“你怎么?知道?”
于文俊没有隐瞒,“家师正是国师,他跟我说,那日我需得同行。”
余星略显惊讶。
于文俊又道:“冬至会休沐两日,倒时各地应该都会举办祭祀仪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