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不下令“太宗”号减慢速度,让后面的三艘主力舰跟上来,缩短主力舰编队的长度,从而用“太宗”号与“果敢”号上的雷达弥补中间两艘主力舰雷达停止工作后出现的搜索盲区。
如此一来,“太祖”号与“太宗”号的距离缩短到了七海里,“仁宗”号与“太祖”号的距离也很快缩短到了五海里,“果敢”号与“仁宗”号的距离则缩短到了八海里。
也就是说,处于主力舰编队中央的两艘战列舰最近,两端的则稍微远一点。
谁也没有料到,正是这几海里的差距,最终决定了四艘主力舰不同的命运。
当时,帝国海军没有设置专业雷达军官,雷达的日常维护与修理由通信军官负责。在雷达出故障后,樊晓明立即带着两名技术士官爬上了安装雷达天线的主桅杆,并且很快查明了故障原因。
“就是这个东西!”樊晓明拿出了一颗铆钉模样的零件。“出航的时候,我还检查过,可是谁能想到……”
“现在说什么都没用了,能修好吗?”站在四面透风的舰桥顶部,顶着迎面刮来的海风,余沈兵根本没有罗嗦的兴致。
“应该有备用的,我下去找找,争取尽快修好。”
在樊晓明去寻找备用零件的时候,“仁宗”号上的通信军官也找到了雷达出故障的原因。与“太祖”号一样,损坏的是一只毫不气眼的整流管。
司令舰桥内,除了罗清远神色平静之外,其他军官都有点紧张。
虽然已经一直有通信军官呆在了望塔上,但是对于这艘服役不久的战列舰来说,在夜间失去了雷达,就等于用黑布蒙上了双眼。
万幸的是,此时海面上空万里无云,月光非常明亮。
这是好事,同样也是坏事。
对于没有雷达引导的战舰来说,晴朗的夜空是及时发现敌人的关键条件。可是,日本海军根本没有雷达。也就是说,日本战舰也得靠了望哨来发现帝国海军的战舰。在目力相当的情况下,双方都不占优势。
相反,如果雷达能够正常运转的话,就能提前发现对手,并且占领有利位置。
之前,包括罗清远在内,众多帝国海军的主力舰舰长都认识到,利用雷达进行夜间炮战,将是帝国海军克敌制胜的法宝。
在“太祖”号进行训练期间,也多次检验了雷达引导下的夜间炮战能力。
结果让罗清远感到很意外。如果交战距离足够远,利用雷达指引目标进行炮击的准确率并不比白天同样情况下的准确率低多少。也就是说,雷达完全可以取代观察员,为主炮指引方向。
可是,现在雷达出了故障。
这不单单降低了炮击的准确率,还缩短了夜间炮战的交火距离。
即便在夜空晴朗的条件下,夜间炮战的交战距离也往往在十公里之内,很少超过十五公里,再远的话,炮击精度根本无法保证。如果天气状况不理想,交战双方必须使用照明弹的话,交战距离还会近一步缩短。极限情况下,双方逼近到跟前,还能使用探照灯照明目标,让炮手看清楚目标,进行直射。
不管是十公里,还是十五公里,“皇帝”级战列舰的火力与装甲优势都很难发挥出来。
按照帝国海军的测算,即便交战距离延长到三十公里,“皇帝”级使用的四百毫米重型穿甲弹也能轻易的砸开“金刚”级的水平装甲甲板。在十五公里之内,穿甲弹也能轻易的撕开“金刚”级战列舰的主装甲带,轰掉“金刚”级的主炮炮塔与司令塔。
相反,“金刚”级要想威胁到“皇帝”级战列舰,就得把交战距离逼近到十五公里以内。
也就是说,如果在十五公里内交战的话,双方主炮发射的穿甲弹都能打穿对方的装甲,给予对手致命的打击。
因此,“皇帝”级要想取得优势,必须将交战距离控制在十五公里之外。
这也正是罗清远信心十足的基础。
在雷达的引导下,“太祖”号能够对十五公里外,三十公里内的敌舰进行准确炮击。相反,如果没有雷达的帮助,没有任何战舰能够在夜间炮战中准确命中十五公里外的敌舰,哪怕是庞大的战列舰。
毫无疑问,罗清远是在故做镇定。
此时此刻,他肯定比任何人都要焦急。谁能想到,一根小小的整流管就能使巨大的优势荡然无存?
来到司令舰桥后,白佑彬立即感受到了那股压抑的气氛。
“怎么回事?”
“雷达坏了。”戴秉国低声说道,“樊晓明与余沈兵正在设法修复雷达,只是现在还没有消息。另外,‘仁宗’号上的雷达也出了故障,也正在设法修理。”
白佑彬的眉头迅速跳了几下。
虽然从来没有用雷达指挥过夜间炮战,但是作为枪炮长,白佑彬哪能不清楚雷达的主要意义?
早在“秋波”号驱逐舰上担任舰长的时候,白佑彬就意识到了雷达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