须不知,强如疯和尚、白福通等人,不也不得不依附于李风云,才能施展报国保民的夙愿?
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向来是李风云的强项,李风云睁大眼睛,故作惊讶道:“究竟是何缘故?”
“武人之祸!”桑维翰叹道。
“武人之祸?桑大人,何出此言?”李风云大为惊诧。
这种说法李风云倒是第一次听到,这也难怪,他所接触到的人,要么就是江湖豪杰,要么便是军中将领,跟冯道、枯竹翁没有相处几天,哪里知道这些人对时局的看法。
“唐天宝年间,唐玄宗怠政,杨国忠擅权,引出了安史之乱,大唐一代盛世,由此走向衰落。平定安史之乱之后,军权渐渐旁落于武将之手。黄巢之乱后,这种情况更是愈演愈烈,各地藩镇割据,听调而不听宣,朝廷已不可制,无能为力。”
大头巾就是这样,数话喜欢调书袋子,桑维翰这段话,有的李风云知道,有的李风云全然不知,比如黄巢之乱,李风云是知道的,但什么“唐天宝年间,唐玄宗怠政,杨国忠擅权,引出了安史之乱,大唐一代盛世,由此走向衰落”之语,说的啥,李风云半点也不知。
“到了大唐末年,朱温篡位之后,原本蒙在武人脸上的那层薄纱彻底被撕烂。各地割据的诸侯突然发现,原来还可以这么做。
在武人眼里,真命天子忽然从神坛上掉落下了,原来只要手中实力足够强大,谁都可以做皇帝。既然如此,世上又有几人愿意当郭子仪?
在这种情况下,诸侯纷纷称王称帝,大唐大好河山四分五裂。于是几十年间,有了南吴,有了南平,有了南楚,有了前蜀,有了南汉,有了吴越,有了闽国。”
桑维翰沾着茶水随手在桌上画出了一副群雄并立的形势图。
“怎么没有南唐?”李风云有些奇怪,问道。他去过南唐数次,对南唐可以说是十分熟悉。
桑维翰呵呵笑道:“南唐就是过去的南吴,是后来的事,南唐的国主也不姓李,姓徐,谎称是大唐李氏的后人,改姓为李。开国国主叫徐知诰,曾经是南吴的重将与权臣,后来篡位自立为皇帝,南吴就变成了南唐。
实际上,这些割据的政权并不稳固,由武力得来的东西,也会因为武力而失去。
当初的那些分裂出去的诸侯,到现在好几个已经不在了。南吴是其一,被南唐所取代。南平、前蜀被后唐庄宗李存勖所灭,不过在后唐末年,孟知祥(注1)再次割据蜀地,重新建立蜀国,被称为后蜀。
如今南唐趁着契丹再次挑起战端,对南边的闽国发动了攻势,估计只怕也即将不保。南唐野心颇大,暗中勾结契丹,对南楚也虎视端端,闽国被灭,恐怕南楚也保不了几年了。
吴越为求自保,一向与中原朝廷交好。南唐怕触怒我大晋,暂时不大可能对吴越大举动兵。”
李风云呆了呆,这天下的形式,经过桑维翰这般一解说,他算是有了一个大概的印象。以前他虽然听别人谈起过,却没说得像桑维翰这般清晰。
“那岂不是说,现在除开北面契丹和本朝之外,天下还有南唐、吴越、后汉和奄奄一息的闽国和苟延残喘的南楚?”
桑维翰点点头:“南边对我大晋威胁最大的就要数南唐了。不过,南唐虽然繁华富庶,却难出雄兵,中原再弱,南唐也不是我大晋的对手。只要我大晋缓过劲来,收拾南唐只是迟早的事情。”
李风云心中暗道:“瞅着如今的形势,中原内部矛盾重重,指不定什么时候什么人就扯旗造反,要缓过劲,天知道是什么时候。”
桑维翰道:“可是,北有契丹,南有南唐,我大晋要缓过劲来,却并非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本来,这一次阳城大捷是一次机会,抓住这次机会,重创契丹的筋骨,甚至诛杀贼酋耶律德光也不是没有可能。
如果真的能诛杀耶律德光,契丹国内必定大乱,趁着大胜之机,一股作气,拿回燕云十六州。那时北有雄关抵御契丹,我大晋就能放手收拾南唐、后蜀这些小国,一统宇内。
只可惜,杜大将军太过保守求稳,让贼酋从容北归,让我大晋错失了这次大好良机。”
说到这里,桑维翰长叹一声,脸上隐隐露出一股忧意。
李风云知道桑维翰在忧虑什么,连他都能看出的事情,没有理由眼前这只老狐狸看不出来。桑维翰怎么也是经历过大风大浪的人物,当初公孙无忧对他的评价很高。
注1:孟知祥(874年-934年),字保胤,邢州龙冈(今河北邢台西南)人,五代十国时期后蜀开国皇帝
………………………………
第二百九十一章 燕云十六州
“事情还不至于这么严重吧!”李风云哈哈笑道,“要收复燕云十六州,打过去便事,哪有那般麻烦?”
桑维翰摇摇头,道:“不成,至少现在不成。耶律德光雄才伟略,只要此贼还活着,我大晋想要收复燕云十六州,难,十分之难。”
“既然燕云十六州这般重要,当初为何又要将燕云十六州割让给契丹?”李风云好奇的问道。
提到燕云十六州,桑维翰脸上有些难堪,轻轻地咳嗽了几声,桑维翰解释道:“当初割让燕云十六州是老夫的提议。
李将军你应该知道,前朝后唐,与契丹素有恩怨,敌对已久。契丹对我中原朝廷向来有防范芥蒂之心,而燕云十六州无论是握在我大晋手中,还是握在契丹人手中,从大局上来看,都会占有主动权。
而当时,先帝还是河东节度使,篡位自立的伪帝李从珂,对先帝虎视端端,极为不放心。要将先帝的兵马南调,实际上是准备先毁去先帝的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