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锡小说网

天锡小说网>曹汝霖一生之回忆百度 > 第10部分(第1页)

第10部分(第1页)

祧光绪,故国号宣统。登基才三岁,又说四岁,以父醇亲王为摄政王。第二天,又传慈禧太后升遐了,于是,揣测之言更多,但不知究竟的内容。这次两宫宾天,仅隔一日,外间传说纷纷,余曾询之西医屈桂庭博士,屈亦为皇帝传诊之一人。据云:他传诊三次,已在驾崩不久之前,首两次诊不出甚么重症。第三次临时传诊,见皇帝神色大变,连呼腹痛,在床上乱滚,伺候在旁者,只有太监两人。听说那时太后亦病得厉害,顾不到皇帝这边云。是夜皇上即升遐,余亦莫名其妙,还有好几位中医,余又恐中西药有冲突,故亦不敢进重药云。又有人说:皇帝并无重痛,各省传医,都是烟幕。太后近患伤寒出血腹泻,中医名为漏底伤寒,西医对伤寒肠破出血,亦认为严重,为不治之症。传闻太后临危之前,恐皇帝又再起秉政,出于嫉妬,密令进毒,故皇帝先一日而崩,太后越日亦宾天了。此说揆之当时政情,可信之成分较多,可见慈禧对光绪帝的狠毒,至死不变。我向以为光绪帝终有一日恢复自由,继续戊戌变法未竟之功,而今已矣,为之痛惜。

二三 嗣君登极一语竟成谶

冲帝四岁,由摄政王抱登太和殿,坐上御座,受百官朝贺。按理四岁冲帝,应该懂事,做皇帝,受朝贺,更应喜气洋洋,岂知冲帝坐上宝座,即大哭不止,摄政王一面哄冲帝说:一会儿即完了,一面催百官速行礼。太和殿院中,本装有品级铁牌,每逢朝贺大典,百官依品级牌肃立,名曰肃班。品级牌前后左右,各相距四尺,故行礼时,从容正齐,不至拥挤。这次因冲帝大哭,摄政王催速行礼,百官正在肃班之时,听了警鞭三响,即仓卒行大礼,因互相拥挤,有朝帽花翎挤歪者,有阁肩带斜者,亦有老年大员于行礼时互踩朝裙几至不能起立者,如此大典,竟杂乱无章,笑话百出,在无秩序中礼毕,亦是不祥之朕兆。摄政王的〃一会儿就完了〃一语,竟成语谶。皇帝登基礼成后,例行大赦,对于大员前代,有锡封典,余蒙锡三代一品封典,父封光禄大夫,官如子秩,母封一品夫人,祖父母亦同。余请将本身封典貤封周氏外祖父母,时外祖母年逾八十尚健在,余亲携诰命致送外祖母,甚为欢乐,且说我竟等着了。

朝贺大典俱御朝衣朝冠,穿方头厚底靴,朝裙几至曳地,故仓卒之间,致有这种笑话。我因朝服繁重,闹成笑话,趁此一说清朝服制之复杂,亦一代之掌故也。所谓袍套靴帽,有朝服、补服、常服三种。先说官帽,官帽分两种,冬季用暖帽,有呢帽、皮帽之别,帽檐向上,中覆红纬,上装顶珠,以分品级,一二品用珊瑚,三品明蓝宝石,四品暗蓝宝石,五品水晶,六品磲,七品至九品,俱用铜质。夏季用凉帽,亦有两种,以藤丝编帽胎,形同笠而小,又若漏斗,外面覆以白罗,里面缝以薄红绸,上面覆以红纬与帽齐,里有竹制帽圈,以合头寸,顶珠与暖帽同。再说官服,除朝服补服外,常服官民统用,无官衔者统用铜顶,不用补服。凡穿袍者必用丝织硬带束腰。颈带硬领。朝服帽上铺红绒出帽檐一寸,顶珠高装,肩加阁肩,如锦绣两翼。袍用蟒袍,满绣蟒花,不开叉,外加朝裙,下脚绣水浪纹,靴用厚底方头。此服非逢大庆典不用,即民间亦有用作寿衣。补服用长袍,前后开叉二尺余,袖装马蹄形,又称箭衣,便于骑射,马蹄袖用以覆手背御寒。外加宽袖外套,比长袍短三四寸。外套于前后胸缀以四方形绣花补子,名为补服,中绣禽兽,以分品级。文官用禽,武官用兽,如文官一品绣仙鹤,二品绣锦鸡之类,武官一品绣麟,二品绣虎之类。惟御史补服,绣一独角獬,取其不畏强御之意。长袍不拘颜色,外套须用天青宁绸。穿补服时,五品以上,须挂朝珠,有喜庆事才用。如逢宫中有寻常庆典,入宫时须穿蟒袍,余同。靴用黑缎长统尖头。常服袍套与补服同,惟不用补服。夏季只穿纱袍,有暗纱、亮纱之别,暑期免外套,如遇庆典则例外。冬季套袍,因在北京,气候寒冷,须用皮毛。皮毛分小毛大毛,如初冬穿珠皮银鼠为小毛,冬至后穿灰鼠、洋灰鼠,入大寒则用狐裘,称为大毛。皮毛外套须出封(用同样皮毛,露出二分为出封)。三品以上,可穿貂褂。貂褂须反穿,皮毛在外。再有带嗉貂,则非上赏不能用。每逢冬季,宫门抄登载,今天皇上换用何种皮毛,进宫官员即须穿同样皮毛(不进宫者例外,即不必预备)。至出差或行军,则用行装,只穿箭衣,外穿马褂,不用外套。箭衣左襟,钉一排六七个钮扣,当时左襟本装一袋,以备储带干粮,后来只钉一排钮扣成为装饰。硬带后面,挂一对绣花荷包,挂两条白绸带,名为忠孝带,当时定制,如在途中赐帛,即用以自尽。荷包装鸩毒,亦是此意。至皇族补服用圆形,中绣团龙,以龙爪多少为分别,皇帝才能用五爪。从前花翎,只能上赏,用以赏军功,有单眼双眼三眼之别。自开捐途,单眼花翎亦可捐带,双眼三眼,则非赏不可。军功亦有赏穿黄马褂者。这种服制,又复杂又浪费,无一是处。至汉人女性,即官眷亦用披风红裙,不用旗装。寿衣在清初,男女都用明代衣冠,后只女用凤冠红袍,男用朝服或常服。据说清初服制,都由汉大臣所定,仍寓有民族意义,故有〃男从女不从,生从死不从〃之谚,传到今日,仍家传户晓。

清制各署到十二月二十日,即行封印不办事,到明年正月十九日,始开印办事。在封印期间,大臣常得赏鹿獐黄羊雉鸡之类,年又赏红绸福寿字,除夕赏果盘,又小锦荷包内贮小银元宝,名为压岁钱。每赏一次,即须入宫谢恩一次,故虽不办事,而忙于谢恩。在承平时代,亦是君臣亲近之意。夏天则赏暑药。两宫发丧后,在百日内,禁止民间音乐演戏,百官丧服百日;在四十九天内,每天上午由摄政王率领各部尚侍及七品以上官员,在梓宫前上祭,地方官在万寿宫设奠,各学校亦不例外。惟有一事,觉得太具文,每次上祭,赞礼者喊了举哀,主祭者即嚎啕大哭,百官即跟了嚎啕,学校校长率领学生亦是如此。学生对两宫,未必有悲痛之感,强令嚎啕,这种具文,反有失敬意,未免滑稽。班禅活佛在京,每日向梓宫持咒。满洲丧制尚黑,百官随祭,均服黑布袍、黑布靴,帽则摘红纬,冬则反穿白羊皮外套。

到了奉安之日,皇族先在宫中上祭行礼后,两梓宫同日奉安出神武门,亲贵在城门外跪送,百官则在景山相近之雁翅楼下,及沙滩两处跪送(雁翅楼隔大道左右,各建楼房数十间,相连若雁翅故名)。仪仗中有几件事是特别的,一是开路的喇叭号筒很长,两人一抬一吹,其声呜呜然,真令人有悲凄之感。一是打围队,各人骑马带毡帽,帽上插羽毛,手执长矛,臂托一鹰,背负弓矢,像皇帝出猎的形式。一是鸾驾,亦是骑马队,手执金瓜、金刀、金钺之类,杆都朱红。鸾驾有全副半副之分,全副十六对,皇帝皇太后才用全副,皇后只能用半副。还有抬梓宫的杠伙,须先练习,用一盆水置在杠上,练到步伐一齐,盆水不外泼方为合格。此外满洲皇帝之仪仗尚有多种,不能全记矣!此次两宫奉安大典,各国有派专使参列者,亦有以驻使充专使者,各国元首,均供送特别花环,有不锈钢制者,亦有绢制者。日本特派伏见亲王参加葬仪,日皇特以银制花环供赠,以示特别隆重。我国本拟在宫中接待伏见亲王,因无暖汽设备,不及装置,适外务部迎宾馆落成,即以暂充行宫。奉安之日,各国专使均同中国皇族及大臣列在一起,步行送到后门鼓楼,由摄政王与庆王,向各专使辞谢止步,各专使即乘车而归。皇族大员送到西直门,百官即在雁翅楼及沙滩俟梓宫过后即分散了。梓宫出了西直门,即分两路行走,太后梓宫向东陵,皇帝梓宫向西陵,仪仗亦减少了。奉安礼毕,事后赠各专使以宝星,伏见亲王则赠特等宝星。时勋章制设立不久,名为宝星。宝星制始于沈瑞麟使欧归来,携有各国勋章图样,始行制定者也。

电子书 分享网站

二四 随伦贝子赴日本答礼

此次大丧,日本特派伏见亲王,参加葬仪,故我国亦派皇族溥伦贝子(爵名次于郡王)赴日本答礼,余亦为随员之一(随员共四人)。日本待以国宾,以芝离宫为行馆,由式部长任招待,受国宾招待七日,日有节目,节目除觐见日皇日后赐宴外,有伏见亲王晚餐会、总理大臣晚餐会。因伦特使未偕夫人同行,故宴会时王妃及夫人等,均未出席。又没有跳舞夜会,稍觉干燥严肃。惟国会议长晚餐会,设在红叶馆,较为轻松,又一节目为歌舞,伎座观剧,更有娱乐之意。觐见明治天皇,亲呈大宝星,并介绍随员。赐宴后,在别殿谒见皇后。日皇赐宴,随员均陪席。见外国君主,只穿蟒袍,不穿补褂,不知起于何时。明治皇英姿雄伟,硕大声洪,威仪严肃,洵不愧为英武之主。席间日皇与专使身后,各站一人为翻译,伦贝子翻译官为冯孔怀,由彼此翻译官转译于宾主,不直接交谈。孔怀久任使馆翻译,日语纯熟,又娴于此种仪式。觐见毕,日皇赠伦贝子桐花大绶勋章,冯孔怀二等瑞宝章,余三等旭日章,余为四等瑞宝章。日本勋章制,有大勋位*章,分颈练大绶之别。桐花章一种,此外有旭日、瑞宝两种,各有八等,惟一等有大绶。后在歌舞伎座观剧,此座为日本最大之剧场,名伶都集于此。本均席地,此次特在剧台对面,特设一座,可坐而观。伏见亲王及各王族大臣均未陪观。座中以五彩电灯拼成大清万岁四字,备极美丽隆重。惜所演古典剧,不能知其意,虽备有中日文剧目说明,然非谙日本历史者,亦不能明了。演员都古装,金碧辉煌,听其歌音悦耳,动作态度而已。越两日,赴红叶馆议长欢迎会,该馆宏敞爽垲,壁张以锦,敷席清洁有光,是日宾主有百六十余人,依壁作门形而坐。每人后旁,各配一艺妓伺候,这艺妓是在红叶馆养成的,故称为红叶妓,闻有二三百名,服装一律,梳和式高髻。先由主人起立致欢迎词,主宾答词后,各妓即手捧高脚膳盘,鱼贯而入,置于每人面前,陈列酒肴,并置酒一瓶,洗杯樽一盏,即开始酬酢。主人先到主宾前,跪请赐酒,主宾即洗酒杯,艺妓斟酒以奉,主人一饮而尽,洗杯斟酒回敬主宾。主宾饮后,主人又到其他宾客前敬酒如前。主宾乃起到主人前,互敬酒毕,艺妓即在客座中间,开始舞蹈。有年长之妓十余人,分坐左右两旁,弹三弦,击腰鼓,红叶妓即翩翩起舞,舞态与琴声,相和合拍。舞毕,再陆续进肴,各宾主随便饮酒,红叶妓亦陪客劝酒。后宾先告辞,主人与舞妓尽情欢乐,夜深始散,此日本式宴会之大概情形也。红叶馆广而且大,装饰华丽,又蓄艺妓如此之多,外国来日观光者,必到此一观日本之风俗。至二次大战,毁于兵燹,迄未复兴。后来西风东渐,日本人摹仿西式,正式宴会,亦尚跳舞,古典舞蹈不视为重要节目矣。此次伦贝子东行,乘一兵舰,舰形既小,不足以壮观瞻,且速力又慢。回程要访问端午桥(方),时任两江总督,又要看黄河铁桥,故绕道南京。晤端午帅后至汉口,改乘芦汉铁路,路局特挂一车,并挂伙食车,贝子恐伙食车肮脏不洁净,仍在饭车进食。但挂车与饭车不连接,故须到站停车时方可进饭车,管饭车的比利时人,高坐吸烟,傲不为礼,余很忿怒,火车是营业性,对乘客应有礼貌,何况对贵宾?而贝子竟处之坦然。归途过黄河铁桥,已在深夜,仍没有看到。贝子回国后,将此情告知政府,后成立邮传部,首先赎回芦汉铁路,于此事不无关系也。

二五 设邮传部筹赎回路权

中国铁路,开始于光绪初年,上海怡和洋行因黄浦江污塞,江轮不能直抵上海码头,须在吴淞口起卸货物,甚为不便,为便利运输起见,由上海到吴淞,造了一条铁路。清廷以风水攸关,出资购回,将铁路拆去,其顽固诚属可笑。嗣后李文忠屡请建造铁路,以利交通,且便于行军,适英商为开平矿务局运煤起见,由唐山造一铁路通至天津,因之借英国资本由唐山展至山海关,名为津榆铁路,奏派胡芸楣(燏芬)为督办,是为铁路之创始。后太后回銮,由保定至京特备专车,乘坐火车回京,始觉铁路之便利,于是津榆铁路得以展至北京,改名为京榆铁路。后又由山海关展至奉天,为京奉铁路。后又借法款造芦汉铁路,法国以比国出面。但京奉与芦汉两路,均不得进入京城,故一止于安定门,一止于卢沟桥。迨庚子以后,始拆城通至内城。京奉车站设在西,京汉车站设在东,因借款国不同故也。适后张(之洞)袁(世凯)各督建议,借款造路不应有全路行政权,并请重订合同,只管会计,不管行政,遂设邮传部,专管路电邮政。首任尚书,为陈雨仓(璧),是为交通部之前身。又设铁路总局,以梁燕孙(士诒)为局长,梁以叶誉虎为秘书长(恭绰),两氏都精明干练,初只辖京汉、沪宁、道清、正太、汴洛五路,故人称为五路财神。后又逐渐加入各路,归局管辖,与各借款国磋商重订合同,厘定权限,借款国只管会计,行车人事,均由路局局长管理。借款分年归还,还清路归国有。又定会计年度,改用阳历,会计独立,办得很得当。后又奏设交通银行,铁路收入均归其经理,于是人事愈繁,势力愈大,形成为交通系,遭人指摘。然梁氏对于赎回铁路其功不可泯也。后来开办京张铁路(北京到张家口),不借外资,不用外人,由袁项城保举詹天佑君办理。詹君留学美国,与美国工程师金达从事铁路有年,资历很深,由袁项城委为京张铁路总工程师。詹君悉心筹划,初次测量路线,由北京经昌平直达张家口,地平费省。清廷以有碍西陵风水,令改路线,遂由居庸关八达岭前进,开山越岭,以八达岭长城下之隧道工程最为艰巨,而詹君措之裕如,惟工款则加了不少,至今青龙桥矗立之铜像即詹天佑先生也。可知中国早有修造铁路之人才,惜政府未尝留意及之耳。后来民间创议民营沪杭甬铁路,久而无成,仍出之外债一途,津浦沪宁两路莫不如是。迨盛杏荪(宣怀)任邮传大臣,主张干路应归国有,短线可由民营,此亦正当办法。惜那时各省争自治权,民族性已发动,对于政府设施,诸多不满。川粤汉路之川汉一段,在光绪时曾准民营,但集款未成,政府拟收归国营,川人即起而反抗,闹成风潮,政府起用端方督办川汉粤铁路,并赏侍郎衔,带兵入川,为乱兵所杀,后闻函首至京,其中恐另有内幕矣(端方因在陵工照相革职另详)。后项城入军机,邮传部改任徐世昌为尚书,是为项城预下的一子。

txt小说上传分享

二六 遭弹劾想起端方革职

日本风俗,宴会非有艺妓不欢,但驻外使馆有关国际观瞻,不便招妓歌舞,故日本使馆常借正金银行之棠荫精舍为公余行乐之所,月必两三次。公使馆员,不过数人,从无生客,但我亦常为座上客,由天津招来名艺妓侑酒歌舞。每至酒酣耳热,馆员有能跳土风舞者,狎妓同跳。其中有名千代子者为个中翘楚,年方二九,美丽活泼,同舞时体态轻盈,盘旋凌空,想胡旋舞不是过也。欢笑鼓掌之声,达于户外。邻近适有御史之居,知我在座。以为身居京堂,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