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负责人追问道:“那你就这么同意了?”
“这没有同不同意之说啊,会上的决议不是挺好?”贺琅回道,“我又不是来瞎搅和的。”
负责人皱眉道:“可是陈登……”
“他再怎么着,总不可能拿粮食开玩笑。”贺琅一拍对方的肩,“行了,你也别多想,抓紧时间休息,起来还有更多的事要做。”
负责人点点头:“行吧,那我去休息了。”说完,他又冲宋霖点点头,终于走开了。
“为什么总觉得我会有意见,我又不是来挑事的。”贺琅嘀咕了一句,然后扭头看向宋霖,“还有指教吗,宋顾问?”
宋霖看他一眼:“……睡觉。”
【作者有话说:贺琅:想握就握,你当是握手会啊?】
第三百一十七章修魔的,有空吗?
火攻,听起来很简单,实际上却未必是对付蝗虫的上策。
道理很简单,蝗虫过处,寸草不生。即便还有一些草根,这对于大规模燃火来说也是远远不足的。
农业专家普遍认为,如果一定要用火攻,那么最恰当的时候就是蝗虫大规模羽化的时候。彼时它们会趴在未吃尽的长草上,褪去旧壳、重获新生。大部分的目标不动弹,加上还有一定数量的植被垫在下面,简直就跟把它们架在火上烤差不多,效果可想而知。
但很多基地不同意。
蝗虫从孵化出来到羽化,最多可能要经历四十多天。即便现在的气候导致成长速度翻了几倍,可只要晚一天行动,就有可能让下一个产粮区遭殃。
南方没有第二个方胜利,但有一个地理优势——山多。
比起蝗虫可以“信步由缰”的各大平原来,南方的山可以说是天然的屏障,能够协助人类造出一条“蝗虫迁移路线”来。而只要把蝗虫大军赶到相对封闭的地方,火就可以烧起来了。
一大片荒废了好些年的荒地被选中,荒地周围有高低不同的好几座山。有些山打出了隔离带,有些被作为“燃料场”牺牲。虽然这些山之前都是承包的山林,理论上来说,不告自取相当于侵害私有财产。但这种世道,只能先征收、后讲理,等山林承包人来了再说吧。
而且,单一树种的山林,的确也是最好烧起来的燃料。
虽然这个地方本来就在蝗虫大军的前进方向,但中间又牺牲了不少田地山林,才勉强让大部分蝗虫齐齐进入这里。
熊熊烈火顺利燃起,白天的烟雾好似把天空都遮住了,灰蒙蒙、呛死人;晚上的火光冲上半空,点燃夜幕,从很远很远的地方都能看到林场……不,应该说是火场发出的光点。
即便地面滚烫,即便火墙就在眼前,蝗虫却依旧坚定向前。大量同伴的同向移动和向光性,一切的一切,都指引着蝗虫跳入这个火坑。
赤色烈焰就是它们的坟场。
荒地大部分是杂草,燃料少,过火很快。但山林过火却不是开玩笑的事情,这很容易脱离掌控。幸运的是,因为前阵子下了几场暴雨,山林里湿气还很重,火势并未发展到完全不可控的地步。
三天三夜,火势明显小了下去。
无人机在高空巡查火势,画面实时传回了现场的画面。
从无人机的镜头看来,明火其实已经很少了,火场里基本就是一片焦黑加上浓烟滚滚。无人机在浓烟里穿梭,时不时镜头就被烟雾遮挡一阵。
贺琅坐在会议室的角落里,侧头和更角落的宋霖低声道:“那些在现场不远看火势的人说,老远都能闻到烤蝗虫的香味。”
“‘香味’?”宋霖偏头扫他一眼,“怎么,他们还想把战利品捡回来分一分尝尝味道?”
贺琅一本正经地做思考状,然后道:“变异的,还是不要了吧。”
“不变异的你就吃?”
“我可没这么说……”
“贺指挥,宋顾问。”在前排看着画面的陈登忽然扭过头,目光直直投向了“说小话”的两人,“你们对这情况有什么评价,不如说出来一起讨论讨论?”
“没什么。”贺琅回道,“就是有点好奇,这场火到底消灭了多少蝗虫。”
陈登扭头看向了旁边的一个人,那个人便站起来回答:“按照蝗虫的孵化面积和时长、前进速度、覆盖面积……”
贺琅道:“说结论。”
“……初步预估,消杀了一半以上。”那人回道,“乐观一点的话,可能已经消灭了四分之三以上。”
贺琅问道:“不乐观呢?”
“不乐观……那我们还得再做一回统计估算才行。”对方回道,“如果实际值没达到我们的预估,那很可能说明别的地方也孵化了蝗虫,正在扩充蝗虫大军的数量。”
“我只是想提醒大家,我们在为这场大火的顺利燃起和扑灭而沾沾自喜的时候,华北平原的蝗灾正在呈现越来越失控的态势。”贺琅慢悠悠说道,“我在这个会上听到的预计蝗虫覆盖面积,要比华北平原那边小得多。如果一场大火就能收拾一半以上的蝗虫,那只能说我们实在是太幸运了。”
“如果你想说现在所做的一切都是徒劳,那你之前在开会的时候怎么不说?现在马后炮有意思吗?”陈登眯了眯眼,“而且光瞎猜测,谁都会,用不着你把自己的心里所想抛出来泼冷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