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日后。
皇后召集群臣,以及各个皇子,所有皇室宗亲,全部上朝,商讨立新皇一事。
金銮殿上,气氛凝重。
皇后凤袍加身,端坐在龙椅旁的凤椅上,眼中的凌厉之色扫过殿下群臣,一股威压弥漫开来。
“皇上龙御归天,如今国不可一日无君,哀家以为,新皇的人选,自然应当是皇长子,哀家的儿子!”
皇后语气强硬,不容置疑。
此言一出,殿内顿时一片哗然。
拥护小皇子的官员立刻出列,高呼:“皇后娘娘圣明!皇长子乃嫡长子,理应继承大统!”
然而,更多的大臣却面露难色,纷纷摇头。
一位老臣颤巍巍地站出来,拱手道:“皇后娘娘,老臣斗胆进谏,皇长子年幼,恐难当此大任啊!如今朝野内外动荡不安,若是立幼主,恐怕难以服众,更难以稳定局势。”
“是啊,皇后娘娘,如今正是多事之秋,立新皇之事,还需从长计议。”
另一位大臣也跟着附和道。
“没错,我大乾才刚刚被外域联军打压,现在大乾国内一片动乱,需要镇压,必须要有能力的人上来才行!”
皇后凤眉一挑,眼中闪过一丝愠怒:“诸位大人这是何意?难道哀家的儿子,就没有资格继承皇位吗?”
“吾儿生性聪颖,一点就透,有各位大臣在旁辅佐,定能安定天下!”
皇后气势凌人。
颇有要用权势,压人一头的意思。
“臣等不敢!”众臣连忙跪下,齐声道。
丞相李斯年缓缓站出来,捋了捋胡须,说道:“皇后娘娘,老臣并非质疑皇长子的资格,只是如今大敌当前,内忧外患,新皇必须是一位能够力挽狂澜,稳定朝纲的明君。太子殿下仁厚贤明,德才兼备,实乃最佳人选。”
“臣附议!太子殿下乃先皇嫡长子,又监国多年,经验丰富,理应继承大统!”太子一派的官员纷纷出列,高声支持。
太子沈煜坐在自己的位置上,脸色苍白,一言不发。
他虽然是太子,但从小性格懦弱,如今被推到风口浪尖,心中更是忐忑不安。
“太子?哼!”
皇后冷笑一声,“太子懦弱无能,如何能担此重任?哀家以为,还是皇长子更为合适。”
“皇后娘娘此言差矣!”一位武将站出来,抱拳道:“太子殿下仁德兼备,深得民心,正是因为他的仁慈,才使得百姓安居乐业。如今国难当头,更需要一位仁君来稳定人心,太子殿下才是最佳人选!”
“放肆!”皇后怒喝一声,“你敢质疑哀家的决定?”
“臣不敢,臣只是实话实说!”那武将毫不畏惧地与皇后对视。
一时间,金銮殿上,各方势力纷纷表态,争论不休。
除了支持太子和皇长子两派之外,还有其他皇子也跃跃欲试,他们的支持者也纷纷为他们摇旗呐喊。
希望能在这场权力争夺中分一杯羹。
“三皇子文武双全,智勇过人,实乃天命所归!”
“五皇子仁义无双,爱民如子,才是真正的明君!”
“七皇子……”
皇后脸色铁青,看着乱成一团的朝堂,心中怒火中烧。
她原本以为,凭借自己的权势,可以轻松立自己的儿子为新皇,没想到却遭到如此强烈的反对。
这场争论持续了很久,直到天色渐暗,也没有得出任何结果。
最终,皇后只得宣布退朝,择日再议。
退朝之后,各方势力并没有就此罢休。
反而更加紧锣密鼓地活动起来。
拉拢人心,巩固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