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锡小说网

天锡小说网>我不用人扶作品 > 第74部分(第2页)

第74部分(第2页)

“呵,今天都赶到一起了,宣。”

“臣李严见驾,万岁万万岁。”

“御史大人前来见朕。有什么事么?”

“陛下,臣有要事启奏。请陛下屏退左右。”

“你们都下去,讲吧。”

“启奏陛下,汉中侍御史刘芝林上奏,刘某奏臣之命。已在将汉中将诸葛亮之从弟诸葛云抓获,在其下处搜到丞相亲笔书信一封,上复陛下。”说着便将一封信呈上。

我心下道:“李严的动作好快呀。”

伸手接过,展开一看,吃了一惊,那上面写道:“亮自别南阳,无日不思荆襄之土,然关羽无能,故园沧丧,幼主少志,凤愿难筹,隆中之对,已成空响,纵有兵起长安,更何人可应于宛洛?弟有良才,当深体为兄之念,笼络汉中,植根上庸、新城,待时机进复故土,霸业有成,明日之弟,便为今日之为兄也。”

我觉得手在发抖,头脑里轰轰的响,有如一个又一个霹雳在炸开。

那上面,竟然真是先生的笔迹。我日日与他相见,旁的能够认错,这种东西又怎会认错,更何况,那纸张,竟是荆州特产襄阳纸——这种纸张是荆州士人最爱用地一种纸张,细洁光滑,不易破碎,在当时属于较好的书写用纸。我本来对这种事半点也不相信,此时拿到这封信,却不由心头巨震,难道我会看错了先生么?这熟悉地纸张,熟悉的字迹,让我不由自主的想起当年在荆州时,孔明教我练习书法的情景,那时他也是在这种纸张上写了字,让我对着描红,我那时写不好,是要为打手板的。后来是水镜先生教我,却也少不了有先生亲手书写的教材传给我们。这一样的纸张,一样的字迹,却是完全不同地内容。我不敢相信,却又不得不信。隆中对,定下取荆益二州之计,而今,先生的南阳都失落在曹魏之手,先生又怎能不去想。幼主少志,夙愿难筹,原来我在先生心中,是这样一个地位,我固守雍、凉、益三州,休养生息,我原以为只有关凤不满,想不到先生也有种种念头。

虽然,我平时也总觉先生可能有这种想法,甚至想过我眼下这种布局,与他当年的初衷全不相同,甚至也曾等着他问起。但是先生从来没有说过,难道这纸上之字,便是他心中所思?“明日之弟,便为今日之为兄也。”诸葛去当了丞相,那么你当什么?难道,这天下,当真有那么大地吸引力,使你要弃我而去,兵向荆州么?

李严向我*近:“陛下,微臣请旨,带本部亲卫百人,擒诸葛亮献于阕下。”

听着李严的话,我竟然感到一种厌恶,似乎很恨他把这封信交给我。让我为难。不过,我面上没有任何表情,而且当我把这张纸放下,便恢复了平静,似乎什么都没有发生过一样:“李卿家,你太着急了吧。”

“陛下,此等大事,关系季汉安危,王莽印鉴不远,陛下岂可不防?”

“此事朕自有分寸。诸葛云何在?你可将之解往京城。朕要亲自审他。”

“回陛下的话,诸葛云现下己在廷尉大牢中。”

“好。今夜三更李卿陪着我。夜审诸葛云。”

“是。”

“你去吧。”

望着李严离去。我想了片刻,忽然间笑了,我竟然感到似乎自己又回到鹑觚城时,面对伏在暗中的强敌时的那种感觉。

近一年来的宫庭生活,繁冗地杂务,几乎消磨了我曾经拥有过地敏锐。当我对关凤的事都犹疑不休时,我更似变回了原来那个笨拙的我,遇事犹豫。总想依赖他人,却不知道主动的去追求。可是此刻,当压力逼近,当危机来临,当孔明先生或许成为我的对手时,我却可以清楚的感觉到自己的“觉醒”。或许,我真是一个只有在强大地压力下才会展开行动的人。

“李晟。”

“臣在。”

“你带人去见诸葛侍郎,就说朕要见他。”

“李暠。”

“臣在。”

“你带人去廖侍中府,问问他还有没有襄阳纸,朕要写字用,但宫中没有了。”

“是。”。

“宣傅彤觐见。”

“臣傅彤见驾,万岁万万岁。”

“举报之事。查得怎么样了?”

“回陛下,臣无能……臣调阅了丞相府所有文案,都没有发现与举报中相符地笔迹。”

“你认为是丞相府中人所为?”

“不错,陛下,若非内贼。谁能知道相府中那许多事?”

“好吧,你且去查。近几日,你给朕看好曹魏来的人,他们若有所举动,急报朕知。”

“是。”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