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锡小说网

天锡小说网>盛开在奥地利的梅花笔趣阁 > 第118部分(第1页)

第118部分(第1页)

口口水。

“哎呀,不行了,都是你们不好,明明我们都这么饿了,还在这里说那么多好吃的,听听我的肚子,都叫得山响呢!……不行,不行,还是要找些东西吃,就算去翻垃圾桶,被那些美国人抓到了,我也要找东西吃!不然,我今天没法睡觉了!”几个孩子饿急了忍不住从床上跳了起来,不过他们的提议却得到了所有人的支持,于是,十多个孩子在夜色中摸黑躲过值哨的卫兵,跑去垃圾桶里翻美国兵吃剩的香肠和奶酪。

与他们战俘每天吃不饱形成鲜明对比的,自然就是监管他们的美军了。每次他们轮到打扫垃圾站的时候,都能看到美军的泔水桶里有大量的残羹剩饭,成堆的土豆泥,熬化的板油,许多只吃了胸脯肉和腿肉就被丢掉的鸡骨头。当时他们每个人的心里都很吃惊,这些东西在美军眼里是垃圾,但是在他们战俘的眼睛里却如同美食一样令人垂涎。可碍于看管他们的美军在旁边,他们只能默默地看着这种浪费。只有到了夜深人静的晚上,孩子兵中有胆大的,才会偷偷摸摸地去垃圾桶里翻找些美军没有吃完就扔掉的东西,带回来大家一起分享。

每天,战俘们除了要和饥饿做斗争外,象约瑟夫这样大的孩子都要接受再教育。因为这些孩子兵严格来说,是属于年轻的纳粹分子,为了杜绝纳粹主义在年轻一代人中继续孳生,美国人给这些孩子兵安排了很多课程,其中也包括参观集中营。

每天吃完早饭后,一个戴着眼镜,说起话来软绵绵,总是穿着烫得笔挺衬衫的美国教官总会拿来很多照片给孩子们看,但是包括约瑟夫在内的很多人都不相信他手里的那些照片上所拍摄下来的内容:

那是一些黑白照片,是位于贝尔根、贝尔森等地集中营的照片。照片上都是堆成了山的尸体、焚尸炉,还有很多眼神汇总流露出恐惧和惊惶的挨饿者,瘦得皮包骨头的幸存者,他们看上去就象是来自另外一个世界的人,让人难以置信。

即使是曾经亲眼看到过“链子狗”宪兵杀害德国士兵的约瑟夫也在内心中拒绝相信这些事实,他知道是战争必定会死人,但他对自己眼睛里看到这些景象却非常震惊,他的心里总是在不断的反复着那几句话:“这难道这些事情真是德国人干的?”

“这种事绝对不会是我们德国人干的。”

“德国人才不干这种事呢!”

“宣传,这一定都是美国人的宣传而已。”年轻的孩子们都不愿意相信这些事实,因为这与他们从小接受的教育完全不同,他们无法相信曾经被视为民族英雄的元首会做出如此令人发指的恶行来,更无法相信这些可怕的事情竟然是由他们德国的军人亲自执行的。

对于德国军队的纪律,不敢说是世界上最严厉的,却也能算得上是数一数二的。他们在正式加入军队前,虽然德军已经处在腹背受敌的严峻情况下,但是他们的教官依然告戒他们要严守军纪,不能仗着军人的身份为非作歹。他们甚至还听说,在东线战场上的士兵们,连吃个西瓜都必须先征得当地农民的同意,然后从他们手里买来吃的。

“我们是这样纪律严明的军队,怎么可能去做那种违背人类道义、惨无人性的事情呢?不相信,我绝对不相信。这一定是美国人在撒谎!”约瑟夫愤愤的想着,和同伴们一起义愤填膺的声讨起美国人来。

后来的日子里,美国人组织所有的战俘分批去达豪集中营进行短期参观,他们也知道这些战俘不愿意相信自己的祖国做出如此兽行,因此美国人不遗余力的想要这些固执的德国人面对现实!

他们一站又一站地走遍集中营,走过每一个毒气室、走过每一个焚尸炉,走过每一个阴暗潮湿的囚室,约瑟夫默默地看着,眼前真实的景象比起看照片来,更是让他触目惊心。他开始怀疑起曾经坚定的认知是否是正确的,他觉得心里那个从小建立起来的,元首一直灌输给他们的世界观开始逐渐瓦解,摇摇欲坠。

长长的参观队伍里没有人说话,大家都在聚精会神的看着,体会着,每个人的心里都在受着不同程度的冲击,当然也有很多人在不断的试图说服自己不要去相信眼前的这一切。一个站在约瑟夫身后的,和他们一起参观的在战前是学徒满师的泥瓦工一等兵,他偷偷凑近约瑟夫小声说道:

“你们看见那个有喷头的浴室了吗?他们说是毒气室,我看啊,其实是新粉刷的,肯定是美国佬事后建的……”

同样的私语,约瑟夫听到了很多很多,可约瑟夫觉得自己心里认定的那根的道德准绳已经开始动摇起来。每天他看到的照片、影象资料和场景越多,离真相越近,内心也越是痛苦。原来他只知道作为一个士兵就只要服从上级的命令,战斗,战斗,对这些战斗以外的事情一无所知。他虽然在部队里时,也曾经对德军对占领地居民的暴行也有过耳闻,但他总认为那是传言,是中伤,是对他们德国军队的污蔑。

现在他再回首过去,就发现,自己当时是多么的孤陋寡闻,就象一只坐井观天的青蛙,只抱着自己所知道的那些微薄的知识在审视这个世界,因为,当他走出那座井,才发现原来外面的天有那么大,才知道自己看到的是多么的渺小。

这里靠近捷克边境,每天都会有不少捷克的居民来到关押着他们的中转站铁丝网前,朝他们身上吐口水,恨恨地诅咒他们不得好死。约瑟夫知道,对于那些长期受到党卫军欺压的捷克市民来说,现在德国的投降,仿佛给了他们一个发泄内心怒火的管道。看着那些怒气冲冲的捷克人民,约瑟夫甚至会有种感觉,似乎这些人就要冲进来,只有杀了他们才能一泄心中怒火。

他们囚室前面有片空地,那里总有个美国兵站岗。其实准确的说他不是站着,更多的是蹲在脚后跟上,抚摩着他的冲锋枪,每次看到他的这个姿势,总给约瑟夫的心里留下一个谜:他是被派来看管我们呢,还是要保护我们不受捷克市民武装的袭扰?

当约瑟夫在被送往正式的战俘营前,在中转站里努力适应战俘的生活,努力的与饥饿,与内心曾经的信仰做着斗争的时候,被关在巴伐利亚战俘营里的沃尔特,也在极力的适应成为阶下囚的战俘生活。

在他们11师全部向巴顿将军的第三军投降后,所有的人都被送到了莱茵河沿线的战俘营关押起来。由于德国战败后,全部的三军将士都成为了战俘,因此原有的监狱和集中营根本无法将几百万德国军人全部关押起来,因此盟军为了安置这些军人,便沿着莱茵河沿岸,以一万个战俘为一个方阵,一个方阵挨一个方阵地排开建造了简易的战俘营,每个方阵之间都用铁丝网隔离,并由美军和英军按地区看管。

美国人在占领德国后,看到了很多集中营的惨状,也因为在战场上受到德军的强烈抵抗,因此更加憎恨他们的敌手。这种憎恶在战争结束后就自然的延伸到了德国战俘身上。临时建起的战俘营设在露天野地里,没有帐篷,没有被褥,更没有雨具,所有人就只能这样在野地里拥挤着熬时间。他们白天挨晒,晚上受冻,下雨时最苦。所有的人都被浇得湿透,在那里蜷缩成一团盼望雨停下来,然后只能用自己的体温把衣服烘干。

沃尔特所在的这个战俘营有一万多人,分成13个营地,属于美军监管的范围。前12个营地关押普通的士兵,而第13个营地专门为被俘的德国军官所设。沃尔特与11师的所有军官,包括他们的师长一起被关在第13个营地里。

比起那些关押士兵的露天营地来说,关押军官的战俘营还算得上有瓦遮头,至少他们不用为刮风下雨而发愁。军官中有很多的高级知识分子,有教授、有学者、甚至还有不少音乐造诣很高的商人。

来到这里后,与这些平时很难接触到的各级、各兵种军官有了深入交谈后,一度迷失未来的沃尔特似乎找到了作为战后德国人的归属感,他竟然觉得自己的心灵比起刚知道德国战败投降时平静了许多,看到周围的事情也能更清晰了。

在战俘营里关了一个多月后,沃尔特发现,每次他们早上点名的时候,美国人对那些看不惯的国防军士兵通常最多的就是在他们后背上砸上一枪托,照腚子沟上踢上一脚,而党卫军的俘虏就要吃小灶了。

美国人常把他们单独带走,放回来的时候,他们已经是头破血流了。对于党卫军士兵们之所以会受到的这些额外“照顾”,其实原因很简单——他们的部队在战争中犯下了对人类、对生命最为可怕的罪行。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