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锡小说网

天锡小说网>每次走过都是一次收获什么歌 > 第1部分(第1页)

第1部分(第1页)

镇远:一个人的远方之镇

1.一个人的旅行

在所有的交通工具中,我最迷恋于乘坐火车去旅行。从起点到终点,有多少个车站,就有多少个目的地。也许,不是每个地方都适合于我,但有一两个,已足够。就像人生得一两个知己,足矣。

背着行囊,等列车呼啸而来,又目送它呼啸而去,看着上上下下的旅客从身边经过,擦身而去,有时会有目光的交错。心里都明了,彼此皆是对方的过客。特别是在晚上等车,长长的站台上,昏黄的路灯下,会把一个人的心情拨弄得忽左忽右。我特爱这种状态。

这次,清明小长假的短暂之旅,早早做了计划。是有生以来第一次耍清明假,欣喜万般。从今年始,还有端午假、中秋假,在这些个与老百姓息息相关的传统节日放假,无疑是中国社会文明的进步。但愿今后这些鲜明的假日越来越多,比如元宵节假、父亲节假、母亲节假。

在一个人的旅行中,几乎缺少像朋友那样的交流。这时,一本书,便可以百分之百地挽救旅途中的寂寞。

对于这些已知的寂寞,我通常知道怎样去化解。除了一本书,有时是MP3里的一段音乐,有时是车窗外不断移动的风景。也可以写旅行笔记,或者给至爱亲朋打个电话。甚至,大脑复杂的构思。如此,再多再长的寂寞,也会被时间和空间一一溶掉。

以前旅行,总是一大帮人,或五、六个人,至少也是两个人。今天,一个人,独自旅行,前行的路中,充满着太多的未知。我喜欢这种探寻。

一个人旅行的例子,太多太多。我佩服他(她)们的胆识和勇气。毕竟,独自行走很远的地方,忍受孤寂,让嘴巴生霉是一方面,更多的是要面对生疏的环境和错综的关系。吃住行,一点一滴全凭自个儿打理。一个人出门在外,难啊。

尽管很难,那些旅者,一边行走,一边把经历化为文字。使我尤为感慨。我读过重庆女子七七的一个人的《行走阿坝》,读过重庆女驴友伍娟一个人的野外旅行记《生死墨脱》,读过中国留学女生佳璐的《20天独自游欧洲》,读过张金鹏一个人在印度行游的《莲花之上》。

读到上面的文字,各位看官或许又要说我很感性了。的确,我是个感性的人,而且文如其人。你们的判断名符其实。谢谢。

前几天,读《偶尔上路》,是一本游记,作者一路走,一路流露出来的情绪,其感性程度与我有一拼。

2007年4月3日,20:09分,1027次,一趟普快列车,重庆到杭州,我的目的地在中途的某个站镇远。买票时,特地挑了一张硬卧上铺。离灯光近,且不易被别人干扰,最大可能的给自己制造一方阅读空间。

《一个人的落基山》,是关于作者一个人在美国西部游历的集子。厚厚的一本,有大篇幅的震憾的图片。粗粗的翻阅,讨人喜爱,便买下,便在这次出行时塞进了背包。

夜不太深,躺在床上,开始就着手中的书,等待深夜,等待瞌睡虫降临顺其自然地睡去,等待又一个明天。

2.铁溪:计划之外,时间之内

行前做的功课里,并无铁溪,结果在镇远旅游咨询中心一打听,说铁溪很不错,像四川的九寨沟。忽然心动,说走就走。这样的决然,便是自助行,特别是一个人行走的好处我的行程我做主。

瞥见青年旅馆里有一辆单车,便凑上去问正在使用电脑的老板,可不可以租?她说,这车,是自己儿子代步的,他外出工作,便闲置在家了。你要用,拿去好了,租金你看着给吧!老板姓曾,50来岁的阿姨,说话言简意赅,很精明,又特别和蔼。我发现她的电脑上,赫然弹出QQ的对话框。意识到,一把年纪的她还赶着时尚呢。

镇远县城距离铁溪4公里,碰到好的风景,便迫不及待地用相机去定格。路上车辆很少,前半程路修修补补的,骑行也是磕磕碰碰的,遇到上坡,蹬不动时,便下来推。只要是下坡,就不管不顾地放马下去,耳畔有呼呼的风刮过。

看见路人,就格外亲地迎上去,拼命地问,铁溪,还有多远?问过一位在马路旁的溪边钓鱼的中年男,问过一对骑摩托的男女,问过一群在马路上玩耍的孩子,问过一个听不懂我说话的坐在马拉车上的老者。

但这些答案,最终弄得我啼笑皆非。第一次问路时,说还有3公里,又走了很长一段,再问第二人,也说还有3公里,又继续不知所措地骑,问第三人,竟说远呢,还有3公里吧。也难怪,解答者都是凭各自的经验,不能苛求什么的。笑笑之余,我深知,努力地骑吧,前方的前方,才是我的目的地。

清明时节,该是莺飞草长,万木葱茏。被这贵州山水滋养的田间地头,已是等不及了,早把春的画卷浓墨重彩。是的,一路上,桃花红,杏花粉,梨花白,野花紫,菜花黄,还有高山青,溪水绿。每个角落都弥漫着春的潮湿的气味,那满眼缤纷的春之色彩,不分轻重劈头盖脸般扑将而来。有那么几瞬,让人窒息,透不过气来。

从起点到景区门口,80分钟过去了。铁溪,这个计划之外的行程,除了用单车,此时我开始用脚去丈量了。

景区蜿蜒的石板路,基本上是沿溪谷平行或缓慢上升,那种忽高忽低的路不太多,所以,徒步并不累。淙淙的溪水,像音乐一样,自始至终绕于耳间。空气好得不用说。游人不多,偶尔碰到的也是三三两两,惟我没有伴,独自一人如仙一样游荡在这山里。很长时间碰不到“同类”,不免心悸,于是亮开嗓子吼几声,为自己壮壮胆。如此中规中矩像模像样的景区,这时候,如入无人之地,竟有些探险的意味。

这山中,有枯藤老树,我没看到昏鸦。有小桥流水,我没看到人家。那木制的小桥挺有意思。三根圆木,被数颗诺大的铁钉抓牢拼凑在一起,权当桥使。印象中,我经过三座这样的桥。桥离水面不高,水流也缓,走在上面,倒有几分乐逍遥。

以“三步并作两步”的速度,赶到了龙潭。1个多小时的奔走,到了这里,一潭水才让我歇下来。天啊!我只想说,这么翡翠蓝的水,难道是来自天宫的瑶池?潭不大,被山体和植物围合,潭里有绿色的水草。

龙潭,又称龙池。名字太大众化,在中国大地上,与之重名的,数不胜数吧。传说,这深不可测的潭,不能往里吐口水,否则,触怒了潭里的龙王爷,山雨立刻就会像刀子一样飞下来。是真是假,不得而知,更不会去验证。心里面倒希望传说真实可靠,让那些故意用口水玷污潭水的游人受点教育。

龙潭是个中点,整个铁溪还剩一半的路。因为天色向晚,不得不停住脚步,原路返回。旅行中的遗憾往往就是这样产生的。有时恨不得把时间魔术似地拉长,把一分钟变成两分钟,甚或N分钟。

虽然吴敬梓在《儒林外史》中描写铁溪很美很神奇,不过,在我看来,铁溪除了龙潭,其他景致并无特别高尚之处。说它很“九寨”,言过其实,主观了些。不过,也可以理解旅游咨询中心那位工作人员的心情,在每个人眼里,自己家乡的风景似乎总是最好的!只有当游客亲历亲为,体验过了,才有发言权。

晚上,在一餐馆,朴素的店老板为我推荐了一款当地特色菜:豆腐笋。一道菜,却是满满两盘。一盘是鲜绿的配菜平常吃的那种生菜;一盘是缤纷的主菜由暗红的腊肉、雪白的豆腐、嫩绿的豌豆、靛青的芹菜茎等组成,均是颗粒状,混合爆炒而成。用生菜裹主菜而食。第一口下去,一股春天的味道,就猝不及防地占据了口腔。

好吧,把春的气息含在嘴里,过过瘾,然后,吞进肚里,最后贮存在肺里,久久的。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