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五八页二行*(薄)**'簿'*云据集解本改。按:张森楷谓簿即河南十二县簿,太平御览屡引之。
一九五八页五行*(汍)**'氿'*泉穴出各本并误,据尔雅改。
一九五八页一三行尔雅曰茆凫葵按:“尔雅”当作“广雅”。沉钦韩谓尔雅无此语,见广雅释草。
一九五八页一四行生于水中*(矣)**'涘'*据殿本改。
一九五九页二行本或作*(蘳)**'□'*据汲本改。按:汲本无“或”字。
一九五九页五行鄙騃噪讙按:李慈铭谓“鄙”当作“駓”。注引韩诗“駓駓俟俟”,即毛诗之“□□俟俟”也。
一九五九页一三行缳于山有罕按:今国语齐语作“缳山于有牢”。一九六0而四行栖招摇与玄弋按:沈钦韩谓“玄弋”当作“玄戈”。隋书天文志“玄戈一星,在招摇北”。新唐书兵志“武德三年更以关中富平道为玄弋军,军置将副各一人”,皆取星文为号。
一九六0页五行扬金涥而扦玉瓖按:沉家本谓“涥”当作“□”。说文:“□,□盖也。”读若范,大徐亡范切。注中之“无犯反”,即大徐之“亡范切”,其音是矣。而又云“一云子公反”,盖唐时已有误作“涥”者,故注家遂有此音而不知其非耳。
一九六0页九行狗马角逐按:汲本“角”作“争”。
一九六0页一一行祋殳狂击按:“祋”原斗“□”,径改正。注同。
一九六0页一四行玉路重*(较)**'辂'*也据殿本改。
一九六一页五行蛇行有尾目*(赤)**'亦'*画于旌旗也按:刊误谓妖星但见尾目而已,又言其赤,非也。当作“蛇行有尾目,亦画于旌旗也”。上文太常画日月,故云“亦画”也。今据改。
一九六一页六行高广各四寸在马□前按:续书舆服志注引独断,“四寸”作“五寸”,“马□”作“马髦”。
一九六一页八行我车既好刊误谓“我”当作“田”。按:诗小雅车攻作“田”。
一九六二页一行猑缟趼殿本“猑”作“騉”。按:今本尔雅作“騉”。
一九六二页一一行狱□态按:集解引钱大昕说,谓“□”当作“猘”。
一九六二页一二行杪标端按:“标”原斗“摽”,径改正。注同。
一九六三页四行裎*(袒)**'裸'*也据汲本、殿本改。
一九六四页一行导鬼区按:刊误谓“导”当作“道”。
一九六四页七行树以蒱柳汲本、殿本“蒱”作“蒲”,注同。按:蒲蒱通。
一九六四页一二行咏歌于伶萧按:汲本“萧”作“箫”。
一九六四页一五行帅百隶以驱疫按:“驱”原斗“欧”,径改正。
一九六五页一一行公孙捷*'曰捷'*持楯而再搏乳虎据汲本补。按:宋本注无“曰捷”二字,故刘攽刊误谓如下文,则此少“曰吾”二字。此“曰捷”二字疑毛子晋以意补之。张森楷校勘记谓据下二子皆曰“吾”,不自称名,则捷亦不宜独自称名,刘谓少“曰吾”二字是也,未知子晋何从改作“捷”。
一九六六页七行螭龙*(也)**'属'*据汲本改。
一九六六页一0行萧鼓鸣兮按:汲本“萧”作“箫”。
一九六六页一二行汉水之神*'女'*据汲本、殿本补。
一九六六页一四行鸥白鸥也按:汲本“白鸥”作“白鹇”。
一九六六页一六行*(白)**'野'*凫也据汲本、殿本改。
一九六七页一行今鰋额白鱼*(鲤)**'也'*据汲本、殿本改。
一九六七页一五行摆亦捭字也按:“捭”原斗“裨”,径改正。
一九六七页一五行班固西都赋曰置互摆牲按:沉钦韩谓此张衡西京赋语,注误以为班固。
一九六八页八行孟子谓齐*'宣'*王曰据汲本、殿本补。
一九六八页一四行是以名通言语之官为象胥刊误谓“名通”当作“通名”,谓总称言语之官为象胥也。按:周礼郑注作“是因通言语之官为象胥云”,阮元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