筱雨说到这儿,脑中却是灵光一闪。
“原来如此……”
“夫人想到了什么?”郭嬷嬷关切地问道。
筱雨理了理思路,缓缓道:“嬷嬷可听听,我这分析对不对。”
郭嬷嬷颔首。
“大晋和北汉相邻不假,但同样与大晋相邻的,且现在还往来密切的,是西岭。上一次北汉遣使来,我其实也看出来了,北汉是料想得到将来西岭和大晋的繁盛的。西岭对北汉没有恶意,毕竟与北汉来往极少,也不可能越过天险,去侵占北汉的疆土,但大晋不一样……”
筱雨低声道:“大晋若是强大起来,挥兵北上,灭了北汉这个马上之国,也并不是不可能的。”
郭嬷嬷颔首,道:“北汉一直以来就是大晋的心腹之患。但碍于北汉处于北地,大晋的军队对北汉地形并不熟悉,曾经奉命征讨北汉蛮夷的军队,多是十去九不回的局面,所以大晋的历代皇帝对北汉也多是忍让为主,征伐为辅,征伐的目的也只是为了震慑,而不是为了剿灭。”
筱雨点头道:“没错,大晋百姓对北汉的仇视也是经年日久,不可能在短时间内消弭。而如果西岭在西边,能牵制着大晋的话,北汉才能有一时片刻的安宁。”
“夫人是说……”
“北汉更为重视和西岭之间的联姻,原因就在于此。”筱雨轻声道:“北汉和大晋联姻,不过是向天下发出的一个信号。这个信号告诉全天下的人,北汉和大晋化干戈为玉帛,结为秦晋之好,今后也会交好了。但如果某一天,大晋突然向北汉开战,那么,北汉无疑便站在了正义的一方,可以有理有据地谴责大晋撕毁盟约的小人嘴脸。站不住理的大晋,多少会陷入舆论的批评当中。”
微顿了顿,筱雨继续说道:“北汉也不是蠢的,尤其是现在的北汉摄政王,居于大晋、南湾等地多年,对当今天下之局势的了解不弱于大晋、西岭的掌权者。他不可能等着大晋挥师北上,他也会找退路。”
郭嬷嬷点点头:“夫人既是认识北汉摄政王的,对他自然有几分独到的了解。”
筱雨微微一笑,却又叹道:“也不知道北汉选择这样一个防患于未然的措施,是对还是错……”
“夫人指的是……”
“北汉先与大晋联姻,又与西岭联姻。与大晋联姻不过是个形式,而与西岭联姻,却是实打实的需要和西岭联盟的意思。”筱雨轻声道:“北汉是想,若是有朝一日大晋真的对北汉用兵,处于大晋西边的西岭可以看在与北汉的亲戚关系上,施以援手,牵制大晋。若是这般,让北汉如何不对与西岭之间的联姻重视万分?”
郭嬷嬷顿时恍然大悟:“夫人所言极是,要是这样的话……那北汉的这些作为,便都能有了解释。”
筱雨叹了口气。
“夫人又为何叹气?”郭嬷嬷纳闷道:“可是觉得被北汉拉入了一个漩涡之中?”
筱雨一笑:“这倒在其次。”
“你夫人是……”
“我只是觉得,北汉的如意算盘,或许会落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