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方都在暗中蓄力。
翌日,朝会一开,刀光剑影。
皇帝一叫起,底下即时就这个问题吵了起来。
右佥都御史周淳出列:“臣荐,宁王殿下代天巡狩乃上上之选。”
“臣附议。”
翰林学士林侍笑道:“宁王者,股肱也,自入朝以来,恪尽职守勤勉不怠。前有核算河工银子之功,后有索清贪腐巨蛀之能,文书案牍从无纰漏,查索疑案洞察若微,确实是出京巡察的上佳人选。”
“哼!”
平山王萧芮哼了一声:“出巡和在京能一样吗?巡察吏治河工何其要紧,另选一个经验老道的能臣岂不更好?”
他看向萧迟,萧芮按辈分是叔祖,先帝的胞弟,因此很能倚老卖老,他笑道:“三郎啊,叔祖也不是说你不好,只是这出巡差事你历练两年再去也不迟。”
萧迟拉下脸,叫谁三郎呢这是?
不过他不好辩驳,只能忍了。
萧芮恶心一把萧迟,立即转头看向御座,拱手道:“陛下,臣举荐中书右丞朱伯谦!”
“诶,在我看来,平山王也甚合适啊。”
“就是,……”
你来了我紧往,争论不休唾沫横飞,吵得皇帝头疼欲裂,他捏了捏鼻梁:“行了,都给朕把嘴巴闭上!”
喝了一声,堂上立马安静了下来,周淳萧芮等人互瞪一眼,转回队列站好。
个个做足准备,要是皇帝发话有偏颇,他们立马就要再跳出来。
剑拔弩张。
皇帝看的分明,头疼,环视一圈,视线落在陈尚书等一直闭口不言的中立党老臣身上。
“陈伯安,颜琼,你们二人来说说。”
陈尚书和颜阁老对视一眼,十分无奈,但也不得不立即出列。
“启禀陛下,老臣以为……出京巡察事关重要,而巡察范围甚广,若是只遣一人,只怕耗时甚巨。”
“不如兵分三路?由中书右丞朱伯谦、宁王殿下、安王殿下,各领一路,尽快巡察完毕,有弊当改,有功当褒,更为合适一些。”
颜阁老一开头,陈尚书心领神会立即接话。
他俩是谁也不想得罪,干脆把安王也拉进来,皇帝不是三个皇子吗?一人一路
,都有,总行了吧?
这稀泥和得高明,又十分有理有据,话音一落,中立派纷纷表态,“臣附议!”
“下臣附议!”
……
这骤不及防的,萧逸愣了愣;“这……”
不过不等他说话,皇帝已点头了,他觉得很好,巡视十几个州耗时确实很多,也不用吵吵争了。
“不错!”
皇帝也不废话:“拟旨,即任宁王安王中书右丞朱伯谦三人为监察钦差,出京巡察沿河诸州,吏治民声灾后恢复,及正建筑中的大坝,等等。”
“朱伯谦巡陈澄封卞四州,宁王巡怀潞黎德四州,安王巡济蒲齐兴四州。”
“旨下,五日内出发!”
……
一锤定音,旋即退朝。
这个结果实在出乎意料,不能说满意,也不能说完全不满意,只大家都不好继续抗议就是了。
面面相觑,在殿上也不好议论什么,对视一眼,只得先陆续散去。
“太子殿下,三弟,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