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锡小说网

天锡小说网>哈佛商学院ceo班 > 第8部分(第2页)

第8部分(第2页)

三洋公司在美国的总裁中井一说:“美国工人和厂方的关系比日本工人疏远。日本工会与工厂同舟共济。除非问题实在严重,从不轻易与厂方发生对抗。日本工会和厂方一起努力,因为工人的福利与厂方的前途息息相关。

现在的任务是向美国人灌输这个概念。美国工人必须懂得,他们的生活水平与公司的繁荣直接有关这个道理。”

中井一解释说:“由于美国情况不同,三洋无法做到完全不解雇工人。

在淡季的一月份,我们不得不像其他美国工厂一样解雇一些工人。但是解雇的人数比以前少得多。”

从好的方面来说,工人的态度比以前有所转变。例如当三洋公司试图使全年生产量保持平衡,消除产量忽少忽多跟在市场后面跑的情况时,曾得到工人的大力支持。日本经理努力打破工人和他们之间的隔阂,劳资双方定期开会。日本经理显然比美国经理更加尊重工人,更加重视工人的意见。美国人注意到日本人有一股韧劲。有的工人说:“他们从来不发号施令。可是会坚持请求你做某事,一直到你完成任务。”

到弗雷斯特来的日本人,首先发现他们来到一个陌生而令人迷惆的环境。有的人把家眷留在日本,自己住在单身宿舍里。

除了语言、文化、种族的差异外,美国的工厂管理与日本有根本的区别。

日本人发现美国人缺乏“团队精神”。中井一说,提高生产率的关键是工人和经理人员紧密合作。质量问题的症结在于劳资双方不存在团队精神。日本的工人和经理关系很融洽,彼此经常对话。可是美国却工人搞工人的一套,经理搞经理的一套。可以说,在这方面日本的民主概念要胜过美国。

一位日本经理发现美国工人不愿检验同事的产品。美国人似乎觉得即使同事做错了,也不应该指出来,更不消说纠正了。抱这样的态度怎么可能生产出高质量的产品呢?

还有一位日本经理发现,美国工厂对按时交货的态度与日本不同。

“在日本,如果按生产计划本星期的产量是一千台电视机,到期一千台准交货。如果一星期内完成不了任务,工人会加班加点完成。可是美国的情况就不同了,工人不管完成不完成本星期的生产计划,时间一到马上回家。”

美国工厂的缺勤率通常达百分之五。日本经理对此大惑不解,他们根本无法接受因缺勤造成的损失和浪费。但美国经理却视为正常。

经过一番折腾后,有的日本人挖苦他说:“我们不懂美国人的工作作风,也不想懂。”

“日本人的目的是什么?”艾丽丝小姐问。

“是在不替换职工的情况下改变整个工厂的面貌。他们接管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宣布留用原厂所有的职工以安定人心。”一个同学说。

另一个同学认为,日本人的目的是提高产品质量。他们把负责质量控制的经理提升为厂长。是向全厂上下发出一个强烈信号:改进质量将是今后的首要任务。

“日本人精益求精,不满足于百分之九十五的合格率,即使废次率只有百分之零点零一,他们也不满足。”

艾丽丝把同学的发言要点写在黑板上,又问:“日本人是怎么改变整个工厂的呢?”

有人说,日本人没有什么神秘,只是做好了基本功。他们把工厂打扫得一千二净,人的精神面貌自然振作了。他们的机器保养得比我们好,因而故障少了。他们没有回避问题,而是扎扎实实地解决一个个问题。

有人说,他们凡事先作准备,尽量消除可能发生的差错。厂里没有危机气氛。反过来,美国经理好像喜欢危机,似乎只有发生危机才能充分显示自己有本事。危机的戏剧性使美国经理感到工作有趣。他们好像从解决危机中才能得到快感。事实上危机的出现是管理失败的证明。生产管理的目标应该是无差错作业,更不应该有危机。

讨论进行得很活跃,不一会儿整个黑板就写满了。

“美国企业往往提拔那些在金融、会计、销售、法律方面有经验的人担任高级经理,而不是提拔那些有实际生产经验的人。这样就造成一种轻视制造业的心理状态。美国企业对生产现有的产品不重视,把过多的精力花在发展新产品、包装、广告、市场营销、扩大销售网上面,忽略了根本。”

“美国经理关心他们不认识的股东,要胜过他们每天接触的工人,这事想来真奇怪。日本经理和工人的接触多,关心工人的生活,他们和工人一起分享公司的成功。”

“看来生产率跟产品质量有密切关系。废次品一少,工厂里就用不着许多质量检验员;需要返工的产品少了,工厂就不用设专人修理退回的产品,产品成本也就低了;没有次品,工人的心情舒畅了,劲头也就高了,生产就容易上去。”

“日本人有质量第一的概念,所以管理质量的人当了厂长。日本人不但对买进的原料进行百分之百的检验,还帮助供应商改进质量,跟他们建立起伙伴关系。”

说到这里,艾丽丝小姐插问:

“质量第一真的是日本人的概念吗?”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谈到日本制造的产品质量有今天的声誉,要归功于一个名叫爱德华·德明的美国人。三十多年以前,德明博士是美国人口统计局的统计学家。他发明了一套利用统计学原理来控制产品质量的方法,可是那时美国工业兴旺发达,如日中天,没有人要听他那一套。

一九五○年日本科学家和工程师联合会邀请他去讲学。当时日本产品粗制滥造,声名狼藉。德明告诉那些听课的日本企业家说,日本工业复兴的关键在于提高产品质量,如果他们使用他的统计学质量控制法,日本五年内就能生产出全世界最高质量的产品。德明是当时唯一对日本工业有信心的人。

因为召:时连日本人自己都没有信心。德明估计日本需?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