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锡小说网

天锡小说网>用舞蹈演绎生命的 > 第5部分(第1页)

第5部分(第1页)

法则、物质的不同属性及其相互关系的反映,大脑以特定组成的物质结构而具有了思维功能。在人类的发展过程中,人智力的发展受到社会生产劳动和文化活动的影响,人在认识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认知能力不断提高,而人复杂的大脑结构也不能简单地被认为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如果要对生物进化进行完整地表述,生物进化应该是适应环境变化和自然选择共同作用的结果。自生命出现的那一天起,它就具有求生存求发展的内在需求,这种需求表现为生物与环境作用不断演进的过程。这是一个在不断运动和变化的世界,变化是物质的本质特征,任何生物都处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之中,生物形态变化的趋势总是与环境的变化相吻合。自然界生物的进化首先是生物体自身机能的发展和完善,而自然选择是在生物适应环境基础上的选择,没有物种的自我完善,进化是不可能实现的。

新的进化理论与传统的相比不同在于,在传统的进化理论里,环境对生物进化的影响不是直接的,而是通过偶然性变异和自然选择的结合,这样生命的进化在一定程度上是建立在不确定的基础之上的。而在新的进化理论里,生物进化表现为适应性变化,这就是说生物的存在形态与环境状况之间有着紧密的关联。同时,生物进化不是孤立发生的,生命及其存在体系都在不断发展变化。

从新的进化观念出发,我们发现需要重新去认识一些有关生存的基本问题。基于新的进化理论,生存的核心问题是生物体与环境的关系问题,生物进化是生物与环境作用并适应环境的结果,这是生命能够不断发展的本质原因。从生物体与环境关系来看生存问题,生存就不再是抽象的,我们可以以此研究生命的属性和影响生命发展的各种因素。

第四章  人类是如何进化的

人是从哪里来的,这个问题自古以来已争论了很久。到了近代,由于人类对宇宙以及物质结构认识的不断深入,人们开始理性对待有关人类起源问题。

从前面的的论述可以知道,在宇宙演化的各个阶段,各种物质结构演化表现出一种相同的动态特征,人这种生命形式的出现同样体现了宇宙物质结构及其作用关系发展的一种趋势。人有认知世界的能力,人类有今天的文明,这些是生物体与环境中各种存在相互作用并且不断演变的一种结果。

从人的存在状态看,人的各种生存表现都可以追溯到其自然的本源,人及其社会属性是在一般生物的自然属性基础上的发展和延续。诸如人的属性、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人类社会的存在形态,这一切实际上是由宇宙物质演化规律所决定的。

说到人类的出现,大家知道人是由灵长类动物进化而来的。那么,为什么有那么多种类的动物,而只有灵长类动物进化到现代人类。

自地球上有了生命以来,生物进化每时每刻都在进行,每种生物结构都会随环境的变化而发生改变,只不过有的生物进化快一些,有的慢一些。在生态体系中,各种生物的存在相互影响,灵长类动物的进化受到其它生物存在和发展的影响。

为什么灵长类动物的进化速度快于其它生物,回答这个问题就需要从灵长类动物的属性以及这种动物与环境的关系方面进行研究,即灵长类动物的生物结构、生活习性以及在生态体系中所处的位置,通过这些来探讨灵长类动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是如何演化的。

通过研究可以发现,由一般灵长类进化到人有灵长类自身属性和外在环境两方面原因。首先,我们来看一下灵长类动物的习性。许多灵长类属于杂食类的动物,手足功能差异明显,食物包括植物和动物,在自然界它们是捕食者也是被捕食者。同时,它们有很强的对气候和地理适应性,在森林、平原、丘陵地带都能生存,这些使得它们和自然界之间有着更加复杂的关系。此外,灵长类动物通常以群体的形式生活,不同的个体之间有着复杂的关系,这些对于促进灵长类智力的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灵长类特定的生理结构和生活习性为其向人类进化提供了内在条件,而其它种类动物沿着另外的路线进行进化,这使得它们的进化没有像灵长类动物那样迅速。

另一方面,环境的变化对灵长类的进化进程也产生很大影响。在灵长类进化过程中,由于气候和食物结构的变化,有一部分灵长类需要离开森林,去逐步适应地面上的生活。在新的环境下,这部分灵长类的生活方式发生了改变,如群体采食和狩猎,站立行走,手足分工,学会使用工具等,而这样的生存活动促使灵长类在生理和心理上产生变化,并加速了一部分灵长类向类人猿的分化。可以这么说,复杂的生存活动和方式,这些加速了灵长类的进化。

说到灵长类的进化,其主要表现在智力方面的进化,所谓智力就是生物对物质属性及相互关系的认识能力。从灵长类动物进化到人经历了漫长的时光,这段过程也是灵长类智力发展的过程,或者说是生命对自然和自我认知的一个积累过程,智力发展是促成一部分灵长类从一般动物中分化出来的最关键因素。生物的生存是直接面对自然的体验活动,对于灵长类来说,这种体验不仅包括寻找食物、异*配、躲避危险,还包括群体中个体间的相互关系,即等级、地位这些属于社会范畴的东西,这时灵长类的生存环境不只是自然环境,同时也处在一种社会环境中。在灵长类动物进化过程中,生命处在一个越来越复杂的社会结构中,灵长类的生存经验通过生存群体一代代的积累和传递,这些复杂的生存体验构成了灵长类各种生理和心理活动,从而促进了生命对于自然和自我的感知和认知。在这样的发展过程中,一部分灵长类的生存形态与一般动物的发生了明显变化。

人类较近的祖先是类人猿,它处在灵长类发展到人类的过渡阶段。从一般灵长类到类人猿,再由类人猿到人,这是一个缓慢演进的过程,它们之间并没有明显的界限。从猿到人的演化过程中,社会性的活动起着重要的作用,这些活动包括社会劳动和交往。劳动和语言促进了脑的发展,而脑的发展又加速了从猿到人的转变。如果将人与现有的灵长类动物进行比较,简单地说,人的特点就是能够运用语言文字,能够使用工具。由于人掌握了语言,这对于人与人之间信息交流,知识和经验的积累有很大帮助,并极大地促进了人智力的发展和对自然的认识。

人类发展的过程一般分为 4个阶段:早期猿人阶段、晚期猿人阶段、早期智人阶段和晚期智人阶段。人的出现可以从类人猿使用语言文字,以及使用工具开始算起,在这个时刻,生命对自然的认识方式发生了本质的改变,人类不再简单地依存于自然,等待和乞求自然的赐予,而是在认识自然的基础上主动地改造自然,为自己创造出更好的生存环境。所以,像人类这样具有智慧生命的出现不是偶然的,它反映了生物体与环境关系不断深化的趋势。

人从一般的动物中分离出来,体现为生命对于自然环境、群体生活、社会生产和文化这样的生存环境不断适应的结果,或者说所有这些对于人这种生物体作用的结果。对于人类社会,它是由一般生物之间相互关系发展而来的,反映了宇宙物质作用关系和体系的发展,表现为更加复杂的物质之间的关系结构。

当生物进化到人类这个生命发展阶段,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发生了改变,这时人不仅处在自然环境中,同时也处在由自身所创造的社会文化环境中,此时进化又被赋予了新的涵义。

与其他生物相比,人具有两方面的属性:生物的,这是人类与其它的生命都具有的,其中包括了欲求在内的各种生物属性;文化的(这里的文化是广义的,包括社会政治、经济、科技、文艺等方面),这是人类自身创造出来的,人类进化实际上包含了生物构造的进化和社会文化进化这两个方面。在人类的发展过程中,生物形态进化和人类文化进化是相互促进的,生物进化受着人类文化不断积累和深化的影响,而文化的发展又受着人生物结构进化的推动。

人具有比其它动物发达的智力,这种发达的智力其实是对复杂的自然及社会生活的反映能力,人在改造自然及社会的过程中自身的智力水平在不断提高。当生物发展到人这个阶段,生命具有了自觉意识,这体现在人的自我发展和完善能力。对于人类,他们已不像其它动物那样处于本能的感知阶段,人不只是对事物的外部进行感觉,而且还能够对物质的属性、相互关系及变化规律进行认知,所有这些变化表现在人对自然环境的反映较之其它生物更加复杂和深刻。人与一般动物在行为上最大的不同在于,人不必等待环境来改变自己,而是可以主动地改变和发展自己。

在人类文化生活的不断深化过程中,人与环境之间建立了一种新型关系,在这种关系中人的智力得到不断加强,人的判断、综合、逻辑推理、记忆等各方面智力都在提高。从人的智力构造(大脑)看,人的脑容量在不断增加,而且结构也变得越来越复杂,这是因为人的大脑在生存中的作用越来越大。大脑的进化与大脑的使用频率和思维的深度有关,人在社会生产和文化活动中需要不断地加深对自然和社会的认识。

在人类进化过程中,后人不仅继承前人的生物形态(遗传信息),同时也继承前人留下的经验和认知,并且在原有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人类对自然世界的认识是逐渐累积和深化的,人类的文化史像生物遗传一样是连续的,每个人都处在这样的文化链上。在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他需要逐步学习和吸收前人对世界的认识和认知的方法,包括对世界的概念、印象、理解、判断、以及思维方法,后人是在前人认识的基础上对于自然进行再认识。

从生物进化的角度去解释,生物的一些特征是通过生物体对环境的适应而取得的,每一个生物机体都记录了这种生物的发展历史。人的经历和生存环境的变化会在人的体内打上烙印,从而产生生物内在构造的变化,这是生物特征与人生活之间内在的联系。生命的发展是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和影响的过程,即生物的适应、改变、再适应的过程。

在人的各种社会活动中,人有各种生存体验,生存体验是由感官到心灵的一系列生物现象,它体现为生命体与环境中各种存在相互作用的过程和结果。人处于社会及自然环境中,会有所求、所感、所知,每个人都要参与社会生产、家庭活动、文化娱乐活动等等,人的行为将人与社会、自然联系起来。人一生中要经历各种生存体验,人日常生活有关物质、情爱、权力以及各种文化活动都反映了人与环境的关系,人在追求各种欲求满足的过程中进行着各种生理和心理的体验,通过这些体验人的生物形态在不断发生变化。

从人类发展的历史看,不同时代的人所处的社会环境是不一样的,包括物质条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认知的深度和广度等,不同时代的人有不同的生存体验。而对一个人来讲,在他的一生中,人对于这个世界、对于自我的认识不是一成不变的,人不断地对生存进行体验和思考,不断地对过去的自我进行否定,并通过总结和改进再进行新的体验。随着经验和学识的增长,人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在不断地改变,不断地以新的自我取代旧的自我。人类从事生产劳动、政治、科学和文化活动,这些活动会对人的生理和心理产生影响,即人在改变社会的同时社会也在改变着人自身。

总之,人类的进化表现为生物与环境之间更复杂和深刻的作用。人类的进化应被看作生物进化与社会发展相互作用的结果,人的社会环境包括经济、政治、宗教、科技、艺术等社会文化存在形态,这些使人的生存环境区别于其它生物,人生存于这样的环境中,各种因素都会在生物机体上打上烙印,生命以生物形态的改变来对所处环境的变化进行感应和表现,人的日常生活体现着生物学上的意义。

对进化的研究有助于人们对生命这样的现象进行认识,了解环境对于生命存在和发展的作用,人们可以从生物进化的角度去考察人性、人的行为以及社会形态。对现代人类来说,怎样从整体上把握人类生物进化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这是应该引起人们关注的。

第五章   欲的本质及作用

说到欲求,人们既熟悉又陌生。熟悉,是因为每个人都有欲求;陌生,是因为大多数人对欲求从何而来,欲求的本质是什么并不十分清楚。在过去,人们往往将欲求视作精神范畴内的一种存在,很少有人从宇宙的物质属性及相互关系的角度来认识它,这使得人难以对欲求有客观和准确的认识。

那么,什么是欲求,生物的欲求从何而来。

人们知道,生命是在宇宙物质结构演化过程中产生的,作为一种具有复杂物质结构的存在,生物属性是以物质属性为基础的,而物质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关系,即宇宙中各种力之间的作用,因此我们需要从生物体与环境中各种存在之间的相互关系来认识生物的欲求。

这里我们先简单地解释一下属性这个概念。在宇宙中,不同的物质结构表现出不同的属性,原子、分子、有机物、生物体这些物质存在具有不同的属性。其实,所谓的属性表现为物质之间的关系形式,这种关系形式因物质结构的不同而有所不同。

那么,我们该如何理解生物的属性。从本质上讲,生物体的基本属性依然是物质性,其运行和变化依旧遵循宇宙的固有规律和法则。对于生命体,它有比非生命物质更加复杂的物质构造,这种复杂的物质构造表现在物质相互关系和作用方式上的更加复杂,但生命这种存在作为物质的基本属性并没有变。因此,我们可以这样理解,生物性也是一种物性,即物质之间相互关联和作用这样的属性。

在自然界中,不论高级或低级形式的生物,它们都处在某种特定的环境下,或者说处在某种作用体系中。生存包括了一些基本生存活动,这些活动可具体概括为生物对物和性的需求,或者说是生息和繁衍的需要,即生物的各种欲求表现。如果从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方面进行考虑,欲求其实反映了生物体与各种物质存在之间的作用关系,它是宇宙物质形态演化到一定阶段某种特定的物质结构所具有的属性。

因此,生物性是由宇宙物质属性所决定的,如果我们从生物体与各种物质存在之间的作用关系来看待欲求,我们就会对欲求有一个客观的认识。

从生物进化的角度看,每个生物个体表现出具有自我发展的内在需求,这样的自我发展反映了生物通过自身结构的调节来适应环境变化。

自然界中生命的存在必须具备这样的条件,一是环境中必须具有生物生存和生长所需的物质条件,二是生物体需要具备某些属性,通过这些属性使其与环境中其它存在之间结成一定的关系。生存活动表现为生物体的各种行为活动,这些行为反映生物体与环境中各种存在之间的作用,生物行为是生物各种欲求的表现形式。

如果用现代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