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同之前对山区的轰炸,以及之后夜间追杀和清早的空袭,整个纽伦堡战役,联军总计摧毁坦克超过八百辆,装甲车与卡车超过两千辆。明军伤亡近千人,倭军没有参与原地防御,其损失兵力首次低于明军,而泡菜部队的减员高达三千,还包括临阵脱逃被督战队打死的,其余多半负伤。联军有三百八十八辆坦克被摧毁,大部分也是泡菜部队的“功劳”,其他技术兵器的损失多不胜举。好在大部分作战飞机已经提前转场了,不然泡菜军的“功劳”就更大了……在翌日上午的空战中,大明空军击落敌机近千架,己方损失战机两百四十五架,战损比接近四比一,算是一次中规中矩的大胜。经此一役,神圣罗马帝国也正式失去了大兵团作战的实力。符腾堡选侯国在接到了弗利茨元帅的向明帝国纳税,在解除武装的同时,奉上十万年轻女子。在朱慈烺看来,您这不是投降,是换个主子,在原地继续当你的大爷啊!老子出钱、出粮、出兵,是让你继续当大爷的么?你咋那么会想好事呢?同意?同意个屁!朱慈烺指示自己的门徒,鉴于对方还没有看清自己的实力,可以打到对方啥也不剩为止,不过年轻女子可以保存下来,可以给将士们传宗接代。您不是企图来个故土难离么?朕以后便让混血将士们管理该地区!瞧着好了,祸祸不死尔等!敢跟朕叫板,那就没有好下场!在宣布脱离神圣罗马帝国之后,约瑟夫皇储怒斥选帝侯查理·亚历山大忘恩负义,是父亲利奥波德将符腾堡公国提升为选侯国的。如今亚历山大这么做,就是最明显不过的背叛了,叛徒是没有好下场的,尤其是企图投靠黄皮猴子的叛徒。算起来,亚历山大还是约瑟夫的旁系子孙,双方的确有直接的血缘关系,前者也是哈布斯堡家族的一员,所以这更让约瑟夫感到愤怒。荣耀而高贵的哈布斯堡家族里的任何一人,都不应该也不能够向低贱的黄皮猴子低头,更不需要请求它们的谅解。当下,帝国虽然处于下风,但并非没有扭转战局的机会,一切都要依靠上天的意志来决胜!作为家族成员,在上天还没有表态的情况下就背叛帝国、背叛家族、背叛西方世界,这就是最无耻的行为。约瑟夫先是命令亚历山大收回此前的决定内容,让符腾堡重新回到帝国的怀抱中来。然而在战争形势日趋明朗的情况下,后者对其命令置若罔闻。约瑟夫又警告亚历山大,如若一意孤行,将会剥夺其选帝侯的头衔,将其将为公爵。亚历山大更是懒得做出回应,不论是选帝侯还是公爵,对其来说都一样。一旦沦为明帝国皇帝的俘虏,这两个头衔又会有多达的区别呢?见到一连两次规劝都无法让亚历
山大回头,约瑟夫只能命令弗利茨元帅将其囚禁起来。先有弗利茨元帅代为管理符腾堡,等物色到一个合适的代言人,再正式对外宣布。然而败逃回斯图加特的弗利茨元帅早已不是出征前的那个人了,斯图加特已经被亚历山大的嫡系部队彻底控制了。约瑟夫命令的监狱看守反而被所谓的囚徒给关押了,不得不说,这真是个天大的笑话……等亚历山大接到了明帝国皇帝的回复之后,这才意识到事情比他想象的要棘手得多。作为一个不到三十岁的年轻人,处理这种事的确不太容易。于是在心腹的见一下,他不得不派人去联系路易十四。只要欧皇陛下愿意,亚历山大愿意带着符腾堡加入法国。对此,路易十四倒是非常欢迎,然而理智告诉他,这么做会同时得罪奥斯曼帝国和明帝国。现在的情况是,亚历山大愿意向明帝国投降,而非奥斯曼帝国。然而明帝国不愿意接受其投降,所以亚历山大才把自己当作备胎。既然当初在明帝国北都,各方已经制定好了战后的实际控制线,并打算以此为正式国界。那么法国突然吞并了符腾堡,就等于率先违反了当初的协定。法国世界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帅为首的将领,都不认为吞并符腾堡是个好主意,路易十四也就从善如流地拒绝了亚历山大。更何况法国与哈布斯堡家族就是宿敌,当年黎塞留首相公然加入反神圣罗马帝国联盟,最终的目的就是为了搞垮哈布斯堡家族,以便法国可以强势崛起。时至今日,一百多年过去了,这个夙愿即将实现,路易十四就更不可能收留一个哈布斯堡成员所控制的国家了。万一以后亚历山大是个白眼狼呢?自己岂不是前功尽弃了?在已经得罪明帝国和奥斯曼帝国的情况下,自己就等于啥都没捞着,还跟老朋友翻脸了。为了多年积攒下来的人脉,路易十四也得拒绝亚历山大,让这货自己去找出路好了。六月十五日,慕尼黑已经被奥斯曼军队团团包围了。明军没有南下慕尼黑,就是为了让奥斯曼军队独享这份礼物。慕尼黑以北地区,均已被联军占领,巴伐利亚以西的符腾堡又脱离了利奥波德父子的控制。等于这对父子只剩下孤城一座可以坚守了,守军兵力也不会超过二十万,而且精锐早已损失殆尽了。在上天不显灵的情况下,绝大多数人都不认为这次利奥波德父子仍然可以翻盘成功。“父亲,我们……”约瑟夫知道帝国已经到了穷途末路的地步,但心里仍旧不肯认输,不甘心就此失败。想到自己会成为黄皮猴子皇帝的监下囚,将在寒冷刺骨的西伯利亚度过余生。约瑟夫就不愿意主动投降,哪怕可以跟丹麦国王克里斯蒂安六世做邻居也不行。“先坚守吧,看看这次上天是否可以拯救我们!”利奥波德仿佛看到了自己的归宿,心里万念俱灰,嘴上还在安抚儿子。帝国到了今天这个地步,不得不说,是自己听信了儿子的话。或许谗言还算不上,但那些话却是损害了帝国的利益。选择不与明帝国为敌的话,自己仍然可以高枕无忧。现在再后悔就未免太晚了,想方设法与明帝国沟通才是当务之急。坚守只是利奥波德的借口,联系明帝国皇帝,务必要给哈布斯堡家族找条出路。只要不去西伯利亚,给家族永久保留维也纳的领地。自己可以接受退位,并让儿子也接受这个条件。从此以后,哈布斯堡家族将不会是欧洲的皇族。利奥波德根本不打算联系易卜拉辛,他知道对方是不会给自己位于维也纳的领地的。那家伙一心想要霸占奥地利,甚至连巴伐利亚和波西米亚都不会放过……为了表达自己善待欧洲皇室的诚意,易卜拉辛派人前来,表示只要利奥波德愿意投降,便可以让慕尼黑成人的所有人免于处罚。
而且还将会将位于东地中海的米洛斯岛作为其永久领地,家族可以享受完全免税的待遇,并且全权管理岛上的一切事务。比起天寒地冻的西伯利亚,以后生活在地中海的某个岛上,倒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不过利奥波德还是犹豫不决。主要是信不过易卜拉辛的人品,或许明帝国皇帝还是比他更值得信赖。对于今后利奥波德家族生活在啥地方,朱慈烺一点都不感兴趣。该家族给自己和大明造成了天大的麻烦,前后花费了不下二十亿银币,最好死光才完美!谁愿意接收,谁就接收。不愿意接收,就让该家族与慕尼黑供存亡好了。他们是易卜拉辛的猎物,自己不便干涉。假设易卜拉辛同意的话,自己就给他们安排到西伯利亚,去跟丹麦国王克里斯蒂安六世做邻居。只有这样,才能让其切实感受到与大明帝国作对的下场!与此同时,联军与奥斯曼军队已经联手占领了除斯图加特以外的符腾堡的大部分地区。亚历山大与利奥波德的境遇如出一辙,都只剩下一座城池可以坚守。若是可以,亚历山大也能跟着利奥波德家族一起去西伯利亚定居。那边不用担心有疫病的困扰,低温可以助其延年益寿……亲临前线的易卜拉辛给利奥波德与亚历山大开出了差不多的条件,然而那两位却都不愿意搭理自己,这让他非常郁闷。不过好消息是,即便他们均向明帝国皇帝投降,自己那位老朋友也会将其转送过来。细算起来,情况还是比较错综复杂的。因为神圣罗马帝国与奥斯曼帝国之间的战争,远远早于神圣罗马帝国与明帝国的战争。但“帝国战争”的规模要超过前者,而且明帝国是战争中出力最大的一方。迫于实际地位和需求,易卜拉辛也要考虑老朋友的感受。对奥斯曼有益的是,奥地利战后将划归帝国管理。利奥波德作为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朱慈烺也有言在先,会将其交给易卜拉辛处置。最多也就是将其拘押到某个地方,直至寿终正寝为止,后代亦是如此。大规模的杀戮基本上不太可能,也会有损奥斯曼帝国的光辉形象。明帝国部队俘虏的大部分帝国元首,都被送到了西伯利亚定居。易卜拉辛也有类似的想法,不过没让他们去沙漠生活,而是流放到某个岛上。地中海东部有很多岛屿,大小不一,根据俘虏的身份,可以进行按级别分配。在斯图加特遭到奥斯曼空军的狂轰滥炸十余天之后,亚历山大被迫同意了易卜拉辛的提议。落脚点就是米洛斯岛东北的提洛岛,面积比前者小一些,但也足够让整个家族生活了。前提是携带的仆役数量不超过一万,可以保留轻武器,同时留下所有重武器。私人财产也可以一并带走,到了目的地,享受永久免税的待遇。只要将重要俘虏置于自己的控制范围之内,易卜拉辛认为其插翅难逃了。周边都是奥斯曼海军的战舰,只要监视附近水域即可。即便目标出逃,想必也很难找到合适的落脚点。亚洲与美洲是朱慈烺的地盘,非洲与欧洲被自己和朱慈烺、路易十四瓜分。除非亚历山大能跑到印度去,听说那里是连朱慈烺都不愿意派兵占领的好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