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人回答。
气氛越发的森冷压抑。
“到底是朝廷出了问题,还是军队出了问题?中书令,你来说!”
翁尚越班而出道:“皇上,臣以为朝廷没有问题,军队也没有问题。有问题的是流民。我们首先要搞清楚他们为何消息如此灵通,总能事先设好埋伏圈,等着朝廷大军进入呢?”
“你是想说,征虏大将军麾下有内奸?”
翁尚忙道:“臣不敢断定,但这里面肯定有问题。要不然无法解释军情为何频频外泄!”
“大都督,你怎么说?”
军队的日常管理归大都督府,后部执掌的是将领的任命权和军队的使用权,如果真有内奸,那责任就在大都督身上了。
377 *(二)
汪百鸣暗恨翁尚,心说明明是你中书的责任,却想归咎于我,狠呀,真狠……忙答道:“回皇上,至于是不是有内奸,现在还无从查证。臣认为最重要的是速发援兵,解卫良甫之围!”
九离也知道必须先解卫良甫的围,一味扭着是不是有内奸的问题不放,真要是卫良甫全军覆灭了,这对整个帝国来说,简直就是从未有过的巨大打击,后果……也就不堪想像了。便点了兵部尚书沈时济的名,问道:“现在哪支兵可以调动?”
沈时济想了想道:“西宁、渔阳、观澜,这三个督卫府都可调兵。西宁督卫府距离山南道较近,可令他们出兵两万火速驰援!”
九离又问道:“那选何人为将?”
沈时济举了几人,九离就问大家对这些人有什么看法。最后经过一番遴选,决定任命立义将军祈原学为援军主将,以征虏副将军的名义归属卫良甫调遣。
军务就这么议定了,接下来就讨论如何调查军情频频外泄的事。经过一番协调,兵部和大都督府将派出一支联合调查小组,彻查军情到底是怎么泄露出去的。
各项命令火速地从中京传递了出去。第二天,终于有征虏大将军卫良甫的折子递了进来,声称他们遭到超过十万训练有素,作战经验丰富的流民的包围,经过四天的浴血奋战,终于突出重围,斩敌两万,俘虏七千,朝廷方面也付出了战死一万六千,伤两万的巨大代价。
怎么会这样?
看着卫良甫的奏折,九离怎么也不愿意相信,区区流民,怎么跟‘训练有素,作战经验丰富’沾得上边?
九离想不明白,她就把折子递给杨芸道:“你怎么看?”
杨芸略略地看了一遍后,想了想,道:“皇上,会不会是弥罗境暗中使坏?”
九离一震,惊道:“这,恐怕是了!”想着那些*的流民都是弥罗境派来的的,便无比骇异。
杨芸也不再言语,她毕竟只是凤六宫总管,凤凰城内的事务由他管,军国要务就不是她插得上嘴的了。
不知道为什么,九离的心里突然涌起一阵慌乱,甚至还有几分恐惧。
如果山南道的流民*真有弥罗境在背后支持,麻烦就不是一般的大了。喀什里说包围卫良甫军团的有超过二十万人,而卫良甫递进来的奏折却说是十万训练有素,作战经验丰富的战士,两者相较,卫良甫显然没有撒谎,而喀什里却过于夸大了。不过,九离宁愿相信喀什里说的是真的,普通流民别说是二十万,便是二百万也是乌合之众。而如果卫良甫说的是真的,十万战士足以给帝国造成巨大的创伤,甚至是拖垮,摧毁帝国。
怎么办?
九离突然想到了凤九渊,想到他当初那么信心满满地主动请缨,还说一旦吃了败仗再也不要去求他的话,暗说:“莫不成他知道什么?”再也坐不住,对杨芸道:“摆驾九王府!”
九离的鸾驾到九王府时,凤九渊正在后花园的作坊里折腾着什么,听着皇帝来了,要他去跪接,他哼了一声道:“是她要见我,不是我要见她,我在这里等着就是!”
韩以柔劝不动,冯尘更没奈何,思菊只是默默地看着,至于其他人就更没法子了。
没过片刻,九离果然带着杨芸来了作坊,见他正专心地和工匠商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