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四上午华艳玲穿着一件淡绿色的衬衫给,黑色的裤子,扎着高马尾辫,和李艳梅手拉着手到教室。
是语文课,张昊老师走进教室,他中等身材,穿着一件浅蓝色短袖衬衫,走上讲台:“同学们好!”
“老师好!”
“我是你们的语文老师张昊,今后和大家共同探讨关于语文方面的知识。
今天我们学习诗经里面的一首诗。
诗经距离我们今天多长时间了呢?有没有人知道?”
“没有。”同学们回答。
张老师:“诗经距离我们现在2500年左右的时间。”
华艳玲:“啊!这么久啊!”
张老师:“诗经是我国古代诗歌的开端,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最早的记录为西周初年,最迟产生的作品为春秋时期,上下跨度约五六百年。
产生地域以黄河流域为中心,南到长江北岸,分布在陕西、甘肃、山西、山东、河北、河南、安徽、湖北等地。
经文史专家考定,《诗经》中的作品是在周武王灭商公园前1066年以后产生的。
《周颂》时代最早,在西周初年产生,是贵族文人作品,以宗庙乐歌、颂神乐歌为主,也有部分描写农业生产…”
华艳玲目不转睛地听着张老师的课,心里想:“我们中国这么早就有这样优美的诗歌。
悠久的文化。”
我先给大家朗诵一首《采薇》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
曰归曰归,岁亦莫止。
靡家靡室,猃狁之故。
不遑其居,猃狁之故…”
全班同学聚精会神地听着张老师的课。
华艳玲感到很有韵味,也不知道是什么意思。
张老师:
“寒冷的冬天,雨雪纷飞,一位退役的士兵冒着严寒回到家乡的情景…”
华艳玲心里想:“那时候就有战争了啊!”
她一边听讲,一边做笔记。
当当当,下课铃声响了,“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希望同学们把这首诗朗读并背诵,下一节课我检查。
下课。”
张欣怡:“同学们,下去做操了。”
学校的广播音乐响了,同学们陆陆续续来到操场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