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衍和尚听完后沉默了不说话了,“贫僧、、、”道衍和尚想说什么却没有说出口。此时倒是朱棣猖狂的大笑着:“算了,今天就想到此为止,有什么异议明天再议,朕好久没有见到大师了,想先和大师叙叙旧,退朝吧!”
贴身太监随即喊道:“退朝。”众大臣依次退了出去,朱棣也走了,留下道衍和尚一个让人还在那里站着,太监走下来后对他说道:“大师,陛下请你到内宫一叙。”
道衍和尚默默的跟着太监朝着内宫走去。
楚雨走在了最后,看到了眼里,并没有很意外,朱棣找道衍和尚无非就是想说明自己迁都的本意,或许会说服道衍和尚的,毕竟历史是朝着前面发展的,任何人都无法阻挡。只是不知道道衍和尚执意要反对是为何?还有就是为什么三杨怎么突然就转变了态度坚决支持朱棣迁都,虽然是自己当的说客,但是这转变也太让人意外了。
内宫中
朱棣看着跟着太监来的道衍和尚,起身相迎,道衍和尚作礼道:“陛下找贫僧来肯定是为了刚才迁都之事,如若陛下还想劝阻的话就请直说吧,贫僧听就是了。”
道衍和尚明知道朱棣已经下定了决心却依然是一副不肯同意的表情,让朱棣很是为难,其实迁都不迁都跟道衍和尚有什么关系,凭什么他一介和尚却要管自己的事情,之前的起兵是道衍和尚在一旁说教,现在已经事成了,难道还要受到他的说教,朱棣心中有点不痛快,“大师,朕就是一直想不通,你为什么要阻拦迁都北平?有什么意思在里面的话不妨直说吧!”朱棣不想跟道衍和尚说那么多不顶用的话了,还不如直接就问原因来的痛快。
道衍和尚默默的说了一句:“陛下真要听?”
第一百七十六章迁都之争
朱棣点点头,坐回了自己龙椅上认真的听着,他实在想不出还有什么事能跟迁都有关系。
道衍和尚不紧不慢的说道:“陛下,贫僧饱读诗书陛下早就耳闻,但是陛下可能从来没有注意过贫僧还有一门机巧。”
“什么机巧?”朱棣追问道。
“贫僧能观星象占卜吉凶。”道衍和尚回答道。
“难道陛下就没有怀疑过为什么贫僧为什么偏偏就这个节骨眼上回来吗?”道衍和尚继续说道。
“那大师是已经为朕占卜过了?是吉是凶?”朱棣很惊讶道衍和尚原来城府这么深,从未想到他竟还有这般神奇的机巧。
“这也是正想跟陛下说的,贫僧在回来之前就已经算到了陛下想迁都,所以才星夜兼程赶回来就是要告诉你迁都迁不得。”道衍和尚说道。
“大师请继续说。”朱棣示意道衍和尚将问题说清楚。
“陛下如果迁都之后肯定首要的任务就是稳固我大明江山的北方安定,北方的民风凶悍,有蒙元残部、鞑靼、瓦剌,而且东北部还有女真各部,都是我大明的威胁。陛下迁都之后第一件事肯定就是无休止的北伐,北伐事关国本更加关乎到陛下的安危。”道衍和尚说完看着朱棣。
“照大师这么说,朕不迁都就不需要去征剿这些隐患了?”朱棣不以为然的问道。
“贫僧不是这个意思,陛下不迁都,就会安心的治理国家,大明江山就会长治久安,更重要的是陛下不会、、、”道衍和尚没有说下去。
朱棣猜到他可能要说的就是关乎自己性命的事了,“大师有事不妨直说,朕不会怪你。”
“贫僧算出陛下将来会驾崩于征讨的途中,所以才极力劝阻。”道衍和尚终于说出了自己的心里话。
朱棣顿时一愣,没有想到会是这么个结果,有点不相信的说道:“大师可是说的实话。”
“贫僧怎么敢谎骗陛下,句句属实。”道衍和尚说道。
朱棣能征善战,一生中自认为是武功全才,论战斗智谋是无人能及,就连当初的朱元璋都称赞他为天生的将帅之才。
朱棣忽然一笑:“大师太小瞧朕了,能将生死看的这么重,这个皇位早就被人夺去了,征战是一个男人最自豪最有成就感的事情,朕虽然是万金之体,但是也是一个有着雄心的男人,能为大明朝的寸土也算是对得起太祖爷了,想当年太祖爷不是也是从人堆中杀将出来的。他的儿子怎么会害怕征战呢?”
道衍和尚似乎没有听懂朱棣的话,依旧问道:“陛下,这可是关乎你的性命,而你可是天下的主啊!”
“朕不是还有太子嘛,太子已经快长大了,即使朕将来战死了也会给太子留下一个英雄的印象,代代英才是大明幸事。”
道衍和尚见朱棣已经下定了决心,随即说道:“好吧,只要陛下想好就好,贫僧只是提前知会陛下一声。目前陛下已经功成名就了,贫僧留下也不会有什么帮助了,贫僧还是回五台山继续为陛下研读秘术,希望可以让陛下的江山永固下去。”说完道衍和尚就要告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