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事,难道现在还能挽回这局势?”
赵彦不禁苦笑道:“你们可是害苦我了啊,那日信誓旦旦地说能够瓜分铁路公司,却没想到结局居然是这样,我只是猜对了那个美好开始,却没有猜对这个落魄的结局!现在大局已定,还有什么可以挽回?”
孔贞干说道:“那你来做什么?两个同样落魄的家伙唱白居易的‘同是天涯沦落人’吗?”
赵彦说道:“我还没那么无聊,不过当日我们虽然摆明了我们的态度,不过并没有咄咄逼人的威逼王爷,所以若是能够拿下那个叫徐诵的混蛋,交给王爷的话,我们或许能够让王爷网开一面呢!”
孔贞干冷笑道:“我可不怕那位北海王,就算是他能在生意场上坑我,我们孔府也不怕他!”
赵彦不禁急了,你不怕我怕啊,现在北海王爷若是只有皇帝的喜爱,他还不会放在心上,不过现在的北海王不但有皇帝的喜爱,而且齐楚浙党的党魁方从哲也绝对支持他,齐党的党魁亓诗教甚至被派到山东来做他的助手,好开设大学。
现在的齐楚浙党的上层也看出了自己跟东林党的上层,也开始建立自己的执政理念和人才的吸纳培养机制,山东的大学校舍都已经建好了,只要再有几个大儒入驻,那就是整个北方最大的书院了。
赵彦忍不住说道:“公爷,现在北海王只是个王爷,你自然不怕,不过有朝一日,若是王爷上了金銮殿上的那位,你还不怕吗?”
孔贞干瞳孔一缩,说道:“你这话是什么意思?”
赵彦嘿嘿笑道:“大明朝除了洪武朝,你见过能够插手地方的王爷吗?现在北海王能够插手山东事务,除了有陛下的支持之外,在朝中也有相当多捧场的人!如今北海王又将山东赈灾的事情处置得妥妥帖帖,太子地位已经岌岌可危,这件事情,官场中人都能够看清楚,孔先生恐怕是太过自信了,这孔家可是还有一个北宗,说起来这北宗还是孔家正宗,当年北宗投靠蒙元才会被撤掉了衍圣公的爵位,若是孔先生在这种事情上处置错误,北宗也未必就没有翻身的机会!”
孔贞干摇摇头叹息一声,说道:“就算是如此,已经晚了,那个徐诵早已经不知道跑到哪里去了!”
赵彦叹道:“就算如此,我想你也应该向王爷服软,王爷对你们孔家还是没什么好法子,若是能够投靠的话,也算是拥立之臣了!”
孔贞干看了看赵彦,说道:“那你也正好借着劝说孔家归顺的大功,来赎罪?”
赵彦嘿嘿一笑,说道:“我们这也是双赢!”
孔家和赵彦的投靠,朱由崧自然欣然接受,赵彦是个老狐狸,也是个能臣,虽然这家伙对官场的事情太熟悉了,因此为人太滑溜,不过用起治理一方,倒是一个不错的人才,而孔家的价值也是不言而喻,圣人后人的招牌在大明还是相当好使的。
两家的让朱由崧在山东有了绝对的权威,不过这并没有让他高兴多久,因为万历四十四年一开春徐诵起事了,在城内闻香教众里应外合之下,占领了登州蓬莱城,徐诵自称是“文成武德顺天承义大将军”,而他们的闻香教教众也被徐诵改编为“大顺军”。
不同于明朝时期四处流窜的流贼,徐诵却像是打算要在登州安家了,进城之后,马上张贴安民榜,严明纪律,对百姓秋毫无犯,并且与登州的大户交谈,虽然大部分大户都不可能支持他们大顺军,不过这些会谈却让他们大顺军在那些大户当中的印象好得多了。
徐诵甚至还早早地开了科举,不分四民,而且科举内容并不空泛,注重策论和实务,这让朱由崧这个后来人都不禁暗自赞叹,这个徐诵见识倒是非凡,可惜的是功利心太强,不会等待,现在大明朝虽说痼疾难愈,却还算是强健,绝对不是一两只螳螂能够挡得住的。
若是他有一分德川家康的忍耐能力,在日后席卷天下的恐怕就轮不到李自成了。徐诵在登州站稳脚跟之后,马上就派出大顺军的一部正在向胶州进军,如今北海的港口冰冻已经化开,正好可以向山东运粮,再也不需要朱由崧通过飞船转运粮食了。
而徐诵他们的目的自然是切断山东的海上的粮食运输通道,最好是能够将胶州的粮草也一网打尽,到时候他们自然就能够占据主动,坐看济南因为缺粮而陷入混乱,他正好可以趁虚而入。
面对徐诵的攻势,朱由崧、亓诗教和赵彦,只能选择暂时性的防御,因为他们的策略不单是牵动地方,还牵扯着朝中的变化。
“皇爷爷,徐诵最好还是不要让他发展起来为好,希望你不要错过这个及早扑杀他的机会!”朱由崧不禁微微叹息,万历皇帝实际上还是将整个大明帝国都视为他的私产,以至于为了打击太子,不惜让山东的一个地方出现叛乱。
或者说,万历皇帝真地有信心,能在短时间之内扑灭这场灾难?
第六十五章 黄粱一梦为君王(二)
大明皇极殿。
山东的叛乱,牵动了整个帝国的核心,苍老的万历皇帝也不得不召见外臣,商议如何平定山东的闻香教叛乱。
司礼监掌印成敬宣读了亓诗教和赵彦联名的上书,里面都是关于山东叛乱局势的描述,成敬读完之后,万历帝在高高的龙椅上看了看下面的大臣,问道:“诸位臣工,对于山东的事情,你们有什么意见?”
给事中杨涟出列,说道:“回禀陛下,微臣以为,如今山东之事,北海王当无法脱离关系,若不是北海王倒行逆施,以至于百姓流离失所,米粮难以为继,恐怕也不会有人敢于铤而走险,况且以藩王之身出镇一方,原本就是有违祖制,微臣以为,唯今之计,最关键的是召回北海王,并派遣巡抚大臣,以平定地方!”
万历帝不置可否,说道:“诸位爱卿,你们还有什么说的!”
一些东林党人纷纷附议杨涟所言,不过方从哲,甚至是**星、李汝华和孙如游这些东林大佬都是眼观鼻鼻观心,成了木雕泥塑,这些人似乎是得到了什么消息,这让一些原本打算附议的东林党人也都纷纷止步。
万历帝眯着眼睛,说道:“大家或许还不知道一件事情,那在山东掀起叛乱的人究竟是谁?”
杨涟也感觉气氛有些诡异,不过在这种情况之下也容不得他退缩,便上前说道:“敢问陛下,那人究竟是谁?”
万历帝呵呵一笑,说道:“不是别人,正是慈庆宫中的大红人太子赞善徐诵!”
这个消息就像是一颗重磅炸弹,在平静的朝局当中,掀起了滔天的波澜,杨涟不禁惊诧道:“这怎么可能!”
万历帝冷笑道:“那逆子我看他是当太子当腻了,想要把我这个碍事的老家伙赶下去,好更早的登上皇位!”
杨涟连忙叩首在地,说道:“陛下,太子仁孝,此事绝无可能,一定是太子殿下被那白莲妖人给蒙蔽了,还望陛下明朝秋毫!”
“还望陛下明察秋毫!”不只是杨涟,这次连**星这些有战斗力的人也站了出来,万历帝这么重的话都说出来了,下一步自然是要废黜太子,太子虽然有错,却也是他们东林日后东山再起的唯一机会,若是太子不在,他们恐怕就再无出头之日了。
万历帝却不管他们,径直对成敬说道:“成敬宣读旨意!”
成敬打开黄绫圣旨,读道:“上谕,朕承穆宗弘业四十四年,于兹兢兢业业,体恤臣工,惠养百姓,维以治安天下,为务令观。常洛不法祖德,不遵朕训,惟肆恶暴戾yin乱,难出诸口。朕包容二十年矣。乃其恶愈张,今行悖乱之事,赞善徐诵与山东三府聚众为乱,妄图谋朝篡君。朕思国为一主,常思慈庆宫竟成藏污纳垢之地,朕弃世日何面目见与皇考,朕尝劝喻常洛洁身自好,乃不遵朕言,穷奢极欲,逞其凶恶另更滋甚。且常洛生母卑贱,吾尝闻古之天子必极贵之人,此等宫人之子岂足继承大统,若其承天子之位,福阴德行俱不足,必使我大明天下祸乱丛生。朕即位以来,诸事节俭,身御敝褥,足用布靴。常洛所用一切远过于朕,伊犹以为不足,恣取国帑,干预政事,必致败壤我国家,戕贼我万民而后已。若以此不尊不仁之人为君,其如祖业何谕。”
读完之后,成敬看着众臣说道:“方大人,您是否接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