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种和肥料,千百年来都是如此,一时间无法提升。
但足够的灌溉,这一点儿几位皇子若是努努力,那是能够办到的。
黎荞提出来的这两点建议,几位皇子都认可。
没错,若真拿不出切实可行的法子,那只能用这种法子提高百姓的收入了。
那就先打井挖河挖沟渠吧。
还有那个龙骨水车,既然在平城被大量使用,那他们也给自己的码头所属地安排上。
第200章创办免费学校只招收家境不好的小朋友
说到提高庄稼亩产量的法子,黎荞除了保证充足的灌溉,还真没旁的手段。
育种,在这一块他一窍不通,连常识都没有的。
肥料,现代化化肥就别想了,据他所知,在上辈子七十年代,国家建了十几个化肥厂,这才解决了化肥不足的难题,让粮食嗖的增产。
化肥的化是化学,是工业化,他能力低,他搞不来。
其实,这个时空的肥料已经很丰富了,像是粪肥,绿肥,草木灰肥等,都是农人常用的肥料。
而且,农人早就掌握了沤肥技术,将人、动物的粪便与杂草、秸秆等东西混在一起密封发酵,这种手法在《氾胜之书》《齐民要术》等农书中都有详细的记载。
所以说,在肥料这一块,黎荞真没有特别好的法子,他能想到的办法,都是惯有的手段。
靠近水的,那就向水要肥料,河底的泥、池塘里的泥,这都算是肥料。
有矿的地方,那就用矿肥。
肥料上没有行之有效的创新,那就只能在灌溉上下功夫了。
保证灌溉,那庄稼的亩产量自然会增长。
总之,在码头所属地没有寻到合适的能让百姓致富的法子前,让农人的庄稼增产,这是最可行的让百姓致富的手段。
而且,接下来天灾不断,气候异常,其实赚钱、拉升经济并不是最主要的事,有足够的粮食,确保百姓即便是遭了灾也能吃上饭,这才是大盛最应该做的事儿。
只要手中有粮,那百姓就不会慌。
百姓不慌,大盛的江山就会很稳。
因此,在未来几年,黎荞给自己制定的工作重点是让大盛各地的粮食增收。
不仅是粮食,还有棉花。
天气严寒,百姓离不了棉花。
但因为气候原因,基本上只有北方的农人种棉花,过几年若长江结冰,那南方百姓肯定需要棉花。
因此,从明年开始,北方得大面积的种棉花。
棉花易储存,摘下来之后去了籽,放个十年都没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