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锡小说网

天锡小说网>哈佛大学管理学院 > 第5部分(第1页)

第5部分(第1页)

第一年川岛等人犹如瞎于摸鱼,不知道美国摩托车行销的旺季是四月到八月这段时期。他们来到美国时正赶上一九五九年旺季收尾。本田公司在日本受足中间批发商之苦,所以川岛这回决定直接与美国的零售商挂钩。他们在摩托车专业杂志上刊登广告。到一九六○年春,已有四十家车行承销本田牌摩托车。一九六一年发展到一百二十五家。

一九六○年四月,本田牌250cc 和305cc 的摩托车刚卖出去几部,就接到车子漏油,离台器失灵的报告。本田牌脆弱的名声还没来得及建立起来就眼看要垮台了。使川岛懊悔不己的是当初没有料到美国人开车比日本人快得多,而且跑的距离也远得多。川岛不得己忍痛动用现金将摩托车空运回国。

本田总部的试车部不分昼夜地工作,终于在一个月内重新设计了头垫圈和离合器弹簧,纠正了弊病。

与此同时,转机从天而降。原来,来美之后的川岛一直根据直觉,没有推出在日本供不应求的50cc 轻型摩托车,以为美国人凡事好大型喜豪华。欧洲制造商和美国制造商一样,也看重一个“大”字。运到美国的50cc 轻型车则供本田公司人员自己使用。准知这种轻型车在洛杉矾马路上驰骋,却引起了非始料所及的注意。一天,美国最大的零售公司西尔斯公司打电话来表示愿意代销。川岛坚决不卖给中间商,但西尔斯公司的兴趣引起了他们的重视。

可是川岛仍不愿意推销轻型车,唯恐有损本田的形象;因为当时驾驶摩托车的全是威风凛凛、骑大型摩托车的男子汉。现在既然大型车的形象受损,川岛别无他法,只得将50cc 轻型车投入市场。

奇怪的是,愿意承销轻型车的不是摩托车车商,而是体育运动器材商。

越来越多的美国人对本田牌轻型车发生了兴趣。可是美国本田公司仍受日本政府的外汇管制,只能用美国的营业收入到日本添购摩托车及支付营业开支。

轻型车上市后,车商报告说,购买者多为普通美国人。这与当时身穿黑色皮夹克的雄赳赳男子汉形象显然矛盾。本田由于担心疏远传统的车客,一直没有把普通顾客作为广告宣传的对象。一九六三年春,加州大学洛杉矾分校的一个广告专业生设计了一份广告,主题是:最和气的人骑本田车。这原是广告课的作业,老师见到后,鼓励这个学生投寄一家广告公司。对方如获至宝,立即买下。他们知道本田美国公司的广告开支每年达五百万美元。

当时驾驶摩托车者往往使人联想到电影里横冲直撞,为非作歹的流氓。

本田公司的广告力图推翻这种成见,要使摩托车为收入中等的广大普通美国人(包括女性)所接受。本田不惜重金的广告攻势空前成功。到一九六四年美国每售出两辆摩托车,其中一辆就是本田牌。本田的轻型车每辆二百五十美元,而大型的英、美车每辆售价为一千美元——一千五百美元。

银行和其他消费者信贷公司也开始为购车者提供贷款。顾客不再依靠车行提供贷款了。本田公司抓住需求激增的有利时机,走了果敢而似乎危险的一步棋。一九六四年末,本田宣布不再以寄售方式出售摩托车,车商收到货品后必须立即付款。本田对于车商可能作的反应已作好充分准备。几乎每个车商都抱怨,但没有一个人愿意放弃经销本田牌摩托车的特许权。这样,本田公司一举手之劳,就把大权从车商那里夺走。三年之后,本田公司首创的经销方式成了整个摩托车行业的行规。

与往常不同的是,这一次上课前教师要我们用书面形式分析本田的成功因素,特别要我们研究所谓领袖作用,规定不可超过七百五十字。经理学院的学生成绩,其中一半取决于上课发言,另一半取决于期末考试。这份书面报告的评分,据说是在几个同学成绩相近时,老师用以打破平局。

成功有一百个父亲,而失败只是一个孤儿。大多数同学一致认为,本田的成功既有本田自身的因素,也有日本工业共同的因素,还有欧美竞争者造成的因素。

首先,我们发现本田的营业方针与别的日本厂家不同。五十年代初,日本摩托车制造商为了减少风险,一般仅仅投资于一种较受欢迎的款式,尽量榨取利润直到这一产品在技术上被淘汰。本田的方针是制造多种款式,同时投入市场,不断创新,保持技术领先,利用大量生产追求经济节约。

一九五八年通过市场调研发现,小企业送货用的轻便摩托车市场潜力大,本田设计出的轻便车一举成功,上市以后六个月,月销售量达三千辆。

这时,本田决定投资兴建一座月产三万辆的自动化工厂,不能不说眼光远大。

其次,本田果敢地打入美国市场。本田采取稳扎稳打的战略,一个地区一个地区从西海岸向东海岸扩展,四五年内席卷全美。本田的广告费比任何竞争对手多。其他日本制造商如铃木、雅巴哈配合本田,推波助澜,成功地改变了过去骑摩托车人的反面形象。本田在美国的销售量从一九六○年的五十万美元剧增到一九六六年的七千亡百万美元。与雅马哈和铃木一齐占领了百分之八十五的美国摩托车市场。

我们又分析了促使本田成功的外因。英、美制造商的愚蠢显然有利于本田。对于本田等日制摩托车在美国的成功,英、美制造商非但袖手旁观,反而视为好事。因为日本人的广告攻势也带动了大型摩托车的销售。直到一九六五年,他们居然还认为摩托车不可能是交通工具,只能是消遣的运动车,因此。骑轻型车的人迟早会厌倦,那时就会来买大型摩托车。

可是恰恰在一九六五年,本田把一种444C,的大型摩托车投入市场。从一九五九到一九六五的六年内,本田的年产量从二十八万辆增加到一千四百万辆,但是在日本国内的销售量比重从一九五九年本田总产量的百分之九十八下降至一九六五年的百分之五十九。一九七四年,日本摩托车占领了欧洲市场。

本田的成功在于以技术为后盾。本田在科研和发展先进生产工艺上肯大量投资。新产品从设计到间世仅需十八个月。据说本田有一个设计图纸的“冷藏库”,随时可以根据市场趋势,推陈出新。

在日本制造商中,本田的市场营销方针具有代表性。这一方针的要旨是:

从长远盈利出发首先占取市场。本田每年根据市场发展趋势和渗透情况定出必须完成的销售量,销售量比短期利润要。价格。从夺取市场占有率(即公司销售量在整个行业销售量中的比重)目标的需要,必要时宁可亏本削价。

其理由是,销售量一大产量就要上去。由于生产经验的累积效应,生产效率也会因之提高,导致生产成本降低。成本一低,利润就增加,价格也降低,促使销售量上升。后者又促使产量上升。这样的良性循环具有至关重要的竞争战略意义。本田一开始就坚持占取一定市场份额,用意即在于斯。

一九七五年的一项统计表明,美国摩托车工厂一个工人全年为公司创值最多不过一万美元,本田汽车公司的工人半年里创值即为三万六千美元,是此种良性循环的雄辩的明证。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