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锡小说网

天锡小说网>59年彭总 > 第3部分(第3页)

第3部分(第3页)

彭真对彭德怀说:“主席是关心你的,我早就说了,你迟早会想通。”

刘少奇握住彭德怀的手说:“老彭,你看主席是没有忘记你呀!重新振作起来,去大西南干出成绩来,我们也为你高兴。关于有的个别同志的看法,主席已经讲了,我们要打招呼,我一定照主席的要求,把西南的会议开好,让他们西南的同志都支持你的工作。”

邓小平走到彭德怀面前说:“老彭,主席支持你去三线,就是相信你。一定要扔掉包袱,轻装上阵,重振昔日彭大将军的雄风。你去三线,肯定会干出名堂来的!”

引子 第二章(4)

自从庐山会议之后,被罢官、被冷落的彭德怀,多少年来都没有听到过这样关切温暖的话语了,这位铁骨铮铮的汉子不觉热泪盈眶。

再伟大的人物也是需要别人理解和关怀的啊!

在毛泽东宽阔的胸怀面前,在战友们诚挚的理解和鼓励面前,在中华民族准备应付未来不可预测的战争面前,个人几年来所受的冤屈又算得了什么呢?彭德怀说:“三线建设关系国家安危,主席亲自过问,我也就不再推脱了,再苦再难,绝不后退半步。”

毛泽东高兴地说:“德怀马上就要出征了,我今天请大家来,为德怀送行。”

接着,毛泽东让工作人员摆好饭桌,与彭德怀等一起进餐。

毛泽东给彭德怀的酒杯里斟满了酒,二人相对而饮。

彭德怀平日是滴酒不沾的,就是过去当国防部长迎接外宾,有时最多也只喝一二两,今天心中畅快,也就与毛泽东一起,接连喝了好几杯。

这是自庐山会议以来,作为“反党集团头子”的彭德怀难得的开心的日子,井冈山一起走过来的老战友毛泽东,这位历史和时代的巨人,频频地与他举杯相碰,十分激动的彭德怀直喝得红光满面,额出微汗。

彭德怀被罢官六年之后复出,实际上是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做出的秘密决定,因为这个决定除了在三线建设的少数领导干部中口头传达之外,既没有通过任何的文件向全党宣布,也没像当年批判、罢免彭德怀一样地在报上向全国人民通告。更重要的是对于庐山会议上毛、彭之间的争论,以及六年来实践证明的结果,也没有一个明确的结论。

下午3时左右,这场特殊的会见才告结束。

彭德怀与毛泽东肩并肩走出丰泽园。

彭德怀与毛泽东、刘少奇、邓小平、彭真、陈毅等老战友们一一握手。

轿车缓缓起动。

前面,迎接彭德怀的将会是什么呢?

电子书 分享网站

第一部 最后的足迹 第四章(1)

彭德怀从那些新坟的前面一个一个地走过去,见许多坟墓都没有墓碑,有的只是简单地用木板写了一个名字插在墓前,就对随同的该师师长说:“同志,这样不行,这样我们就对不起这些为三线建设牺牲的战士和民工!我们要让祖国和人民永远记住他们,记住他们为了祖国积极参加三线建设的无畏精神!赶快请人来给我们牺牲的战士和民工立块石碑吧,碑上要刻上他们的姓名、年龄、籍贯,烈士的亲人们也好来看看他们呀!”

彭德怀执意钻进了正在施工的乌斯河隧道工程。

他从隧道里察看铁道兵战士施工后走出来,突然发现山坡上一片新坟,就惊奇地问:“哪来这么多的新坟?”

师长答道:“那都是为开凿隧道牺牲的战士和民工。”

开凿乌斯河隧道工程,这是一场攻坚战,铁道兵战士和民工们打得十分顽强。由于地质构造复杂,隧道里经常出现意想不到的泥石流和塌方,加之洞内开凿放炮和机械施工等各种原因,经常出现各种令人难以预测的事故,一个隧道还未开凿完,全师牺牲的战士已有好几十名。

彭德怀说:“走,我们也应该去看看他们。”

彭德怀爬上山坡,站在墓群中,深情地打量着那一个个土包,就像在检阅一群勇敢的士兵一样,然后深情地说:“打仗就要有牺牲,搞三线建设是一场与帝国主义争时间、抢速度的战斗,也有为国捐躯的战士,人民应该永远记住他们。”

彭德怀从那些新坟的前面一个一个地走过去,见许多坟墓都没有墓碑,有的只是简单地用木板写了一个名字插在墓前,就对随同的该师师长说:“同志,这样不行,这样我们就对不起这些为三线建设牺牲的战士和民工!我们要让祖国和人民永远记住他们,记住他们为了祖国积极参加三线建设的无畏精神!赶快请人来给我们牺牲的战士和民工立块石碑吧,碑上要刻上他们的姓名、年龄、籍贯,烈士的亲人们也好来看看他们呀!”

成昆铁路不但以它的险峻著称于世,其地质构造也极其复杂,山洪、泥石流、塌方、山体崩塌等时有发生,被称为世界地质博物馆。同时沿途各地的气候也是千变万化。民谚云:“金江的太阳,马道的风,燕冈打雷如炮轰,普雄下雨如过冬。”因此在铁道兵开始修筑这条举世瞩目的铁路时,曾经有人预言说,参加修建成昆铁路部队的每一个团就得建一座烈士陵园。祖国人民的优秀儿女,在三线建设的岁月里,他们崇高的献身精神是多么的令人崇敬啊!

彭德怀面对着成昆铁路乌斯河隧道外的这一片墓地,就像当年朝鲜战场时茫茫雪原上掩埋牺牲战士的遗体一样,心情是十分沉痛的。这些年轻的生命,当年穿上军装,随同战友们一同开赴三线建设的火热工地,很多战士当兵三年,一直就在打隧道。有时遇上难度极大的隧道,一座隧道还未打通,却已经到了复员的时间,他们只好依依不舍地脱下军装,含泪与战友和三线建设的工地告别。然而,更有一些年轻的生命,由于开山炸石或山体崩坍,已经将自己年轻的生命永远地融入大山之中了,他们再也听不见工地上隆隆的炮声,再也看不见亲人们的音容笑貌了……

第一部 最后的足迹 第四章(2)

应该让大山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