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她对待三个孩子截然不同的态度上,玄烨也能看出她的个性,她是吃软不吃硬的。承瑞从小在太皇太后身边长大,平时的生活学习只有两个字,严谨。这种滋味,玄烨有过亲身体会。
被这样教导出来的孩子,是从骨子里散发出来的守礼端庄的。自然不能像语嫣语婷那样与老婆亲近,撒娇耍赖什么的,承瑞肯定都不会。这样的性子,她肯定不喜欢。
翻着作业本,玄烨忽然想起了被老师和传教士赞不绝口的长子承瑞。儿子的学习能力让他这个自认更有天赋更努力的老爹都自叹不如。
他以为祖母的管束已经很严格了,没想到老婆对儿子不但是规矩严,教育严,态度更是冷漠。承瑞和她不亲近,她的态度也是一个原因。
现在老婆有了小儿子,虽然是在坐月子,却是每天都要让奶娘抱过来看一看抱一抱,这种待遇,承瑞从来没有享受过。承瑞刚生下来就被抱去了慈宁宫,老婆没有一点异议,更没有表现出半点儿不舍。难道,她是对承瑞有什么意见么?
想到这里,玄烨问了一句:“小魏子,今天大阿哥去给皇后请安了么?”“回皇上的话,去了,递了东西进去,约摸三分之一柱香的时间就出来了。”“宣大阿哥来见朕,朕要问问他。”玄烨合上女儿的作业本吩咐道。
小魏子出去,不一会儿,承瑞就到了乾清宫外。小魏子把他领进暖阁,承瑞规规矩矩地给玄烨行礼:“儿子给皇阿玛请安。”“起来说话。”玄烨满意地看着儿子日渐成长的身板儿:“今天去过坤宁宫了?”
“回皇阿玛的话,儿子只在外间给皇额娘请了安,向皇额娘汇报了学习情况。”提起母亲,承瑞的脸上立刻就失去了笑容,严肃无比。
玄烨注意到了这些,皱了皱眉:“你皇额娘最近正需要休养,这学习上的事情,不汇报也行。”“回皇阿玛的话,皇额娘对儿子的要求比师父们更严格,在皇额娘的指导下,儿子已经能很好地领会师父们的教导了。
只是儿子愚笨,尚不足以达到母亲的要求,总是惹她不高兴,算术更是连皇妹都比不上,不过,儿子会努力的。等皇额娘身体恢复了之后,儿子已经会有大进步的!”
承瑞的坦白让玄烨有些出乎意料,赫舍里对他的学业抓得很紧,这事儿自己是知道的。就连上书房的师傅们都好奇,别人背诵诗经,起码得花费半年以上的时间,可是承瑞经过赫舍里填鸭式的强制灌输,仅仅用了两个月,就把一整本的《诗经》背了个**不离十。
承瑞从来都没有跟人提过,他是怎么做到的。一开始玄烨也不知道,只是一次语嫣被赫舍里拧了耳朵找他诉苦的时候说漏嘴了:“皇阿玛,皇额娘好凶,她拧我耳朵,她还打哥哥的头,罚哥哥抄书。
哥哥抄写《诗三百》足足抄了一百多遍。好可怜的。可是额娘说,这样才能记得住。嫣儿好怕额娘也让嫣儿抄书。”事实上,赫舍里从未罚过两个丫头,而她们还以为是他的功劳。实际上,他一句都没提。
儿子被亲妈这样对待,做爹的能不心疼吗?但是心疼归心疼,师傅们的夸赞又是实打实的。玄烨不禁想起自己在上书房准备会试的那单日子,为了榜上有名,他还真的干过废寝忘食悬梁刺股的傻事儿。
陈廷敬说过:记忆好,一部分是天赋,另一部分是要靠后天加强的。抄书也许的确是加强记忆的一种方法。而且,用在程瑞身上,似乎也没什么****反应。他的书法也因为那段时间的突击练习有了长足的进步。
只不过,儿子的右手手指起了薄薄的一层茧子。但玄烨一想到自己手上也有,就默认了老婆的这种方式。今天,他意识到赫舍里的严苛并不是希望承瑞进步,而是纯粹的不喜欢这孩子。这让他又重新不安起来。
“你皇额娘对你寄予厚望,因此才对你格外严格。这一点,朕一直都希望你能明白。看起来,你已经明白了,这样很好。你皇额娘听到你这么说,她也会高兴的。”
“儿子明白,皇额娘是为了儿子好。乌库妈妈说,儿子是您的长子,弟弟们都还小,儿子要成为他们的榜样,成为他们学习的对象才行,等以后他们也读书了。儿子还得更努力才行。”承瑞回答得很认真,认真得玄烨哑口无言。
“皇额娘的要求很高,儿子现在不能完全达到,所以她才生气,才罚儿子。若儿子做得好了,她就不会这样了。”承瑞的想法像所有未成年人一样单纯,他那么单纯,让玄烨自己反倒觉得尴尬了。难道,真的是自己想多了?(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手机网()订阅,打赏,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最新章节 第一百四十章 逻辑有点儿乱
收费章节(20点)
第一百四十章 逻辑有点儿乱
可惜,老婆现在在月子中,很多话隔着一道门他没法清楚传达,想来想去,似乎也只有等她出了月子再问了。以前不问是没想到,现在想到了,不问他不能放心。
问了一些功课,赞许了儿子几句,他就把他打发走了。玄烨正式开始批折子,那边小魏子把一摞摞的折子安封面颜色的不同分类码成一幢幢。
玄烨只能望折子兴叹,这不管事儿的时候天天羡慕人家鳌拜看折子写朱批,可真到了自己提笔写批语的时候,才发现,这一天写下来也要好几千甚至上万字呢!比科举做文章可难多了。
不过累归累;对官员们报上的事情;玄烨事无巨每一件都仔细审阅;给予批复;小的时候;师傅们一直教导他兴国在于勤政;君王勤政;才能带动百官树立勤政爱民的风尚;才能把国家发展壮大。
业精于勤荒于嬉;晚明的衰败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君王不干正事儿;每天就想着玩乐;明朝拥有整个封建时期最完备的官僚体系;君王二三十年不早朝;国家机器照常运转;足以证明一切。但是这样的朝廷怎么可能牢靠?
宦官专权;佞臣当道;明朝就这样葬送在农民起义军的手里;直接便宜了满人蛮夷。这是汉人的耻辱;满人最骄傲的不是赫赫战功;而是汉人的将领自己打开山海关迎接王师入主中原。
他们可以骄傲地对那些反抗他们的知识分子说;不是我要进来的;是你们请我进来的。我既然进来了;这里就是我的地盘;就要按照我的规矩服从于我,这就是满洲贵族的逻辑。
清初说是弊政也好,暴*也罢,只是一个民族征服另一个民族必要的手段而已。汉民族坐拥关内锦绣河山,不思进取,不修兵事,丝毫没有攻击意识,对外邦从来都是采取优抚政策,赐以财帛土地结为友谊之邦这是汉人的文化属性决定的国家气质。
但是身在关外穷山恶水中的满蒙两族却截然不同,他们每时每刻都在为了地盘,粮食,女人,生存而战斗,他们人生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争抢,不抢就等着被抢,不占领敌人的资源就意味着被敌人占领。战争是反而是他们赖以生存最主要的手段。
这样恨不能全民皆兵的民族气质,对于汉人来说,引进来就是灾难。如今距离灾难降临已有二十一年了。正像赫舍里对三位汉妃说的那样,满人入关二十多年,上到帝王,下到普通旗人,早已被汉文化同化了。除了一些重要的仪式,生活习惯口味喜好基本与汉人无异了。
晚明的政治错误当然不会在玄烨身上体现,他从小就被严格教育,每天五点起床,晚上不过十点不睡觉。学习如此,亲政后更是如此。
这不,两江三省上折子要疏通维护京杭大运河,疏通漕运,加强南北的联系。这在玄烨看来是再好不过的事情。可是,这事儿它得花钱啊!
国库好不容易剩下的一点点,还不够修几里的。这大运河这么大工程,需要投入的劳力和财力经不起算总账。钱是没有,但事儿却是一定要办,因为玄烨铁了心要削藩,到时候战争不可避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