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手只是自己。
如果自己不把自己打败,他们将无敌于人间。
就像诸葛亮。
所以在这个意义上说,诸葛亮是天败。他的身体出现这样的状况是老天要收他,与司马懿无关。
司马懿只是捡漏儿。在诸葛亮天弈收官之时,他在一旁捡了个大便宜。
仅此而已。
诸葛亮却认为司马懿是自己的对手。
因为他坦然接受了那套女人的衣服,不怒不嗔,最重要的是不有所作为——这样的时刻,无所作为肯定好过有所作为。
也因为他打探了自己的身体状况。
这是高手才能做到的事情。
高手总是在逆境时无所作为,顺时而动,同时不抛弃,不放弃,寻找每一个可能出现的拐点。
而司马懿打探诸葛亮的身体状况毫无疑问抓住了他的软肋。因为诸葛亮自己都觉得,命不久矣。
所以诸葛亮仰天长叹:“彼深知我也!”还是司马懿最了解我啊……
主簿杨修为此忧心忡忡。他不明白诸葛亮为什么要如此玩命。
在这世上,天生万物,也生万人。万人做万事,不能一人做万事。这是天理,也是人道。
诸葛亮这样一个聪明人,怎么会悖天理、反人道呢?他想不通。
最主要的,主簿杨修也看出诸葛亮命不久矣。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孔明同志不能撒手西去啊。
诸葛亮流泪。为主簿杨修的忧心忡忡,也为自己的壮志未酬。
他当然是不怕死,怕的是没有时间。事实上,死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时间做完该做的事。
时间承载价值,承载情感,承载一个人对这世界所有的希望和努力。
诸葛亮一直在努力,只是功败垂成。这样的一种境况,他现在已经看得很清楚了。
而无奈与忧伤也正在这里——看得很清楚,却无能为力。就像人世间大多数悲剧的由来,只因为心有余而力不足。
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你,却无能为力。心,痛得无法呼吸。
危险的游戏
诸葛亮在无奈,司马懿也在无奈。
一度,司马懿以为,自己不蠢蠢欲动,世界也就不蠢蠢欲动了,可现在他才发现,他是他,世界是世界。
世界蠢蠢欲动了。
准确地说,他的部将们蠢蠢欲动了。
受不了司马懿接受女人服装的奇耻大辱。在他的部将们看来,这不仅是司马懿的奇耻大辱,也是他们的奇耻大辱。便坚决要求出击,与蜀兵决一死战。
司马懿拦他们不住。
当然,若要硬拦,司马懿可以拦住他们的身,却拦不住他们的心。一颗心蠢蠢欲动之后,身体如何作为就是次要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