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锡小说网

天锡小说网>开发自己的小程序需要多少钱 > 第18部分(第1页)

第18部分(第1页)

会让阴谋与报复之类的“高污染”的玩艺有生存空间。

快乐会提升一个人创造的能力。人在高兴的时候,特别是兴奋的状态下,往往有超常的表现。王羲之的《兰亭序》、欧阳修的《醉翁亭记》等,都是作者酒后为之,李白更是以“斗酒诗百篇”成为文坛佳话。酒似乎与文人雅士有着不解之姻缘,其原因就是酒能使人兴奋,而兴奋能提升人的创造力。兴奋带来的创造性在竞技场上表现得更为直接和充分。兴奋型的运动员越是重大比赛,越可能超水平发挥;而那些内向型的选手往往越是重大比赛越发挥失常。爱情的甜蜜与快乐也会带来创造力的提升,这方面的例子更是俯拾即是。 。。

从《欢乐颂》来认识快乐(4)

快乐的诱惑可能让人失去理性。快乐被定义为一种积极的情绪。但正如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一样,快乐也可能让人过于放松,降低对问题与困难的敏感度。生于忧患,死于安逸。如果一个人缺乏理想与责任,终日沉醉于感官的快乐,那么,这种快乐将很快随风而去。晋王朝在司马炎统治的时期,从皇帝到大臣们享乐成风,毫无节制地通过醇酒和美女获得感官之乐。皇帝司马炎更是一个彻头彻尾的“花花公子”,他把他的皇宫打造成了“快乐大本营”。他宫中嫔妃竟高达一万多人,以致使他每天不知何处“宿花”,于是,他“天才”地创造了一个极具娱乐性的玩法,就是自己坐在羊车之上,任凭羊停在哪里,他就睡在哪里。他的嫔妃们也极具娱乐天赋,偷偷用盐汁洒在叶子上,就可以引羊驻足。宰相何曾对自己的儿子说:“国家刚刚创业,应该朝气蓬勃,才是正理。可是我每次参加御前会议或宴会,从没有听到一句跟国家有关的话,只是谈些日常琐事。这不是好现象,你们或许可以幸免,孙儿辈恐怕逃不脱灾难。”可惜,皇帝司马炎并没有这样的忧患意识。他死后,他的白痴儿子司马衷继承皇位,第二年就爆发了八王之乱,中国进入了又一个大分裂时代。

乐极生悲,这是一条情绪演变的规律。

处于兴奋中的人,决策和行动都可能会出现随意性。处在兴奋状态的人有时会表现出超常的创造力,也有时会犯下十分低级的错误。比如,平时不可能说的话说了,不应该签的合同签了,不应该答应的要求答应了,不应该做的事做了,等等。“美色、美酒、美景、美言”这“四美”都是使人快乐、兴奋的“触发器”,也最容易让人进入情绪“不反应”状态。对于握有权力的人来说,是最难防预的“糖衣炮弹”。人往往把巧言令色当作由衷赞美,把美色诱惑当作倾心爱幕,把酒肉朋友当作终生知己。古今中外,数不清的帝王将相、英雄豪杰都是在“四美”制造的兴奋状态下,或犯下了懊悔终生的错误,或走向了自己的反面。如今,这“四美”依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生意场上,几乎所有的洽谈会都离不开“四美”的参与;在官场上,“四美”以更高级的形态存在并发挥着神奇的效力。事实一再地证明,快乐会让一个人露出破绽,让居心叵测的人找到进攻的缺口;一味地追求快乐可能侵犯他人,也会伤害自己。

建立在他人痛苦之上的快乐必定受到报应。如果自己的快乐是以他人的牺牲为代价的,这必定是一种危险的游戏。几乎所有的成年人都有过痛苦的经历,都清楚痛苦给人的折磨是何等的惨烈。所以说,敢于以他人的痛苦为燃料来点燃自己的快乐之火的人,必然是玩火*。五胡乱华时期,后赵皇帝石虎就是一个十分典型的例子。公元337年,石虎杀死了皇帝石弘篡夺了皇位。这位只有*没有人性的皇帝,以占有与发泄*为快乐。他命令官员挨家挨户搜集美女。哪个美女的父亲或丈夫拒绝献出女儿或妻子,则立即被处死。他创下了一次征集三万美女和为征集美女一年杀死三千多人的历史纪录。可以想象,这样的父亲能带出什么样的儿子。长子石宣讨厌二弟石韬宫殿的梁木太长,派人将其刺死,并打算干掉老爸,提前登基。石虎迅速行动,将石宣绑住,拔掉头发,割去舌头,剜去眼睛,砍去手足,纵火烧死,并将其妻妾子女全部处死。从此,他的报应开始了。他的孙子临死的情景,折磨得他寝食难安,一病不起。第二年就死掉了。儿子石世登基33天,被另一个儿子石遵杀掉。石遵登基183天,被另一个儿子石鉴杀掉。石鉴登基103天,又被他的大将冉闵杀掉。后赵建立33年,就这样在血腥中灭亡。

建立在他人痛苦之上的快乐,必然转化为百倍的痛苦;时间越长,“利率”越高。这是情绪变化的一条规律。

快乐的误用是在他人痛苦的时候表现出欢乐。欢乐产生于不合时宜的时间和地点,会对人际关系造成极大伤害,直到形成对立、仇恨的心理状态。在他人悲伤的时候,你如果表现出漫不经心,没有恰当的回应,你们之间的心理距离肯定一下子拉开了许多;如果此时还表现出快乐的情绪,则会伤害对方的感情,人们会认为你缺少同情心或者觉得你是一个没有良心的人。

绝望的人,在听到毁灭性的消息时也可能会表现出快乐。因为他想以共同灭亡的方式既让自己完全解脱,又让自己心理平衡。比如;当一个绝望的人听到地震的消息时,可能会有快乐的情绪反应。另外,有的人想从悲伤中逃离出来,企图达到悲伤情感的反面,也就是快乐。

过度、没有节制的兴奋,和狂喜或极乐结合在一起,有时就会形成躁狂症。

从《创世纪》来认识羞耻(1)

羞耻是由感到丢脸、难看而引起的一种情绪反应。耻是一种带有收敛性的情绪,是指向自我之内心的。“耻”向强的方面发展有:羞、辱、畏、惧。羞是羞愧,当一个人违反了自己的操守时,就会感到羞愧;辱是侮辱,他人(通常发生在上级对下级或平行关系中)侵犯了你的尊严,就会产生受辱的情绪;畏是害怕,如果认识到某一件事情是非常可耻的,就会害怕去做;惧则是畏惧,当一个人不得不去做一件十分可耻的事情时,就会感到畏惧。“耻”向弱的方面发展有:患、忧、疾、恶。患是担心,担心自己与耻辱的事情扯上关联;忧是忧虑,对已经发生或可能发生的让自己羞耻的事情感到忧虑;疾是不满,对自己或他人的令人羞耻的行为深感不满;恶是厌恶,对不知羞耻的行为感到厌恶。

羞耻的情绪反应是:脸红;目光转移;将脸扭转开来,用手捂住脸;眼睛部分或全部闭上;不情愿或不自然地眼动;眼睛不自然地发亮;装模作样或矫揉造作。

如果人没有良知,大概就不会有羞耻的情绪反应。而良知本身又是由触犯禁忌产生的。弗洛伊德认为,良知起源于由于冒犯和亵渎禁忌而产生的一种罪恶感。在《旧约全书·创世纪》中,亚当和夏娃在混沌无知的状态中过着自然而神性的生活,“当时夫妻二人赤身*,并不羞耻”。在蛇引诱夏娃,夏娃又说服了亚当吃下禁果之后,“他们二人的眼睛就明亮了,才知道自己是赤身*,便拿无花果树的叶子为自己编作裙子”。在吃禁果之前,他们自然裸露,但他们是如神般的美好个体。吃了禁果之后,由于他们冒犯了神的禁忌,故知道了男女之别,有了羞耻之心,则变成今天的人类了。

也有人认为,耻感源于人害怕被孤立和厌恶,是人类社会化的产物。穿衣或*,并不保证和羞耻对接,真正与羞耻相连的是你孤独的灵魂。灵魂害怕被群体抛弃,渴望与群体相融。于是,羞耻心应运而生,它来帮助你有效地避免自己与群体通行的规则相背,预防与群体建立的规范相违,这样就会为群体所接受。还有人认为,羞耻的本性在于遮蔽,在于对自我异化的意识与认识。羞耻感产生于自我整体性与残缺性的冲突和斗争。也有人用诗的语言说:“羞耻是凌晨三点忽然惊醒的松鼠,因为莫名的痛,把神经末梢整夜撕咬”、“羞耻是对*身体的鄙视,由厌恶而起的情绪,使灵魂与身体相互敌视”。

对性禁忌的冒犯是羞耻情绪的诱因。精神分析学派认为,禁忌主要存在于性领域。在《古兰经》中,代表禁果的是香蕉,它所隐喻的生理特征是十分明显的。经义强调的羞耻就是没有遵守穆斯林所应遵循的着装要求。简单地说,就是不管男女,都必须把那些具有性引诱意味的部位隐藏起来。这是一种自我保护的措施,避免可能的性侵犯。其实,“禁忌”这个词,原意为神所禁止的事情。最初的功用是在人和神之间立下一个明确的界限,避免神圣遭受污浊,同时也保护人类自身,因为与神过于密切地接触是一件危险的事情,有可能伤害到人的心理,或者扰乱现存世界的秩序。后来,禁忌逐渐发展到人类性生活的领域,这是一种文化的发展与进步。在性活动中最重要的禁忌是*,因为父女、母子或兄弟姐妹之间的关系是神圣的,是不能被性所玷污的。一旦这个禁忌被打破,辈份的秩序就全乱了。这可不是一件小事情,它意味着世界秩序的象征不存在了,社会秩序自然也就乱了,个人将找不到自己正确的位置。这是其一。其二,*禁忌也是自然选择的结果。那些严格实行*禁忌的部落,后代的身体健康、体质强健,生产能力高,生存能力强,因而日益兴旺发达,反之,则归于淘汰和灭亡。现代科学已经证明*的禁忌有利于优生,有利于种族的繁衍。再后来,禁忌扩展到了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禁忌对人类的益处是显而易见的,尊重禁忌就是保护自己远离混乱、疯狂,不至于在做下天地不容的事情后陷入羞耻和罪恶感的深渊。

从《创世纪》来认识羞耻(2)

在思想与行为等方面与自己的理想或社会常态不一致时可能会诱发羞耻的情绪反应。通常有两种情况:一种是自己内心的理想与当下的表现发生落差而产生羞耻的情绪。当一个人感觉到了理想的自我和自我的主观体验之间的差距,羞耻的情绪可能就会冒出来。此时此事,可能和社会常态并不相背,他人并没有觉得不妥,但却违背了自己对自己的期望,自我也会觉得羞愧。比如,孔子就曾说:“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君子谋道不谋食,忧道不忧贫。”许多人一生都在为食忙,为财死,而孔子却视谋食忧贫为耻,以不能志于道而耻。另一种是自己的思想与行为与社会常态不一致而产生的羞耻情绪。比如,尊老爱幼的思想和行为就是一种社会常态。那么,有的人觉得自己在某一方面没有做好,就会自觉羞愧;也有的人可能自己不觉得羞愧,但当他人指出或议论他的不足时,他也会感到羞耻或羞辱。

在任何群体内,缺乏真诚都是可耻的。一般人说假话都会红脸。如果一个人说假话不脸红,就是通常人们所说的厚颜无耻之徒了。孔子认为,缺乏真诚心重点表现在五个方面,即巧言、令色、足恭、交友口心不一、言行落差等。巧言就是花言巧语,令色是装出讨好热络的表情,足恭是态度过于恭顺,交友口心不一是对人背后一套当面一套,言行落差则是说一套做一套。对于孔子的“羞耻观”,今人也许并不会公开反对。不过,从实践的层面看,却是出了不少的问题。甚至于有些人已经不以为耻,反以为荣了。这就不仅是哪一个人的问题了,而是社会出了毛病。但无论如何,这样的状况都不可能长久存在下去。如果一个社会形成了出卖羞耻的“市场机制”,就已经不是严格意义上的人类社会了。当良心也可以出卖的时候,“人”已经不在现场了。

在能力、外貌等方面存在的缺憾也可能会诱发羞耻的情绪反应。缺乏自信心的人大都不愿意参与集体活动,不愿意出头露面,更不愿意参加表演、竞赛之类的具有很强的对比、竞争意味的事情。因为,在这样的环境里容易暴露自己在能力或外貌等方面的缺憾,引起羞耻的情绪反应。小孩子见到生人往往害羞,新媳妇去见公婆会害羞,小学生初次课堂上发言也会害羞等,都是一种缺乏自信的表现。

有这样一种现象,在学校里学习成绩一般的学生,对考试的抵触情绪相对较高,因为不上不下的成绩会诱发羞耻的情绪反应,羞于面对同学,更羞于告诉家长。这样的学生在面临考试的时候,往往会有逃避的念头。不过,如果他打开了上升的通道,提升的空间也很大。而成绩优异的学生会从考试中找到自豪感,成绩很差的学习则已经麻木了,不知道差耻了。现在,许多家长总是千方百计把自己的孩子往重点学校重点班里送,而不考虑孩子的基础如何,还美其名曰“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其实这是一个不大不小的错误。如果孩子在优秀群体里始终垫底,他羞耻心的“堤坝”就会垮掉,从此自感落后,或破罐子破摔。

被人羞辱,失去尊严可能会让人恼羞成怒。一个人如果觉得人格得不到尊重,尊严受到冒犯,容易由羞耻而恼恨,由恼恨而愤怒。据中广网报道:2008年1月19日晚,兴庆区公安分局刑警大队接到报警,一名甘肃籍男子在与他人打斗时被捅伤,经送往医院抢救无效死亡。接到报警后,民警立即赶到案发现场,通过现场走访调查,很快将犯罪嫌疑人张某、李某抓获。经审讯,犯罪嫌疑人交代,案发当晚,他们与被害人董某等几个老乡在一出租屋内喝酒。其间,张某给董某递了一支烟,董某接过烟后不但没有感谢,反而顺手将烟扔掉了。看到董某不给面子还羞辱自己,张某非常生气,就将剩下的半包烟砸在了董某的脸上。两人遂发生争斗,被众人拉开。喝酒结束后,董某又与张某、李某再次发生争执,并厮打起来。此时,张某、李某掏出随身携带的刀,一刀捅在了董某的胸口。 。 想看书来

从《创世纪》来认识羞耻(3)

相对于羞辱来说,罪责有时候更容易让人接受。换句话说,有时候人们愿意选择犯罪让自己从羞辱中解脱出来。这样讲好像一下子难以让人理解和接受,这里再说一个该隐和亚伯的故事,来帮助大家进一步体会。该隐和亚伯都是夏娃的儿子,他们都向上帝献上了祭品,当然都希望自己的祭品能够被接受。该隐的贡品遭到了耶和华的拒绝,而没有说明原因。他觉得受到了极大的羞辱。他想逃离羞辱,想到的出路就是杀死亚伯。于是,羞耻转变成为罪恶,他杀害了弟弟。社会的人大都渴望信任的祝福。“最高权力者”的非议或不信任,极易让当事人由羞辱转化为愤怒,并产生过激的行动。

*说过:“羞耻是一种内向的‘愤怒’”,“是一种革命”,“如果一个国家真正感到了耻辱,那它就像一头蜷伏下来的狮子,准备向前扑去”。十九世纪三四十年代,日本对中国的侵略,给中国人民带来了空前的灾难,使中国蒙受了奇耻大辱,中国人民愤怒了!各界、各阶层人民掀起了轰轰烈烈的抗日救亡运动,形成了中国人民团结御侮的空前局面。“九·一八”及“一·二八”事变以后,各界人民纷纷建立救亡团体,开展抗日募捐,努力生产抗战物资,男女老幼奋力支前的感人事迹层出不穷。在卢沟桥保卫战中,连七八岁的小孩也端着水盆上前线让士兵们磨刀。

羞耻是一种自我惩处机制。孟子说:“无羞恶之心,非人也。”荀子说:“人不知羞耻,乃不能成人。”羞耻感是良心对自己灵魂的一种惩罚,主要?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