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锡小说网

天锡小说网>山沟是谁 > 第8部分(第2页)

第8部分(第2页)

吴主任平日里在高校耀武扬威,自然是一副臭脾气,学生,那在高校都是弱势群体,怎架得住跟系主任干仗的风险,能忍则忍着,但是钟岳不是美院的学生,这副嘴脸,他可不惯着。

“吴下阿蒙,指的是三国时期吴国的吕蒙……”

“用不着你给我上历史课!别以为随便那支破笔,就以为自己会点书法了,我……”

柳梢娥弯腰捡起了那张毛毡纸,有些惊讶地看着钟岳,“这字你写的?”

吴中贺有些愠怒,“是啊,我亲眼看着这小子写的!柳先生,莫要生气,咱们走。黄老师,人是你带来了,给您一个面子,赶紧领出去。”

“中贺,别急着赶人。我好久没有看过如此厚重的字了。”

黄明川也将目光投了过来,他们这些老书法家,一眼就能看得出,字的风骨是属什么流派的。

“金农漆书?”

柳梢娥点了点头,“没想到年纪轻轻,已经将冬心先生的笔法悟透了,这厚重的风格,没有三五年的积淀,是断然写不出来的。”

“什么?不可能!”吴中贺仔细看了眼毛毡纸,他对于金农漆书倒是没有多少研究,只是看着字体怪异,就没去多看。

黄明川也点头道:“确实。如果没有点功底的人,很难把握如此厚重的笔势,难得难得啊。”

吴中贺皱眉,“柳先生,咱们不光看笔法,还得看创作的内容,吴下阿蒙,这不是骂人么?”

“吴先生,我再重复一遍,不要自我感觉良好地代入,行吗?”

吴中贺也恼了,“你说,这不是针对我,说得是谁?”

钟岳笑了笑,“此处原文出处,乃是《江表传》之中:至于今者,学识英博,非复吴下阿蒙。我用吴下阿蒙四字来自比,认为自己学识疏浅,若能虚心求教,将来也能学识英博,难道不行吗?”

吴中贺被气得满脸通红,“我不信!”

“两位老师,你们不觉得吴主任有些过分针对我了吗?”

“咳咳,中贺啊,你去那边看看,是不是有完成作品的人了。”黄明川觉着如今这位高校主任有些骑虎难下了,自己做个和事佬,让吴中贺赶紧顺坡下来,别在这里僵着,丢人现眼了。

吴中贺眯缝着眼,忽然看到一个熟悉的人影,如今也不顾及有没有影响周围学生创作了,急忙呼唤道:“韩老师,韩老师,这里。”

“中贺,干什么嚷嚷这么大声?学生还在创作不知道吗?亏你还是系主任!”

吴中贺讪讪一笑,“韩老师,您是碑学专家,您给评评理,这字能算好字吗?”

这一问,就连素来温文尔雅的柳梢娥都有些抹不开面子了,什么意思,嫌我说话分量不够?

“我看看,啧,金农漆书啊,嗯,韵味十足,是柳先生您示范给在场学生看的吗?中贺啊,柳先生的功底你心里还没数吗?”

一句话,瞬间让吴中贺的脸僵硬下来,拜托您老先看看落款再评价好嘛?

一旁的柳梢娥微微一笑,“启平,你看看落款。”

韩启平一愣,几个意思,不是你写的?将手里的老花镜套上。

“钟岳?”

老头撇开吴中贺,将那张已经有些褶皱的毛毡纸递到钟岳面前。

“你……你写的?”

钟岳极为有逼格的点头道:“不才正是在下。”

“现在所书?”

“是的,韩老先生。”

韩启平小心翼翼地将毛毡纸捋平顺了,心情大为舒畅,点头道:“总算见着碑学的正苗了。”

第十九章 形与神

宋明书法大家,由于盛唐帖学太过辉煌,所以一直被笼罩在二王、颜柳的体系之下,清代帖学依旧昌盛,然而金农等书法大家,开辟碑学,上承汉魏之风,又将趋于一统的书法格局打成了百花齐放的局面。

近代书法,碑学之风依旧,只是过去几十年来,书法的不被重视,让传承有些断了,加上如今现代人的审美观念之中,颜柳这样的字体,更加符合现代人的美学观念,所以诸如董其昌、赵孟、黄庭坚等人的作品,屡创拍卖价格的新高。

但是书法的魅力就在于它能包含的文化底蕴,诸如钟岳所写的漆书,它能够从汉代的隶书、南北朝时期的魏碑中找寻到遗风,这样的历史传承,让作品的时代感更加厚重,也是韩启平如此激动的原因。

吴中贺听到这激动的声音,顿时心就凉了下来,真是这么回事?

钟岳将标签夹在了那张毛毡纸上,在众人惊愕的目光下走出了大厅。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