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怀英向那老伴一指:“然后你李叔就扣着毛巾,躺下了。”
胡啸和邱岳峰互看了一眼,想笑又不好意思笑。
江山特紧张的问道:“您血压没事吧?血糖呢?要不我陪您上医院瞧瞧去。”
“我本来没事的,”李若诚嫌弃的看了地方一眼:“被你这一搅和,头都疼了。”
“得了吧,”江山才不会消相信:“肯定刚刚就吓着了,不然盖什么毛巾。”
“我能给这吓着?”李若诚呵了一声:“就我这岁数什么大浪没见过……你们帮我分析分析,这《解-放日报》究竟是个什么意思?”
原以为,李叔真的不在乎,这会听他这么一问,原来还是会担忧的。
江山与胡啸对视了一下,胡啸立马心领神会。
“我就问你一句话,”胡啸还真是这事的行家:“翻译完这书后,有没有附上批文?”
“批文?”李若诚知道对方说的是什么:“没写呀,现在早就不用写那玩意了。”
胡啸叹了口气:“如果写了,就准没事。”
李若诚也跟着叹了口气:“是啊,还是应该写一个的。”
江山眼见连邱岳峰都跟着一起叹气,便赶紧问道:“要写什么批文呀?”
“其实它叫批判性文章,”胡啸缓缓说道:“在过去,每翻译一本外国,都要写一篇对这本的批判性文章。”
李若诚点点头道:“不但要写,还要写得很深刻,低于一万字都不过不了关。”
“无论什么都要写?”江山好奇道:“童话也要?”
“都要。”
“如果没有缺点怎么办?”
“这个你不用担心,”李若诚苦笑道:“到时候你自然就会了。”
“没错,”胡啸笑道:“我们译制厂也一样,每译制一部影片,就要写一篇批判性文章,老邱当时尽帮着厂里干这活了。”
一旁的邱岳峰也笑了起来:“写完了还不能留自己的名子。”
“为什么?”
“我自己就是,哪能有批判别人的资格。”
“这有什么,”李若诚啧道:“当年我和你们胡厂长,谁不是呀,照样写。”
哈哈哈~
小院里传过一阵笑声后,李若诚端着茶水轻叹了一口气:
“要说国家其实也有向着我们知识分子的时候,三年困难时期,我每个月还能领到二斤白糖呢!”
“您是二斤白糖干部?”胡啸喜道:“我当时可比您富裕。”
李若诚眼皮一眨:“你是什么干部?”
“我?”胡啸傲娇的一笑:“我二斤鸡蛋干部。”
“真好。”
“这算什么,”胡啸道:“我最羡慕的是两条烟干部。”
江山还是第一次听说这样的干部级别:“只要是知识分子,就有吗?”
“怎么可能,”胡啸摆摆手道:“当时的物资太紧张了,整个译制厂,拢共就五人能摊上,我记得苏秀当时是二斤黄豆。”
“是够紧张的。”
二斤黄豆,都已经成了干部的配置了。
“唉,随它去吧,”
再想想现在,李若诚叹着气道:“上面再批评,也肯定不会向当年那样了吧!”
“李叔,”江山问道:“潘主编来时是怎么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