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锡小说网

天锡小说网>宋太祖传奇陈建斌 > 第42部分(第1页)

第42部分(第1页)

耻,贪污甚少,便源于此了。

这年八月,权(代理)三司使楚昭辅奏道:“因漕运不继,京师官家储粮仅够五个月开支,于今市面缺粮,粮店关门,黑市米价腾贵,人情汹惧,恐酿巨变。为增加运力,请尽数征调周遭民船运粮;并请分屯京师军伍去外地就食。”宋太祖看了,大怒,立刻把楚昭辅找来,问道:“去岁是灾年么?”昭辅道:“是丰年。”太祖又问道:“是刁民太多,地方官吏无能,收不上租赋来?”楚昭辅道:“也不是。”宋太祖道:“然则京师何以缺粮?”楚昭辅道:“京师之粮,全靠自淮河入颍河水运来京,路途遥远,一时接济不上。”太祖大怒,道:“国无九年存粮谓之‘不足’,你倒好,只剩下五个月粮食才启奏,尔等平素做什么去了,为什么不早早筹措?直到此时才来抱佛脚?”楚昭辅免冠叩头,奏道:“是臣等疏忽。还请陛下准奏,征调船只,以增运力。”宋太祖道:“胡说!所有船只都征来运粮,谁给京师运柴,运炭,运菜?亏你想得出如此馊主意。”楚昭辅道:“那么,移京师驻军,异地就食,可否俯允?”太祖道:“这也不行!驻军一走,谁警卫京师了?他们的妻室儿女也要吃饭,难道一并迁出去?”昭辅为难,叩头道:“臣愚鲁,措置不当,还请陛下指点。”宋太祖道:“我有什么主意?此事属三司使该管。若为此酿变,定当借你人头,来平息京师军民愤怒。”昭辅惶恐,站起身来,便欲下殿。宋太祖道:“你下去细想办法,明日再来奏过。”次日,楚昭辅再来叩见,满脸喜色,道:“臣有办法了!”太祖微笑道:“说来听听。”昭辅道:“漕运之所以走得慢,有两个缘故。一是运粮船上诸船户的伙食费,是由他们所经过的州县勘给的,沿途颇受啃勒,费诸多交涉;倘若改由京师出发时,计日一次发放,则省时省力;其二是粮食在楚州、泗州装船,到达京师后卸粮入库,过去都是临时雇人,岂能指挥顺利如意?若如改为由固定的士卒装卸,那就快得多了。此两项改进后,楚泗至京师千里,过去是八十日一运,一年仅能运三次;改进后,一年可运四次半,这就相当于增了一半运力,且又不必增加费用,船家也省了支出,增了收入。自是不必加征船只了。”宋太祖细细一想,点头道:“这主意甚好!然则市面缺粮甚急,如之何?”昭辅道:“市面缺粮,缘于官家限价,斗米七十文,商家不肯亏本经营,是以富家也囤粮不售,外地客商不运米来售。昭辅以为:宜一切放开,取消限价,价昂则商人有利可图,外地行商必运米大至,米多则市价自平,此自然之理也!”宋太祖笑道:“这些办法谅你也想不出来,你是受何人指点?”昭辅叩头道:“臣系听开封府知客押衙陈从信所言。”宋太祖道:“这人不错,你就将漕运之事,全交给他吧!昭辅,一人见识有限,绝非官做得大了,见识定然高了,须得每事请教内行,才能减少失误,汝应识之。”楚昭辅道:“臣懂了!”宋太祖道:“官家不宜干涉市面,物价高低乃由盈亏决之,岂可强加干预?尔后一切放开,任其自然,著为令。”“著为令”就是以法律形式定下来。

一场粮食风波安然渡过。

北宋初年,市场繁荣,这和宋太祖保护自由贸易的政策是密切相关的。

【注】①宋太祖因弹雀被阻而动怒事,见司马光《涑水纪闻》。

②宋太祖御批“汝手指宁无长短乎”事,见宋·朱弁《曲洧旧闻》。

③楚昭辅因粮运不继见责事,见《续资治通鉴长编》。

txt小说上传分享

第二十九回 江南鼓频 一片降旗出石头(1)

话说南唐后主自定下了“尊事大宋、息兵恤民”的国策之后,便一直是减赋息役,纠正了许多扰民措施;选派廉正官吏;减省宫廷费用;注意水利建设;制铁钱流通以防金银、铜币外流;省录狱囚,平反不少冤狱;奖文学之士,兴办学宫;他每晚在光政殿中,召集近臣咨问民间疾苦,探讨行政得失,常常议论到深夜。他又非常礼敬大臣,“赏人之善唯恐不及,掩人之过唯恐有闻”。加以他本性慈仁,又崇信好生恶杀的佛教,是以“草木不杀,禽鱼咸遂”。境内百姓信佛的人极多,寺庙之盛冠于各国,虽然迷信之风大盛,却也一改五代以来,民风强悍的积习,盗贼凶杀忤逆等不良现象极少。至今江南文风很盛、民气柔顺实在和他的提倡有关。在他当皇帝的十余年中,国内安定,四民乐业,民感其惠。较之其他各国,李后主也算一个好皇帝了。

至于他奉事大宋,确实可以说是恭谨唯恐不及。除每年必按定例贡献十万白银之外(这定例是淮南兵败时确定的),每逢大宋皇帝有婚丧、生辰、大祭,乃至建成一座什么宫殿之类的事,必派专使厚礼进贡。逢到大宋向外有兵,则必备牛、酒、粮食以犒军。他向大宋所派使者的级别也愈派愈高,最后连皇弟从谦、从善也派去开封为驻留使节了。

为了防止宋帝责其“僭越”,他去了黄袍改服紫衫,宫殿各处的龙饰也一一撤除了。子弟原封为“王”的,降封为“公”,所有与大宋对等的朝廷机构也一一改名,如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御史台等,都改名为“左、右内史府”、“司会府”、“司宪府”等等,全部官名也一一改易,以避嫌疑。李后主为了表示忠顺,还几次三番上表,请求皇帝对他行文时,呼名,而不要尊称“国主”。此外,他从大宋乾德年间起,曾一再致书后蜀、南汉,约他们一致恭谨事宋,勿怀二心……总之,后主事宋,可以说是十分忠诚。照道理,宋帝应该可以放心,也应该受到感动,让南唐这个小国生存下去了。

然而,这不过是一厢情愿的痴心妄想。宋太祖想要吞并江南的念头是决不会因后主之效顺恭谨而有所动摇的。早在建隆元年,也就是宋太祖登基的第一年,在他平定李重进叛乱后,就使诸军于迎菳镇学水战。自那时以来,他在朱明门外凿新池,取名为“教船池”,建立了“水虎捷军”。又建立了“造船务”,大造军舰。迄至开宝七年,他发兵攻打南唐以前的十五年间,宋太祖共三十二次亲临讲武池,教习水战,为渡江作战做准备。

乾德元年,大宋收荆南、楚国;乾德三年,大宋灭后蜀;开宝四年元月,大宋又遣潘美等灭了南汉。此时,大宋已共有一百九十一万一千四百二十户臣民,有九百六十八个县,版图既大,实力既厚,开始对南唐越来越不客气了。开宝四年十一月,大宋来诏开始直呼李煜之名,不称“国主”;开宝五年,因皇弟从善入贡,宋太祖便把他留在汴京,作人质。开宝六年四月,派卢多逊出使南唐,索取了南唐各州“图经”。开宝五年闰二月,叫从善写信,劝李后主入朝;开宝七年七月,派 门使梁迥使唐,声称“今冬有柴燎之礼”,要后主亲去汴京“助祭”;那便是叫李后主放弃江南的国土,到汴京去投降。

这时,南唐有个名叫樊知古,号若冰的秀才,他曾多次应进士考试,总是考一次落第一次,心中大愤,便思去投靠大宋发迹。于是,他削发做了假和尚,在采石矶下结草庐而居,庐边建造了一个石塔,在塔上安了个结实的粗大铁环。每天晚上,他系绳在环上划船引绳过江,丈量江面宽度。直到对枯水、涨水各个季节江面宽度量得毫无差错时,这才跑去叩见宋太祖,献上了造浮桥以渡长江的计策。宋太祖正因了长江天险、军粮转运困难而犯愁,闻计大喜,这进攻江南的最后一道难题也解决了。于是立派樊若冰偕大臣石全振等人到荆沙去造黄黑龙船千艘,以便搭桥渡江。

李后主见宋太祖步步进逼,心中十分忧急。他向来与兄弟间的感情是极深的,从善被扣为人质后,他曾多次亲笔书奏,恳求宋太祖放弟弟回国,宋太祖却始终不允。从此他便停了各种节日的宴会,连传统的重阳节登高也拒却了。从善的妻子屡次来找后主,都哀哀啼哭不止,李后主因此一听到她来,就躲起来不敢见她。后来从善妻子竟忧愤死了,后主益发难过。因此,他写下了著名的《却(推却)登高赋》,这赋也是情文并茂的:“怆家难之如毁,萦离绪之郁胸。陡彼冈兮企予足,望复关兮睇予目。原(原野)有瓴兮相从飞,嗟予季兮不来归。空苍苍兮风凄凄,心踯躅兮泪涟湎。无一欢之可作,有万绪以缠悲。於戏!噫!噫!”后主在开封自然也派得有细作,各种紧急讯息不断传来,看来宋师南下已迫在眉睫。此时,派在吴越国的细作也有急报来到,说是吴越国主钱俶已奉大宋皇帝之命,集聚大军,以向常州。 电子书 分享网站

第二十九回 江南鼓频 一片降旗出石头(2)

便在此时,大宋学士李穆奉旨说,说是:“我奉旨,征召你入汴京,这是最后一次征召了,去不去由你。你若说不去,那么我一回去,大军便立刻渡江了。”于是,李后主召集众大臣,说道:“朕自十数年前,从先帝手中接过皇位过来,忖度国境已蹙,实力已亏,与大宋相较,力不能敌,是以订下国策:善事大宋,息兵恤民。这些年来,自问还能勉力勤政,无甚陨越,境内以安,庶民粗足。今日大宋已渐次削平四方,大军云集我边境,学士李穆奉旨来召,立逼我进京,否则战事即起,江南糜烂矣!朕这两日茶饭不进,昼夜细思。想何必为我这不祥之身,为我李氏一姓,害苦我江南千万百姓?是以决心随李穆入朝,尚希众卿见谅。”言讫,泪水滚滚流下。

大臣陈乔越班而出,大声奏道:“陛下,千万不可。当日先帝曾嘱臣善辅陛下,臣若听由陛下自弃江山,死后有何面目见先帝于地下?陛下纵不为一己计,宁不为李氏数百口安危计乎?能不为满朝文武利害计乎?陛下,你随李穆一去汴京,我南唐社稷便毁了!陛下若不去,则社稷存亡犹未可知,大不了不敌亡国耳,等是亡国,男子汉大丈夫岂可一听恐吓便不战而降乎?陛下,世上没千年不亡之国,也没百年不死的人,便死也定当死得轰轰烈烈。陛下践祚以来,绝无失德之事,又安可在这最后关头,不战而降,贻万世之耻笑乎?”说毕,痛哭不已。大臣徐铉亦高声说道:“陛下,陈乔之言是也,宗庙、社稷至重,安可轻弃?宋帝伐我,师出无名,我何罪也?我主数十年仁政深得民心。今长江天险可恃,百万民心可恃,金陵城坚可恃,群臣心齐可恃,宋师虽强,无足畏也,愿陛下即为守备之计。”大臣张洎说:“陛下,您今日是既走不成,而且走也没用,因此不如不走的好。试想:这许多忠君爱国的臣民,能眼睁睁的,瞧着自己的君王,随着一介单使前去,从此便沦为臣虏么?再说就算您能就此而去,南唐臣民必将拥立皇弟或皇子,再拼死一战,这战事能免得了么?是以陛下还是听群臣之谏为是。”李后主听诸臣一片反对声,连平时力主尊事宋廷的张洎等人也不主张自己就此一降,他毕竟才三十多岁,对陈乔所言:后世将谓自己是个没骨头的亡国之君,心自不甘,一股豪气顿生,下狠心道:“是了!他日王师见讨,朕当躬被戎服,亲督士卒,背城一战。如其不获,乃聚族自焚,终不做他国之鬼也。”于是复信宋太祖曰:“臣事大朝,曲尽恭谨,盖冀全宗祀而已。今不意如此,则有死而已。”一面遣回李穆。同时,宣布全国戒严,筑城、聚粮、调兵,大为守备之计。开宝七年九月,宋太祖闻知李后主有“聚族自焚,终不为他国之鬼也”的豪语,冷笑道:“这不过是书生酸腐的大话罢了,他能做得到么?”立即下令集聚荆州之大军渡江进军,并喻旨道:“特赐宝剑一柄付与曹彬,自潘美以下,有不听号令者,即以此剑斩之,不需事前奏闻也。”并嘱曹彬道:“江南之事,一以委卿,望切勿暴掠生民,务广威信,使自归顺,不需急击也。”

十月己亥日,曹彬等率大军自蕲州过江,一路破峡口寨,取池州,下铜陵,拔芜湖,降当涂,至闰十月壬戌日,兵屯采石矶,共花了二十四天时间。那樊若冰随军而下,以数千艘龙船靠拢,用数十根极粗的竹绠联结起来,一端便系在南岸当日所建石塔的大铁环上,只用三天就建成了浮桥,尺寸一点不差,于是后继大军及粮食、军需品从桥上源源而过,这当真是千古以来,长江上的第一桥了。这采石矶距金陵不过百里之遥。与此同时,吴越国主钱俶亲自率三万余众来攻常州,金陵已是腹背受敌,形势是异常严峻了。

徐铉曾说:“民心可用”,此言不假。江南船民自动组织起来,大小船无数,号为“凌波军”;所有民间傭奴、赘婿、罪人也组织起来了,号称“义勇军”;广大农民积纸为甲,执农具以为兵具,号称“白甲军”;各地豪绅募兵闭寨自守,号称“自在军”,当真是全民皆兵,连和尚、道士也组军守境。这些民间武装,由于缺乏武器,又未经训练,战斗力自然不强,往往一击即溃。然而却是旋溃旋聚,破路烧粮,小股袭击,宋军不胜其扰,伤亡甚重,稽缓行程,是以曹彬的大军直至次年三月,才走完这百余里行程,抵金陵城下合围。

第二十九回 江南鼓频 一片降旗出石头(3)

李后主把决策大权尽委之陈乔、张洎,成立了战时指挥中心,把金陵守备重责委之于皇甫继勲。城中守兵共约五万,这守备力量也算不弱了。

皇甫继勲就是当年在滁州被宋太祖擒杀的皇甫晖的儿子。滁州之役,他临阵脱逃,中主怜皇甫晖死于战事,便录用皇甫继勲为将军,逐渐以年资升到神卫统军都指挥使的高位。皇甫继勲家产豪富,享受惯了,这时临危受命,他哪里有丝毫忠君报国、效死守城之意了?一心只盼后主速降,以保一己的富贵,因此,每听到南唐兵败,总是怡愉窃喜,更无进战之谋。

开宝七年十一月,曹彬大败南唐天德都虞侯杜真所率大军二万人于采石矶;又败统军使张雄数万兵于溧阳,张雄父子八人都力战而死。九天之后,又大败南唐水陆大军十余万人,进围金陵。同时,吴越国兵攻陷常州,南唐形势十分危急了。由于皇甫继勲严密封锁兵败消息,李后主竟一点不知,这日偶然听见随风吹来的金鼓厮杀之声,觉得奇怪,于是出宫登城,一望宋师旌旗垒栅竟遮天盖地,遍布四郊,箭矢如雨,喊杀声震天,大惊失色,赶紧召陈乔、张洎商议对策。陈乔乃力诋皇甫继勲欺君误事的种种罪行,饶是后主仁厚,也不禁勃然大怒,于是设计皇甫继勲入宫,严厉责备他“不用命”之罪责,遂以“属吏”。侍卫缚了皇甫继勲出宫,当时兵士、百姓恨皇甫继勲入骨,一见他被缚了出来,一涌而上,刀、石、拳、棒齐下,倾刻间把他打成一团肉浆。

这时,李后主已经六神无主了,对着陈乔泣道:“当日,是你劝我抗拒宋师的,今日事已至此,如何是好?”陈乔道:“陛下,昔日臣建言拒宋,并非不知宋师强悍难拒,只是岂有不战而降之理?今日事急,却也应奋战到底。为今之计,宜令所在州县坚壁清野勿与敌战,保全兵力,以老敌师;立派专使致函吴越国主,晓以利害,劝令退师;今神卫军都虞侯朱令贇拥十万兵屯湖口,宜急召之入卫,犹可一战;遣能言大臣入宋,责宋帝以无故见伐便请缓兵。陛下,谋事在我,成事在天。纵或所谋一一无效,总好过相对啼泣。”后主实在也想不?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