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认为黄大人的观点更好。”
驸马王宁与燕王三位王子有交情,因而,他想帮他们返回北平。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郑海,你呢?你同意谁的观点?”朱允炆看向一直沉默不语的郑海。
郑海站在武将队伍的后面,原本是破坏文臣与武将人数平衡的关键一个人。但现在,整个局面对武将阵营极为不利,郑海变得无关紧要。
方孝儒、黄子澄、王宁以及武将中的徐增寿都支持释放三位王子返回北平,是四比二,以黄子澄为代表的文臣在人数上更胜一筹。
“臣同意,魏国公的观点。臣建议,陛下先放两位燕王王子返回北平,至于朱高煦可以暂时羁押。此计进可攻,退可守,魏国公的计策更安全。”
郑海的话令众人大吃一惊。
黄子澄一脸不高兴,徐辉祖盯着郑海有些想不明白。即便是经常与郑海打交道的徐增寿,也是一脸不解。
徐辉祖、徐增寿与朱允炆都知道,郑海之前曾经在燕王府当过侍卫。
按常理来说,郑海应该更偏向燕王三位王子,会同意遣返三位王子。可郑海却偏偏没有这么做,这令他们有些意外。
朱允炆看向郑海,满意地赞许道:“郑海,你很不错!朕同意你的看法,即日送朱高炽与朱高燧返回北平,暂扣朱高煦,依旧软禁与魏国公府。郑海,朕要你去盯着朱高煦。”
郑海不理会殿中其他人怪异的眼神,微微一笑,抱拳行礼道:“臣遵旨!”
三天后,朱高炽与朱高煦渡过长江,顺利踏上返回北平的道路。
徐辉祖匆匆忙忙走进武英殿,看到皇帝朱允炆,连忙跪下,大声道:“陛下,不好了!朱高煦偷了臣良驹,骑着马跑了!”
“郑海呢?朕不是叫他盯着朱高煦的吗?”
徐辉祖抬起头,回答道:“回禀陛下,郑镇抚使已经前去追朱高煦了。”
一名太监急匆匆地禀告道:“禀陛下,锦衣卫传来消息,说是没追上朱高煦,朱高煦渡过了长江。”
朱允炆看向徐辉祖:“国公,这该如何是好?”
“陛下,飞鸽传书,传令沿线各官驿,拦截朱高煦,定要将他截住。否则,日后后患无穷。”
“来人,快按魏国公的话,去办!”
三天后,锦衣卫回禀:“朱高煦杀途中阻截官吏。”
朱允炆皱了皱眉头,徐辉祖一脸气愤。
又过了两天,朱允炆又收到飞鸽传书。
太监禀报道:“陛下,朱高煦在涿州杀了阻截的县丞!”
魏国公徐辉祖黑着脸,大骂道:“岂有此理,真是胆大妄为!”
黄子澄对朱允炆道:“陛下,这是镇抚使郑海的失职。请陛下,下旨责罚他!”
喜欢明朝第一航海家()明朝第一航海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