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剩下的官员,主要是负责管理:管理工作的,以及管理管理工作的,以及管理管理管理工作的。
侯文吾甩了两下袖子,昂首走进写着“京曹”的小门。
如同这个时代的大多数官衙,户部施行的也是交叉重叠管理,例如全国数十个道就会有数十个相应的横向户曹来负责,而负责疆土、田亩和丁口的曹仍然会纵向管理,理论上说,他们都有相同的管辖权,但经过多年约定俗成的争夺妥协,自有暗地里的规则。
例如夏京附近的事务,就基本上被“京曹”夺了过来,在使其他部门无力插手的同时,自己也无奈的扩张成了将近500人的官僚团体——当然,在户部的衙署所在,永远只有5个人。
另有数十人在稍远些的房间内工作,更多的则是没有编制的小吏,夏京的先生们称之为白吏,其实就是临时工,以及所谓的借调了。
侯文吾来到户部的第一件事,就是收编了在他看来最重要的“京曹”,掌握了它,也就掌握了向皇帝陛下开屏的渠道。
“老王,还有忙不完的事?”侯文吾笑呵呵的拍拍伏案工作的小吏。
京曹的长官虽然权力不小,却仍然是个20级的小官,不经过科举,再过20年也升不上去,不过以他的年龄,也没20年去挥霍了。
“候大人。”老王仿若惊喜的笑着,谦卑的抬起头,双手一撑就要行大礼。
侯文吾一把拉住笑道:“不用不用,今天发生什么事了没有?”
老王向左右看看,皱着脸道:“侯大人不问,我也想说说,今早很奇怪啊。”
“怎么?”侯文吾找了个位置安坐了下来。
不用老王示意,房间里的吏员纷纷找理由离开。
“早晨我去刘大人的房间送交文书,却没找到他,然后去吴大人的房间送文书,也没找到,于是我问了门房的朱有贵,却听说几位大人早就到了。”
侯文吾知道老王是做了多年的老吏,脑袋顿时转了起来,问道:“以前有过吗?”
老王小心翼翼的道:“都是大事。”
“什么样的大事。”侯文吾顿时升起不祥的预感。
老王咽了唾沫道:“上一次,就是河西转运使刘斌大人,要求在辖内试行‘遗产平均制’”
侯文吾瞳孔都紧缩起来:“他们在哪里?”
“我不该知道的,但,通常,会在李大人那里。”
侯文吾拔腿就走。
李大人就是户部尚书,他同时拜参知政事,故而大多数时候都会呆在政事堂,也不管理户部的日常事务,更像是向皇上负责的户部代表。不过,当他出现在户部的时候,没有任何人敢轻视它。侯文吾在其面前,亦会噤若寒蝉。
户部尚书加参知政事,如果再有一个馆阁职位的话,其权利不弱于首辅。事实上,大夏近百年来已经很少任命首辅了,故而李绍林在政事堂中的话语权很重,就算是侯文吾,也不敢说自己日后有机会能到这个位置上。
侯文吾一只手微提长袍,明显加快了脚步。君子闲庭漫步,早被他抛掷脑后。作为户部巡官,他理应是仅次于尚书、侍郎之后的高级文官,如果一个包含了几乎所有主事在内的会议,没有了自己的参加,那么有理由怀疑,事情在向着非常糟的方向发展。
在尚书厅外,两名兵丁面无表情的拦住了侯文吾。
“我是户部巡官。”侯文吾甩着自己的大袖子,青色的官袍,在官署内犹如猪在鸡群般醒目。
两名兵丁齐齐摇了摇头。
“让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