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为此,大本营将关东军第6集团军司令部调到杭州,日军中国派遣军亦将兵力逐步向华中尤其是京、沪、杭三角地带和沿海集中。1945年春开始,华中日军兵力大大增加,在原有两个集团军司令部、5个师和6个独立步兵旅的基础上,新增1个集团军司令部,并新组建了3个师、7个独立混成旅和1个独立誓备队。华中伪军方面,除原有第1方面军和第4方面军一部及徐州、武汉、杭州绥靖军外,1944年底日军将原驻河南开封一带的伪第2方面军孙良诚部调至苏北、苏中地区。但是,由于日伪军忙于调遣,重新配备,日军主力多集中沿海地区进行抗击美军登陆的作战准备,在内地仍有收缩,一些据点不得不交由伪军守备。新四军在1944年得到了大发展,并以江北主力一部南下,扩大了苏浙皖边抗日根据地。1945年,新四军一面发展,一面向日伪薄弱点线主动出击,取得了重大胜利。
苏北军区方面,1944年,伪军孙良诚部初抵苏北阜宁、盐城后,在伪军潘干臣、吴漱泉、徐继泰等部6000余人的配合下,向苏北抗日根据地进犯。
新四军苏北军区部队立即反击,奋战1个多月,歼伪军2000余人,连克日伪军据点数十个,给孙部以沉重打击。1945春起,苏北军区部队对日伪军连续进行了反攻。从1月下旬至3月中旬,又歼灭伪孙良诚部1200余人,解放了灌河以北广大地区。2月12~13日,苏北军区部队经连续两夜战斗,攻克日伪据点叶圩子,歼日伪军270余人,经过多次战斗,将苏北日伪军分割孤立于阜宁、盐城、淮安、淮阴、涟水、沭阳6个县城和新安镇等几个主要据点。三四月间,日军为增强长江下游防务,再次收缩兵力,将阜宁等地日军先后撤走,改由伪军单独守备。阜宁城及城北各据点共有伪军5个团,3400人,4月24~26日,苏北军区集中第8旅全部、第10旅主力和师特务团及5个县独立团共11个团的兵力,发起阜宁战役,共毙伤伪军330余人,俘伪副师长以下2073人(伪军残部逃往盐城),攻克阜宁县城及其外围据点22处,解放村镇560余处,控制了(南)通(赣)榆公路中段,扩大了苏北解放区。
5月13日,苏北军区部队和地方武装攻克淮安县石塘、赵徐两伪军据点;7月28日,又收复合德镇,至此射阳全县(抗日政府划分的抗日民主县)解放。
苏中军区方面,由于处于长江三角洲,是日军准备对美作战的重要阵地,1945年春以来苏中日军兵力增强;而新四军苏中军区主力6个团,南进苏浙皖边,兵力减弱。粟裕、叶飞各率主力一部南进后,华中局调整了苏中党政军领导班子。苏中区党委以陈丕显为书记;苏中军区以管文蔚为司令员,陈丕显兼任政治委员,苏中行署以季方为主任。1945年2月开始,苏中全面展开扩军运动,除主力得到补充外,各县还组建了新的独立团或警卫团,全苏中仍保持兵力2。7万余人。苏中军区部队在扩军、整训的同时,抓住战机歼敌。2月22日,苏中第1旅突袭高邮、宝应、兴化、盐城之间水荡之中的沙沟、崔垛日伪据点,一举将其攻克,毙俘伪副团长以下900多人,兴高宝地区2400平方公里的水网地带全部解放,联成一片。4月下旬,苏中军区侦悉伪第5集团军独立团由日军两个连护送,将由宝应经高邮、三垛、河口调往兴化以南的周家庄。苏中军区迅速调集第52团、江都独立团、高邮独立团、兴化独立团,组成河南、河北两个纵队,沿北澄子河三垛至河口的河道两侧,设置了3。5公里长的伏击圈。28日中午,日伪军进入预伏地带,新四军发起猛烈攻击,经4小时激战,全歼日伪军1800余人(内毙日军240人,俘日军7人)。
淮北、淮南军区方面,2月上旬起,日军为控制淮河下游与三河水上交通,先后占领了天长以北的龙冈、金沟、蒋坝,五河以东的双沟、浮山,以及淮阴以南的顺何集等地,新四军淮北、淮南军区部队相互配合,积极打击进犯之敌。到4月中旬,日伪军被迫放弃打通淮河、三河交通的企图,从蒋坝、金沟、浮山等地向高邮、五河撤退。在此期间,仅淮南军区即进行战斗24次,毙伤日伪军26O 人,俘日伪军529人,淮南军区伤亡84人。淮北军区从4月15日开始,对洋(河)众(兴)、固(镇)灵(璧)和泗(县)灵(璧)等公路展开破袭战,尔后向北进击灵璧、睢宁之间的日伪军,同时围攻涡阳、永城地区之日伪军据点。在近1个月的时间,淮北军区共歼敌3000余人,攻克泗县县城及大店、丘集、虞姬墓等据点21处,使睢宁等地之敌进一步孤立。
皖江军区方面,1945年执行华中局关于向江南发展的指示,继续得到较大发展。2月,第7师皖南支队及地方武装粉碎了日伪对铜陵、繁昌地区的进攻。3月,皖南专员公署和铜陵县、繁昌县抗日民主政府成立,铜陵、繁昌、芜湖、宣城抗日游击区基本联成一片。是年春,中共东至县委成立,从贵池、东流、至德直至江西省的彭泽的抗日游击区基本联成一片,第7师沿江支队经彭泽再次打通了与新四军第5师鄂东部队的联系。4月,新四军第3师独立旅由旅长覃健率领从苏北南下,归第7师指挥。26日经过和含地区,在当地军民配合下,收复石村庙、绰庙集等地,恢复了第7师与淮南第2师的联系,5月14日胜利到达皖江抗日根据地中心区。5~6月,第7师沿江支队三渡巢湖,攻打桐荫镇、张家疃等日伪军据点,歼日伪军200余人。为适应战略反攻需要,6月20日,第7师以沿江支队独立团、白湖团与师属“巢大”团为基础,重新组建第19旅,林维先任旅长,黄火星任政治委员。7月25日,第19旅第56团对巢湖南岸巢(县)盛(家桥)公路沿线日伪军据点发起攻击,经一昼夜激战,连克散兵、长岗井、盛家桥等据点,歼灭日伪军600余人。
鄂豫皖湘赣军区方面,1945年2月,中共鄂豫边区党委、新四军第5师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建立湘中根据地等问题的指示,确定第5师地区的任务以发展为主,同时照顾原有地区之巩固工作。发展以南方(鄂南)为主,并向其他方面发展。为了向南发展,第5师张体学部两个团配合八路军南下支队进到湘鄂赣边,一起创建湘鄂赣边根据地,八路军南下支队南下湘南、粤北后,张体学部继续坚持鄂南、湘北斗争。边区党委和第5师师部还任命随八路军南下支队由延安南下的原红2方面军将领贺炳炎返回洪湖任第3军分区司令员,廖汉生任政治委员,同时分配一批南下红军干部到第3军分区工作,指示第3军分区以襄南洪湖为依托,首先以桃花山根据地为基点继续向南发展,创立以洞庭湖为中心的湘北鄂西根据地,并与湘鄂赣边根据地相连接。4~5月新四军第5师经多次作战,消灭当地反动武装,恢复了四望山抗日根据地;扩大了泌阳、桐柏、信确、信随等县部分地区,重新开辟了信(阳)应(山)随(县)边区。
八路军新四军在1945年的春、夏季攻势作战中,共歼灭日伪军16万余人,攻克与收复县城61座,扩大解放区24万多平方公里,解放人口近1000万,把敌人进一步压缩到大中城市周围和主要交通线及沿海重要地区,获得了运动战、攻坚战、城市战斗的宝贵经验,为转入大反攻创造了有利条件。
四、华南游击队加强攻势作战
东江、珠江、南路、韩江抗日游击队的攻势作战1944、1945年,日军为了打通湘桂、粤汉铁路及防备美军在广东沿海登陆,陆续增强驻以广州为中心地区的第23集团军的兵力,由1944年初的1个师、3个独立混成旅增加到1944年底的2个师、2个独立混成旅、2个独立步兵旅。这两年,日军打通了湘桂、粤汉铁路,占领了海、陆丰沿海地区,在华南一度加强了攻势,占领区扩大了。在此形势下,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华南抗日游击队积极打击日伪军,开辟新区。(见附图11)
东江纵队成立后,继续向广九铁路及其两侧的敌人出击。1944年1月袭击了常平车站,歼灭伪军1个连,尔后又连续袭击了东莞、寮步、横沥、宝安等地及平湖车站。2月袭击了林村车站日军的物资搜集队,2月13日奔袭宝(安)太(平)公路的霄边,全歼伪军1个重机枪连。3月袭击了广九铁路的石滩。4月中旬,对港九地区全面出击,先后在大埔、元塱之间和吉坳地区打击敌人,并袭入九龙市区,炸毁铁路大桥。日军遭打击后,图谋报复。
5月7日,驻樟木头车站的日伪军远道奔袭东江纵队领导机关驻地东莞梅塘,东江纵队毙伤日伪军100余人,迫其撤退。
1944年夏,日军进攻湖南。7月25日,中共中央在致林平转广东军政委员会与广东临时工作委员会的指示中指出:“敌阁虽更迭,但对打通粤汉路仍势在必行,你处工作应一本开展敌后游击战争之方针加紧进行”,“凡敌向北侵占之区,只要其有久占意图,即应由你处派出得力干部或武装小队至该区与当地党员取得联系,尽力发展抗敌武装斗争,。。同时敌向北行动,三角洲及其以西地区亦有可能扩大我现有武装,希望广东我党武装能扩大一倍,并提高战斗力”,“在广九市上的武装斗争有成绩,但不宜常做,免致引起敌人对我过多报复和进攻,并妨碍我城市秘密和抢救工作”,还指示与国民党余汉谋部减少磨擦,以利专心发展力量,并与琼崖、潮梅闽西南沟通联系。'中央档案馆:《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4册,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2年版,第297、297页。'
为了贯彻中共中央这一指示,1944年8月,中共广东临委和军政委员会召开联席会议,决定在巩固现有各抗日游击区和根据地的同时,东江纵队应创立罗浮山以北、翁源以南、东江、北江之间的抗日根据地,并向东江、韩江之间(潮汕在内)伸展,然后准备向闽粤边、粤赣湘边、粤桂湘边开展工作;中区部队则首先求得普遍发展,然后向西江、粤桂边及南路前进。东江纵队和中区部队要互相配合,构成对广州的包围形势,将来会台于粤桂湘边。要大力发展武装,到1945年上半年,东江纵队应扩大4倍,中区部队应扩大6倍。
根据联席会议的决定,东江纵队以东芜地区的部队及在增城的部队一部组成北上抗日先遣队,由邹强率领,向粤北挺进,其主要任务是侦察敌人的动向,采取敌进我进方针,相机进入北江。该部由东芜出发,经博罗、从化等地北进,沿途打击日伪,截击日军进攻广西的后续部队,一度解放清远县城。后因国民党军进攻清远县城,北上抗日先遣队乃决定退回增城。
1944年9~10月,东江纵队对部队进行整编,建立支队编制,将部队整编为第1、第2、第3支队,独立第l(即港九大队)、第2、第3、第4(即护航大队)大队,以及北上抗日先遣队。以后又陆续组建了第4~第7支队、北江支队和西北支队。
1944年12月,驻湖南、广西、广东日军相配合,夹攻粤北,1945年1月,日军占领韶关,打通了粤汉铁路,粤北沦入敌手。日军同时占领惠、宝沿海,再次占领惠州。2月10日,中共广东临委鉴于日军订通粤汉线,占领沿海,广东处于全面沦陷状态,为打开广东的新局面,作出开展全省工作的决定:以珠江纵队派出之武工队挺进清远、四会、广宁,打好基础后,继续向连阳及湘桂边推进;以东江纵队第3、第4、第5支队巩固以罗浮山为中心的增城、龙门、博罗根据地,进一步建立南昆山根据地,同时派出武工队北上佛冈、英德、翁源,打好基础后,再向曲江、南雄及湘赣边推进。3月6日,中共中央复电同意这一部署,并指示应“以湘粤桂边为主要发展方向”。
按照临委的指示,东江纵队派出部队北上开辟了罗浮山根据地。5月下旬,广东临委和东江纵队领导机关及直属队进入罗浮山抗日根据地。
战斗在珠江三角州的人民抗日武装,在1943年2月挺进中山县五桂山后,积极向日伪军出击,在战斗中壮大了部队,巩固和发展了五桂山抗日根据地。1944年10月1日,根据中共广东临委和军政委员会的决定,在内部宣布成立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中区纵队,司令员林锵云,政治委员罗范群。
10月中旬,中区纵队主力400余人在林锵云、罗范群率领下,越过日伪区,于新会荷塘西渡西江,抵达新会五区,与中区地下党领导的游击队会合,开辟粤中敌后抗日根据地。11月在鹤山县靖村公开宣布成立广东人民抗日解放军,以梁鸿钩为司令员,罗范群为政治委员。珠江三角洲部队主力随司令部西进后,中山留下的力量比较薄弱,五桂山周围只剩下主力50余人。后将已挺进粤中的林锵云、谢斌调返珠江三角洲,于1945年1月15日,在中山县五桂山公开宣布成立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珠江纵队,以林锵云为司令员,梁嘉为政治委员。1945年春。日伪顽进攻珠江三角洲,珠江纵队难以坚持,乃将一部挺进西江,开辟以广宁为中心的游击区,一部转移到东江与东江纵队会合。
在雷州半岛,1944年春中共南路特委负责人周楠到重庆接受了中共南方局指示,明确了斗争方针,决定组织党直接领导下的独立自主的武装部队。6月在雷州半岛成立雷州人民抗日游击队。并在各地普遍发动抗日武装起义。
1945年1月,成立了南路人民抗日游击队(后改称南路人民解放军,亦称南路纵队),周楠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
在韩江地区1945年7月,在潮(州)汕(头)地区成立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韩江纵队,林美南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谢育才任军事顾问,下辖3个支队,共2000余人。
日军大举进攻湘桂粤赣以来,中共中央积极部署创建湘粤赣边以五岭为中心的根据地,为此命令王震、王首道率领的八路军第359旅南下支队南下,并命令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北上协同行动。1945年6月16日,中共中央指示广东区党委'1945年3月6日中央指示,将广东临委和军政委员会合并,改为广东区党委。该区党委于7月正式成立。',“我党除在华北、华中扩大武装、扩大解放区外,还须在华南利用目前有利条件,迅速建立战略根据地,以便在敌人败退时,我华南武装,能进退有据”,“华南战略根据地不可能以目前之东江地区为中心,依今日敌情及将来变化,均应以湘、粤、赣边区为中心”,“你们应即派遣大的有力部队由负责同志率领,随带大批干部,迅向北江地区发展,直至坪石、南雄之线,扩大游击根据地,以便在数月后和王震、文年生各部打成一片,并接收干部”,“琼崖不划入广东区党委管辖”。'中央档案馆:《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5册,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年版,第145~147页。'
为了贯彻中共“七大”和中央上述指示,中共广东临委于1945年7月6~22日召开扩大会议,决定正式成立中共广东区党委,林平任书记;东江纵队司令部负责研究指导全省军事工作,政治部负责研究指导全省军队政治工作;迅速北进,创立战略根据地。会议期间,7月15日,中共中央再次指示广东区党委:“你们要以极大注意力执行北上任务,派往北面的兵力与干部愈多愈好,并必须有强的党、政、军领导人前去”,希望迅速与王震、王首道部取得电台联系。'中央档案馆:《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5册,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年版,第182页。'
8月4日,中央军委继续来电催促:要用极大的速度向粤北发展。据此,广东区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