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锡小说网

天锡小说网>大唐盗帅杜荷 > 第228部分(第3页)

第228部分(第3页)

“再说什么呢……”杜荷笑着走到了近前,目光落在那盘吸引着两位爱妻的果实上”呆了呆,好熟悉,那粉红的果肉似乎勾动了心底深处的某些记忆。

长乐微笑着迎了上来道:“武家二姑娘送来的稀罕玩意,是什么说不上来,但味道不错,甜甜脆脆的,很是可口,相公尝尝………”

她拿过一块果肉,笑吟吟的喂向了杜荷。他们感情深厚,成亲多年,但并没有任何生分”类似事情,常常出现。

杜荷脑中浮现武媚娘的笑脸姿容,心道:“她回来了?抽个时间去看看,多时不见,怪想念的……”面对长乐递来的果肉,笑着张口含过,“咔……”一咬,整个人彻底的呆住了,心中翻起了滔天巨浪,惊呼道:“过……这是红薯?”,他嘴巴一张,口中的果肉也掉在了地上。

“怎么了?这叫红薯?”,长乐莫名的看着爱郎,与李雪雁互望一眼”彼此眼中皆露着忧色。自己的爱郎向来沉着冷静,这种惊骇的表情是很难见到的。

杜荷不答,上前两步,抓过两块果肉,认真咬着,尝着味道,那种感触确确实实是红薯,而且是淀粉高的红心红薯。

红薯这种农作物在乡下常见,杜荷小时候就在乡下吃过,节假日跑到地里挖几个,在沟边洗了直接生吃,只是后来回到了城里,也就没有机会吃到了,偶尔吃的都走路旁小贩卖的烤熟的。

如今在盘子里盛的红薯,已经去了皮,切成片”故而只觉得眼熟,压根没有想到那果肉会是红薯,直到吃在嘴里,那久违的感觉告诉他果肉正是童年时常吃的红心红薯。

呆了半响,杜荷叫喝了一声:“红薯,了不得的东西,长乐、雪雁,我去找媚娘,哈哈,假若幸运,你们夫君将要立下万世功勋了………”

长乐、雪雁还未反应过来,杜荷的身影已经消失在大堂了”远处隐隐约约传来了杜荷大笑的声音”不明所以。

杜荷眼中闪着异彩,心底完全让可能发生的事情而狂喜。

红薯是他老家人的叫法,不同地区人们对它的称呼也不同,河南人称其为红薯,上海人和天津人称其为山芋,山东人称其为地瓜,江苏南部称其为山芋,徐州地区称其为白芋,陕西人称为红芋,四川人和贵州人称其为红苕,北京人称其为白著,江西人称其为番薯。红薯是宝,它的存在养活了千万华夏百姓,即便是系今也有人称大清王朝为番薯王朝。

这不是没有道理的。

杜荷是历史学毕业,对于这一点有过了解。

那是在万历年间的事情了,万历六年,当张居正以福建为试点,清丈田亩、登记户籍、推行一条鞭法时,来自这个南方省份的消息让他惊诧莫名、悲意顿生:洪武二十六年全国性人口普查时,福建已有八十一万余户,近四百万口,但经过两百年的“生齿渐繁”,这个省份的在册臣民,仅仅剩余了五十一万户,近一百八十余万口。

户口的急剧萎缩,固然出于民间的隐匿瞒报,也折射了这个省份的尴尬境况。令人惊讶的是,又二百余年后,清道光十四年,福建依旧灾荒不断、濒临破产,它的在册人口却达到空前的一千五百余万,增长九倍以上。与此同时,全国性户口也激增七倍左右,达到了惊人的四亿。

这其中的关键就在于毫不起眼的番薯。

这一点有史为证!

万历二十一年”明朝一位叫陈振龙的人从吕宋岛引进了一种叫“朱薯”的农作物,并且在四个月后”引种成功,改名番薯。

且在次年,福建南部遭逢大旱。《漳州府志》记载:“野草无青,禾无收,饿民遍野”。当时福建巡抚金学曾当机立断,晓谕闽南各县广为栽植番薯。短短几个月之后”番薯大获丰收,饥民“足果其腹、灾不为荒”。

只是几个月的时间,番等的存在就解决了一次灾荒,可见番薯之盛。

福建这里隶属岭南,丘陵纵横、红土处处,只有小片平原和盆地可以种植稻米;不仅田狭民稠,并且土地贫瘠、零碎,自从“禁海令”颁行以来,灾荒、饥谨、产米不敷、民生萧条……种种苦难充斥民间,不绝史册。

但因为番薯的存在”饥馑渐渐淡出了福建。

关键在于番薯粗生贱养,即使“地属沙土”也能成活,更不必说丘陵地、红土地了;它浅埋土中,风雨不能侵蚀,兼抗干早;产量极高,上地一亩约收万余斤,中地约收七八千斤,下地约收五六千斤……如此惊人的常量很快成为这个省份此后五百年的民生象征。

也许是因为番薯太过低贱,并不为江南地区接受,成为了一大憾事。

可在康熙朝时,为断绝东南诸省对台湾的供应,清政府下达迁海令。船只、房屋、稻禾一概焚毁之外,沿海居民全部向内地山区迁移,“违者立斩不赦”。在持续二十余年的迁海中”千万难民如同牲畜,眼神灰蒙蒙地走向深山,死亡载道者以数十万计。

就在这种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