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锡小说网

天锡小说网>自己开发app需要什么软件 > 第20部分(第1页)

第20部分(第1页)

时期都曾有过一次抑郁发作,15%至20%的人被诊断为慢性抑郁。正常人的忧郁情绪首先是由一定客观事物刺激引发的,也即是“事出有因”的;其次,这种情绪是短期的,经过自我调节就可以消除(心理医学规定一般忧郁不应超过两周,如果超过一个月,甚至数月或半年以上,则肯定是忧郁症状)。而忧郁症患者的忧郁情绪通常是精神上受到打击后的过度反应,即“小题大做”;也有的是不应有的,即“无缘无故”。自卑、悲观、完美主义者及依赖性强的人较易得忧郁症,这类人格特质是造成忧郁症的主观因素。生活中如遇到一连串的挫折、失落、慢性病等,这些外在条件是引发忧郁症的客观因素。在人的一生中,有三个时期较易得忧郁症,即青春期的后段、中年及退休后、老年人。

忧郁症的核心症状为:缺乏动力、情绪低落、对任何事情都没有兴趣,易疲乏,说话少且音调低、语速慢,动作少且缓,严重时僵呆,但也有时急躁,甚至有自杀行为。忧郁症最常见的情绪、行为、躯体表现有如下九种:一是大部分时间意志消沉,几乎每天如此。内心常常感到空虚、无助、悲伤等,外在表现为易伤感、爱哭泣等,青少年表现为情绪的莫名其妙的急躁、烦躁。二是一天中的大部分时间内,对所有的事情明显感觉兴趣不大或根本不感兴趣,几乎每天如此。三是没有节食却体重明显下降,或体重增加(例如一个月的体重变化超过5%),或食欲增加,或食欲降低,几乎每天如此。四是失眠或者嗜睡,几乎每天如此。五是激动不安,或者反应迟钝。六是疲劳或者无精打采。七是感觉自己或自己的生存环境一无是处,或是感觉过多的、不恰当的内疚。八是思考或集中注意力的能力下降,或者经常犹豫不决。九是反复想到死(不仅是对死亡存在恐惧),反复出现自杀的念头而没有明确计划,或试图自杀,或有明确的自杀计划。

“焦虑症”。当今是一个到处充满竞争的世界,不可预知,不好把握的事情太多,生活不稳定、心灵不安静,人们遭受着内在和外在的双重压力,“焦虑症”患者正呈不断上升的趋势。据心理学家统计,有50%左右的人均有一次以上的临床焦虑症的经历。当一个人面临真实危险时出现的适度紧张、焦虑是正常现象,是一种积极的情绪反应。而焦虑症患者通常对事件的危险性过度夸张,或者其担心的前提是错误的、幻想的和不真实的,对不该害怕的事情总是心有余悸。“恐惧症”则是指一种以过分强烈或不必要地惧怕外界某些客体或处境为主的神经症。患者明知恐惧过分、没有必要,但就是无法控制。一般恐惧发作时往往伴有显著的焦虑症状,其恐惧的程度与实际危险不相称。病人极力回避所害怕的客体或处境,有反复或持续的回避行为;或是带着畏惧去忍受。恐惧症患者的害怕对象主要为某些特定环境,如广场、密室、黑暗场所、拥挤的场所、交通工具(如拥挤的船舱、车厢等)或者其他特定物体或情境所引起的单项恐惧,如动物(昆虫、鼠、蛇等)、高处、黑暗、雷电、血、外伤、打针、手术或尖锐锋利物品等。 。。

从生理疾病来认识“情绪疾病”(2)

根据恐惧的对象不同,“恐惧症”患者可分为社交恐惧症、物体恐惧症、疾病恐惧症、场所恐惧症、动物恐惧症等。社交恐惧症表现为,患者对自己在公共场合出现情绪紧张、脸红等症状感到焦虑;不能正视别人的视线,否则就感到非常难堪,以致无法集中精力;担心自己的面部表情会引起别人的反感,并且对此惶恐不安;严重时,回避与人接触,厌恶一切与人交往的活动。动物恐惧症表现为对某一类动物的恐惧。场所恐惧症表现为对特异处境的恐惧:如高处、黑暗、幽闭、学校。疾病恐惧症表现为对癌症、梅毒、结核、心脏病等疾病的恐惧。

“焦虑症”与“恐惧症”患者的认知特点是倾向于对通常的一般情景做出威胁性甚至是灾难性的解释,如稍有胸闷,就认为是心脏病发作;一次生意没有做成;就认为自己一辈子没有希望了;讲错一句话,就认为自己笨,不敢再多说话或与他人接触;等等。“焦虑症”和“恐惧症”共同的实质都是回避现实。从心理学的观点来说,回避有两种:一是回避客观的现实,二是回避内心的现实。一般来说,你越怕的东西,就越是你的弱点所在,就越可能出现回避行为。然而回避只会加重你的恐惧,丝毫也不会解决现实问题,因而,焦虑和恐惧将持续出现,并且还会出现植物神经亢进、肌肉紧张等植物神经紊乱的症状。

“焦虑症”和“恐惧症”患者的症状与表现是紧张不安、易激惹、烦躁、恐惧、过度警觉。由于所害怕的“危险来源”往往是不真实的,因而就不可能产生有效的应对。时常感到最坏的事即将发生,常坐卧不安,来回走动,无目的的动作增加,整天提心吊胆,心烦意乱,对外界事物失去兴趣。严重时有恐惧情绪,对外界刺激易出现惊恐反应,常伴有睡眠障碍和植物神经紊乱现象,如入睡困难、做恶梦、易惊醒、面色苍白或潮红、易出汗、四肢发麻、肌肉跳动、眩晕、心悸、胸部有紧压感或窒息感、食欲不振、口干、腹部发胀并有灼热感、便秘或腹泻、尿频、月经不调、*缺乏等。

“自恋症”。希腊神话传说中,有一个名叫水仙的美男子,他不爱任何一个女人。有一次, 他在一处山泉饮水,见到水中自己的影子时,便对自己发生了爱情。当他扑向水中拥抱自己的影子时,灵魂便与肉体分离,化为一株漂亮的水仙。从此,人就有了自恋情结。按照精神分析学的解释,“自恋症”起源于一种由自卑感的压抑而造成的防御心理。自我不能以正常方式满足成就动机,就采取了封闭的过度关注自我的外在评价的种种虚幻形式,如名气、赞美等,来实现自我心理的安慰,有时会把是否得到他人的关注视为行动的唯一理由。自恋者经常会没有来由地关注比自己名气大的人,暗地里形成一种和偶像结为一体的虚幻感。当这种感觉遭到否定,比如追星行为遭到打击,或是偶像遭遇丑闻失去可攀附的理由,他就可能会转为对偶像的极度仇恨乃至人身攻击。

有“自恋症”的人,只认为直接影响到自己的那些事情是现实的和重要的。我的思想、我的意见、我的情感,这些都是现实的。那些不属于我的事物,则都是无关紧要的,没有什么意义的。一个极端自恋的人,甚至无力觉察外部世界正在发生着的一切。这样的人时刻坚信:我绝对正确,永远不会错!如果别人不相信,他就千方百计找理由让人相信。他陈述理由时自信的程度与自恋的程度是成正比的。

从生理疾病来认识“情绪疾病”(3)

希特勒就是一个典型的自恋狂。在他的一生中,除了他自己以外,他对任何事情都不感兴趣。对于他母亲或朋友所关心的事情他都兴致索然。他几乎没有感情,因而他也没有真正的朋友。他生活在自我的世界里,处于完全与世隔绝之中。他只关心他自己,他的计划、他的权力和他的愿望。

笼统地说,人的“情绪疾病”是理想和现实之间的冲突制造的心理困境及面对这种困境的无助的心理状态。个体欲望与社会压力之间的冲突是种种“精神疾病”不可或缺的条件。人渴望实现理想的自我,但理想和现实之间又布满了不确定性及种种变革的要求。往前走,没把握、不安全;维持现状,没自尊、不甘心;怎么做都有解不开的心结,“情绪疾病”就生长起来了。就像一个饥饿的人渴望食物又不敢食用,因为他担心食物有毒。人会有生理疾病,也会有心理疾病,这已经成为人们的共识了。但落实到生活中,人们对心理疾病的认识及重视程度还有相当的差距,特别是“有病”求医的意识还相当淡薄。事实上,“情绪疾病”对一个人生存质量的影响是很大的,而且治疗的难度也很高。“情绪疾病”和生理疾病一样,需要及时诊断治疗,需要专家的帮助。当然,患有轻度“情绪感冒”的人,也能够通过自我治疗而痊愈。

“心病”自然需要“心药”。对于处于飞速发展的现代社会的人来说,首先必须正视这样一个现实,就是不确定性和变革已经成为现代生活的组成部分,然后要坚信自己有管理变革和不确定性的能力。现实和理想之间总是隔着一道“鸿沟”,老是站在“鸿沟”边上徘徊,不是躁出病来,就是吓出病来,总之是会患上“神经病”。而一旦迈出第一步,投入到填平“鸿沟”的工作当中去,马上就会有完全不同的情绪体验。就像一个人准备蹦极,站在高台上越往下看,心越紧张,胆越小。一咬牙跳下去,心胸刹那间就被打开了,一下子变得开阔爽朗。毫无疑问,蹦极是要有所准备的,填平“鸿沟”也是有方法步骤的。下面就简要介绍一下填平“鸿沟”的五个步骤:

步骤一,明确自己的理想。想清楚自己的目标究竟是什么,把它准确地表述出来。

步骤二,想象自己理想实现后的情景。描绘到达“彼岸”后的景致,确认自己心驰神往。

步骤三,评估自己的现状。分析自己实现理想的有利条件与不利因素,坦诚面对现实的自己。

步骤四,分析面临的鸿沟。确认鸿沟的深度与宽度,研究如何穿越鸿沟。

步骤五,勇敢地采取行动。保持全神贯注,定期评估取得的进展,及时做出必要的调整。

需要说明的是,这里说的理想、目标并不仅限于事业,也包括人际关系、精神生活等方面。

从情绪“健康”来认识身体健康(1)

人的情绪健康与身体健康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互为因果的。《黄帝内经》中有一句话,叫“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就是说当一个人的心情处在一种平静怡然状态的时候,气血就会正常地运行,身体就会感到轻松而有力量。身体强健舒适,情绪就更好,心态就更平稳。反之,当一个人的情绪出现异常变化的时候,就会使得气血逆乱,进而导致疾病。疾病缠身,情绪更加低落,心态就容易失衡。中医是讲究养生的。中医理论认为,人的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志,是与人的身体健康密切相关的。“养生”一词最早见于《庄子·内篇》。养生包括了两个方面的内涵:一是如何延长生命,二是如何提高生命的质量。养生学是对个体的生命历程进行管理的学问,一个人要管理自己衣食与财富,也要管理自己的情绪与思想。养生当中,最核心的是养心,也就是有效管理自己的情绪。

肝与怒相关。肝主怒,怒伤肝。肝不好的人爱发脾气,爱发脾气的人易伤肝。很多有肝病的病人,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爱发脾气。原因在哪里呢?因为肝主怒,肝经热的人动不动就发火。当一个人觉得近一个阶段常常无缘无故地发脾气,特别容易生气的时候,最好去看中医,让大夫帮助调理一下。有很多疾病,都是从量变到质变的。处于量变阶段的时候,不容易被发现。因为如果找西医去检查,从理化指标上是看不出明显异常的。比如说有的人生气以后,觉得特别不舒服,头也疼,脑袋也胀。可是到医院去检查,西医说你没有病。但是你就是不舒服,如果这时候你吃一点平肝降逆的药,用中药调理调理就会慢慢好起来。

女士在“例假”前后的一段时间内容易烦躁、爱生气。这是因为女士是以血为主,以肝为先天,当来“例假”的时候,由于血要往下行。血行于下,而气浮于上,气血就不平衡。气有余便生火,就容易生气发怒。所以,女士在来“例假”的前后,应注意调节自己的情绪,既不要过怒,也不要郁闷。过怒和郁闷都不符合正常的生理状态,时间长了,就会产生疾病。

不过,生活中难免有不如意的事。如果恰好遇到了让人生气的事情怎么办呢? 当一个人怒火中烧的时候,肝气则非常旺盛。如果肝气发泄不出去,就淤滞在里面了,淤久了就会化热。这个时候,需要有个发泄的对象。这个对象可以是亲近的人,也可以是拟人化的物,或者是虚拟的网络空间。比如在日本的一些企业,就设有给员工用的“发泄室”,里面有模拟企业管理者的智能人。在这里面,被管理者可以以怒骂、申辩,甚至以拳脚相向等方式向“模拟管理者”发泄自己的愤怒。现在,在网络世界里,有许多虚拟空间,如果恰当利用,对调适个人的情绪是有益的。怒气过量时最有效的排解方式是由怒转悲。如果一个人要是被他人气哭了,或者能够对着虚拟的对象大哭一场,就不会有什么大碍了。因为悲与肺相关,当人哭的时候,肺气就旺盛起来,就把肝气平下去了。肺和肝对应的五行是木和金,它们之间有相互制约的关系。人哭过之后,心里就会舒服一些。

心与喜相关。心主喜,过度兴奋则耗散心力。喜就是高兴、快乐。我们都说心花怒放,没有说肝花怒放的。人逢喜事精神爽。心中有喜事,心劲就足,身体就有力量。足球比赛中,先进球的一方就比较高兴,可能会有超水平的发挥。也有过于兴奋的,就会导致上半场精力耗散过大,下半场无力支撑,被对方翻盘。人在情绪激动的时候,心跳加速,呼吸紧张,容易疲劳。所以说,过喜则气散,适度才好。有的老年人身体弱,尤其是心脏不好,却整天盼着孙子结婚娶妻。终于等到这一天,老人那个乐呀,乐得合不上嘴。可是,第二天却迟迟不见老人起床。打开房门一看,老人已经升天了。老人太高兴了,把本来就有限的心气耗散尽了。所以,高兴是件高兴事,人活一天就应该高高兴兴地过一天。但是过度的高兴,也可能转化为坏事。乐极生悲的事也是常见的。

从情绪“健康”来认识身体健康(2)

脾与思相关。脾主思,就是说一个人思虑过度,脾胃就会出现问题。经常用脑子的人,特别是具有悲观色彩的人,其脾胃功能都比较差。因为我们正常情况下都是一日三餐,吃完饭的时候,人的气血都要往胃部集中,以增强消化系统的工作能力。如果这时候你仍在思虑问题,那么,血液就拿不出“兵力”去支援胃部的消化工作。短时间内,脾胃还可以自我克服困难。时间长了,脾胃的功能就会受到影响。

大家知道,专业司机特别是开长途的老司机大都有胃病。这是因为司机只要往汽车驾驶座上一坐,就必须集中精力,血液自然就往大脑里走。血老是在脑子里工作,胃里的血液就不足了,吃进的食物就得不到充分的消化,时间一长,胃里的病就出来了。最典型的就是胃溃疡、胃下垂之类的疾病。所以,中医说忧思伤脾,思则气结。

肺与悲相关。肺主悲,过悲则伤肺,肺病则易生悲。怒伤肝,忧伤肺。整日愁眉苦脸、郁郁寡欢的人,往往会染上肺病。林黛玉日日悲伤、天天流泪,哭着哭着,肺结核就找上门来了。有肺病的人,也比常人更容易生出一些伤感来。因为肺和悲是相关联的。肺气不足的人,往往“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如果这样的人正好是个文人,就会吟出些“戚戚惨惨戚戚”的悲凉情致,不仅弄得自己不痛快,还引得许多后人一再地伤心落泪。而肺气足的文人则不然,像刘禹锡就说:“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