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一定要坚持下去,3年后我们一定会有3000万的用户。”
会喊口号的人很多,而周韶宁是个用行动来做口号的人。他将自己的工作风格比喻为“上蹦下跳”。在他看来,一个人必须敢于行动,蔑视困难,才可能实现目标:“必须相信,解决问题的办法永远比困难多。”
在行动之前,事实上,每个人都会盘算成功和失败的可能性,不然行动就可能非常莽撞。但如果我们不能把握一个尺度、一个分寸,一个火候,没有学会不能因噎废食,就会如古人所说:“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许多人在现实生活中,就是因为过分求全责备,过于追求“万无一失”,结果不是时机被耽搁,就是自己吓死自己。
(3)习惯上的拖拉成性
托马斯·爱迪生曾说:“世界上最重要的东西就是时间,拖延时间就是浪费生命。”
许多人都有缺乏时间效率的拖延习惯,譬如“我才刚刚读大一,离毕业还有几年,先玩一年再说”、“再过一天再做吧,事情太多了,我需要休息下”……这是我们经常听到的话。其实有些人说这些话的时候,也许正处在忙碌的状态,但这种忙碌并不是因为别的什么原因,而是因为此前他做了太多无关紧要的事。当一个人让“办事拖拉”成为自己习以为常的方式时,通常都是各方面响起警报的时刻。对于整个人生来说,一拖再拖,结果当然就是一事无成。
快就是胜利
江南春毕业于华东师大中文系,读大三时就涉足广告代理业并创立了永怡广告公司。2003年,在广告行业摸爬滚打10多年的江南春深感传统媒介代理行业扎堆竞争的惨烈,决定另辟蹊径,走“分众”之路,打起了楼宇电视广告的主意——在电梯里安上液晶电视屏。结果这个不起眼的生意竟然得到了热烈追捧,他很快得到了来自软银中国第一笔50万美元投资,但同时竞争者也出现了——风头最劲的是同在上海的聚众传媒,做的是一模一样的生意。
这场针锋相对的战争,最终以分众传媒收购聚众传媒而告终。而江南春在竞争中取胜的法宝很简单,只有一个字——绝不拖延的“快”。这个“在电梯里或楼道里安几块电视广告屏”的商业模式,毫无技术性可言,拼的就是谁的速度快谁就能赢。2004年4月参与联合投资分众传媒1250万美元的红杉中国基金创始合伙人张帆评论说:“因为行业竞争壁垒不是很高,聚众在追赶你,其他企业随时可以加进来,只有往前冲,才能把这个做好,所以我们后来就给他制订非常严格的、细化到每周每日的销售目标。”
2005年7月,分众传媒还以最快速度登陆美国纳斯达克股市,成为海外上市的中国广告传媒第一股。依靠抢先上市和融资带来的资金优势,分众传媒最终在与聚众传媒的合并中占据优势——他们去收购对手而非被收购,也成为了楼宇广告中无可撼动的巨无霸。 。。
第6章 高效行动(4)
很多人之所以最终没有成功,不是因为没有计划,而是过分迷信计划,忽略执行,最终成为教条主义和书本主义。这也就是人们感慨“秀才造反,三年无成”的原因。
人的一生,总有种种的憧憬、理想、计划,总会进行各种沙盘兵棋的推演。但是,有憧憬而不去抓住,有理想而不去实现,有计划而不去执行,没有任何行动,一切方案都是废纸一张,一切希望都是幻想一场。甚至可能是:你计划越多、策划越多、思考越多,意味着投入的智慧和时间成本越多,同时也“白用功”和“亏本”越多。计划永远跟不上变化,重要的是到了一定的阶段,你就必须开始行动,并且要快和及时。
把握机遇,就是及时行动
没有及时行动造成的遗憾
2001年,互联网经济低迷,搜狐股价降到1美元以下,做互联网企业的人个个灰头土脸,以为世界末日到来。而信中利投资公司的总裁汪潮涌迅速与合作伙伴逆流而上,从高盛、英特尔手中收购大量搜狐股票。后来寒流过去,搜狐股价大涨,汪潮涌得到了不亚于搜狐早期VC的投资回报,这正是汪潮涌投资的得意手笔之一。对此,他总结:这次之所以能够当机立断,是因为过去有过没有及时行动而错失良机的教训。
1998年,正值搜狐公司融资最困难的时刻,张朝阳先后跑了美国五趟,才找到20多万美金。张朝阳和汪潮涌也是熟人,一起吃饭的时候,汪潮涌已经决定,“我个人可以给你投资30万美金。”但是,后来跟汪潮涌一起准备投资的合作伙伴,出于谈判压价等原因故意拖延。结果,急缺资金的搜狐选择了英特尔和IDG融资。这也成为汪潮涌投资生涯当中一大遗憾,因为当时如果投入30万美金,就大约能得到搜狐股份的5%,而等到搜狐上市退出,这30万美金可以变成上千万美金。
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认为:“最有希望的成功者,并不是才干出众的人,而是那些最善于利用每一时机去发掘开拓的人。”
把握机遇,就是及时行动。
几千年前,韩信灭齐之后,威名和人气达到巅峰,手握强大的军队,并且处在坐观刘、项交战的“渔翁”位置上。谋士蒯通劝他自立,曾如此说道:“夫功者,难成而易败;时者,难得而易失也。时乎,时不再来!”韩信不听,若干年后,君逼臣反,刘邦夫妇和箫何设下圈套谋杀韩信。这就是著名的成语“机不可失,时不再来”的来源。
把握机遇,关键在于在做好准备的基础上善于审时度势。
时机不到致使“改革”失败
现任中国安永华明会计师事务所董事长的葛明1995年从香港调回北京担任中华会计师事务所总经理。当时,该所希望在改革的“春天”,借鉴西方企业管理制度,有所“改革”,迎来跨越式的发展,而具有国际视野和海外工作经验的葛明可谓众望所归。但是,当葛明按大家的期望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时,却遭到了许多人的抵触,用他自己的话来形容:“我几乎一夜之间从众望所归变成了众矢之的。”
事实上,葛明的改革、方向、理念、措施都没有错,他也没有忘记结合中国的国情,但问题出在时机未到,所以他把握的其实不是机遇:“许多今天看来非常正确的主张,当初都遭到非常多的争议,许多矛盾随着时间的推移,也都会迎刃而解。但你所能做的,只能是耐心地等待。”
古人云:时也,势也,命也。
什么是时?什么是势?它就是我们行动的方向。
宏观层面的时势,就是时代、社会、国家的发展趋势;其次是市场、行业的演变发展;再次是人生大阶段发展的方向、周围环境的变化;最微观的则如你个人行动把握的分寸与火候。审时度势,就是要能看到时代的趋势、政策的方向、市场的空白、行业的热点,然后抓住个人发展的机遇。
在我们研究的数百位成功者当中,许多成功者都把树立正确的方向当作行动的根本要素。譬如西门子公司,每个部门都有GM和CM,都没有一个绝对的领导,最高的领导旁边永远有个监督者,如果CM不同意,GM就没有办法实施任何决定,哪怕是很好的决定。西门子中国有限公司副总裁王春岩如此解释说:“我们在非常快的发展当中,面临对非常强的竞争对手,大家都认为我们的这种做法很浪费时间,认为很官僚。这种做法有时候是很浪费时间很官僚,但是你知道,如果你跑路跑错方向的话,跑得越快,效果越差。” 。 想看书来
第6章 高效行动(5)
当然,称得上善于把握行动方向者,通常也都是善于高瞻远瞩和审时度势的人。
李彦宏的创业七大招术
百度创始人李彦宏在我主编《创业中国》时,曾接受采访谈自己的创业心得。他将其归纳为七招,其中第一招就是“向前看两年”:
第一招:向前看两年
第二招:少许诺,多兑现
第三招:不需要钱的时候借钱
第四招:分散客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