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这笔钱,第六代战斗机最快要到二零四五年底,也就是二零四五到二零四六财年度才会列入装备计划。
有了这笔钱,意味着第六代战斗机能提前一年上天。
在谁也不知道世界大战将在什么时候爆的情况下,提前一年获得新式战斗机,绝对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当时,还有大约二千二百亿元用于扩充军事基地的容纳能力。
别的不说,横滨港就因此在两年之后,成为了中国在西太平洋地区最大、也是最为重要的前沿战略港口,而浩洋港、加勒港、瓜达尔港、那霸港与舟山海军基地都得到不同程度的扩建。还有八座海外空军基地、四座海外陆战队营地、四座海外陆军基地也得到了足额基建拨款。连当时刚刚租借给中国的苏比克湾也开始大兴土木,在三年后成为了一座综合性军事基地。
很多人在评价牧浩洋的时候,都记住了他在战场上立下的赫赫战功,却没有记住他在军事基础建设上做出的重大贡献。
从某种意义上讲,牧浩洋在二零四四年做的事情,为中**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甚至可以说,如果不是牧浩洋在二零四四年的英明决定,花数千亿元去增强军事基地与军事工业的基础设施,那么在随后爆的第三次世界大战中,中国肯定无法爆出远远过美国的战争潜力。
即便是牧浩洋本人,也认为他在二零四四年做的事情最为重要。
当然,在二零四四年,牧浩洋先要考虑的还是对印战争。
作为总参谋长,牧浩洋没有想过去指挥这场战争,毕竟他已经在战场上立下了足够辉煌的功劳,军事指挥才能已经得到了承认,即便再打一次胜仗,也不会带来更多的荣誉,反而会耽搁他人前程。更重要的是,牧浩洋非常清楚,即便第三次世界大战在他担任总参谋长期间爆,他也不可能独自挑起大梁。中**队需要一名无往不胜的统帅,更需要大批常胜将军。
正是如此,六月初的时候,牧浩洋正式向黄瀚林提名,让戚凯威担任对印作战总指挥。
结果却大出他所料,黄瀚林直接驳回了牧浩洋的请求,而是任命他为总指挥,并且由他全权任命各级指挥人员。
这让牧浩洋非常恼火,甚至让他觉得,黄瀚林在故意给他制造麻烦。
别的不说,戚凯威对这个位置觊觎已久,他显然不会知道这是黄瀚林的安排,就算知道了也会认为是牧浩洋影响了黄瀚林。虽然牧浩洋与戚凯威的关系非常不错,加上黄峙博还经常请两人过去喝茶,但是真要闹出矛盾的话,两人说不定会斗得你死我活,而这绝对没有任何好处。
问题是,牧浩洋无法改变元的决策,而且黎平寇也支持由他出任总指挥。
在没有办法的情况下,牧浩洋只能任命戚凯威为地面作战总指挥,并且在昆明建立地面作战司令部,全权任命指挥人员,并且全权负责地面作战行动。母祁铁仍然是空中作战总指挥,司令部也设在昆明,配合与协助戚凯威。在周渝生拒绝之后,牧浩洋只能任命章玉廷为舰队作战总指挥。
至于他自己,则留在总参谋部,担任名义上的总指挥,负责协调工作。
第六十章精锐之师
在牧浩洋安排指挥机构的时候,陆军与空军的换装工作也开始了。
先换装的陆军部队是部署在重庆的第十三集团军,该集团军也被戚凯威选为对印作战的头号部队。
这里,不得不提到腾耀辉担任总参谋长期间做出的最大贡献。
事实上,这也是黄峙博想做,却没有做成功的事情,即用战区制替代军区制。
从性质上讲,两种制度的本质区别就是军队的职能。军区制,最主要的职能就是维护国内稳定与保卫国土,属于典型的战略防御型军事结构。战区制的主要职能是捍卫本土与维护国家利益,属于典型的战略进攻型军事结构。
可以说,用战区制取代军区制,正是中**事力量战略转型的关键所在。
从某种意义上讲,由黄峙博起的军事改革,就是要把中**队打造成一支战略进攻型军事力量。
当然,这也与中国的战略转型有关。
在黄峙博之前,中国的主要利益在国内,即以本土防御战略为主。在黄峙博担任总参谋长期间,中国的海外利益逐步提高,急需一支具备战略进攻能力,能够在世界各地维护国家利益的军事力量。
可惜的是,如此重大的军事变革,仅仅十五年肯定不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