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婴没有回答,他的目光已被草丛中的一块石碑吸引。三尺石碑覆地,上刻:“竹庐程逸,龙武回牙,战死之地。”
这碑自是柳相所铺,秦骑叹道:“程、回二城主的忠心,即使是禽兽也能感动啊!”
彭祖冷哼一声,道:“柳相为二位城主立碑,不过是为防下属出现叛徒而已。凭他有什么资格颂忠魂?”
九婴想起宫变之后,柳相对手下诸多功臣的排挤屠戳,心道:“疑心怎可以换来忠心?”
梅真儿凝望石碑,已是泪流满面,对军士道:“取王旗!”
五丈高的王旗大旌出现在清凉山顶,整座山的数万战士都停下手来。
梅真儿从三名健壮军士手中接过大旌,俏然而立。她的轻衫白裙随大旌上的黑色风兽尾随风而动,象征着力量的王旗与代表着美丽与希望的女王浑然一体,万军尽数震住。
九婴微微蹲身,帮着梅真儿将碗口粗的大旌向地上插去,他双手交替,无声无息中已将王旗深入土中七八尺。秦骑等人在边上看了,都是暗自心惊:“九婴的修为又有进境!”
梅真儿感激地对九婴一笑,随即在大旌边朗声道:“程、回二位城主和五百近尉的血不会白流!我在此诏告清凉,必诛柳相!”
她声音清朗,众军又肃静异常,竟是声传遍野。众军齐呼:“诛柳相!诛柳相!”声闻十里。风兽快骑同时向四方疾驰,十天内,已将梅真儿收复清凉山的消息传遍全境。
九婴、秦骑等人的心情无比凝重。柳相大军已经开拔,就前次十六万大军攻打并浪的规模,此次军力是在柳相盛怒之下,更不可小视。而清凉山四坡平缓,风兽可直接奔驰而上。一旦开战,攻守态势仅比平原对决略好。
但收复全境的行动就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若收复清凉殿而再次退兵,将会使并浪军在全国的信心一落千丈,到时再谈光复之事就难上加难,几无可能了。
慈缘儿则是另一番心事:“谁说真儿只是柔弱可人的女子?她此时气概,远非缘儿可比。也只有她,才配得上九哥……”
秦骑随即自宫中提出伏姬,拖至大旌之前。伏姬知死期已到,全身发抖,两眼望着众人,却说不出话来。梅真儿还待要责问几句,秦骑已扯住伏姬发髻,刀头一抹,如杀鸡宰羊般,将伏姬颈血喷在王旗旗杆上。
※ ※ ※
以伏姬之血祭旗后的第二天,哨探军报再到:“言横、杰奴领兵二十万,十日后便抵清凉山。”
九婴骂道:“我原指望言横老贼来得快些,不想他谨慎至此!”若柳相军的行军速度快,则说明是精骑快攻,届时凭着弩石优势,还可以挽回些劣势。但言横的速度如此之慢,必是装备齐全、粮草充足的军队。
秦骑自然明白九婴的意思,道:“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并浪军也不是土捏的。”
并浪军只有挖壕筑墙,严阵以待。
到得第三日上,清凉山西面尘土飞扬,看不清来军情况,但看风兽激起的白尘和声势,人数不下七八万。
九婴等人登顶而望,讶异道:“柳相精骑竟来得这么快?”心下反有喜意,让敌人分批进攻,总比集结全军再行进攻要好些。
尽管如此,远驰而来的军队仍有并浪军的倍半之数,清凉山顿时剑拔弩张。
待数万风兽骑兵驰近,众人才看出这支军队衣甲不齐,兵刃更非军中定制。军探来报道:“城主左文率八万民众来援!”
梅真儿大喜过望,想不到攻占清凉山的讨逆诏一下,竟会有这样的效果。九婴、秦骑等人更是振奋异常。唯一头疼的,就是负责军需的慈缘儿。
而当九婴和秦骑来到这八万援军者中时,那点振奋也荡然无存。
左文是好不容易将他们约束住的,这八万援军者已有了民军的建制,是以才能成一个队列。显然,左文在竹庐花了不少功夫。
这些民军不但衣甲不齐,且兵器拙劣,更不用说阵法调度,连小队内的配合都没有训练过。秦骑道:“只要有五千人,我便可以杀散这些乌合之众。”
彭祖有些担心:“如果在对阵之时,这些民军把我们自己的阵法冲乱,那就惨了!”
九婴无奈的叹口气,随即强迫自己振作起来,'奇‘书‘网‘整。理提。供'道:“用兵是多多益善。这些民军自有这些民军的用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