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连杀二十多人,最后发现嬴政把赵姬接了回来,这些大臣可算是舒坦了。
当初嬴政忍得有多憋屈,现在他就能有多恣肆。
原因是,他这王位来的本就名正言顺,此前是权臣作乱。
现如今,大大小小的叛乱,胞弟嬴成蟜连一点声浪都没激起来就因为靠山夏太后的病逝而逃亡国外,随后身死。
嫪毐之乱也早有预料,有惊无险。
现在唯一对他有威胁的就只剩下他的仲父,相国吕不韦。
要治吕不韦,那可有太多由头了。
而最好用的一个就是,大叛臣嫪毐,乃是吕不韦的门客,又是他进献给太后赵姬。
光是这一条,就够吕不韦脑袋落地了。
好在吕不韦这些年豢养宾客无数,许多都在他的安插下在秦国境内做臣。
在他们的劝解说情下,吕不韦并没有被当场抓获。
但嬴政自然不可能放过他。
……
【秦王政开始清算佞臣。】
【在他的引导下,前些年外国间谍入秦,最终以修建郑国渠为名消耗秦国国力之事被他翻出。】
【嬴政以此为由,欲要逐尽各国宾客。】
【吕不韦惊骇,他能活下来全靠自己这些年结交的六国宾客,若是他们被驱逐,自己必然没有活路。】
【而此时,一名名叫李斯的外国宾客站出,一篇《谏逐客书》洋洋洒洒,论证秦国之强盛,与秦国兼容六国之人才密不可分,切不可因噎废食,逐尽宾客。】
【嬴政并未因其书与自己如今的目的相左而无视此书,而是认真研读之后,决定留下各国宾客,并且重用李斯。】
【而在殿堂之上,他拿出此书,问道:“各国宾客前来事秦,是事我这秦王,还是事吕相国?”】
【满殿大臣跪拜:“臣等自然是忠于大王!”】
【是日,吕不韦罢相。】
嬴政虽然才刚掌权,然而君王之气已然尽显。
在他的逐步逼迫之下,吕不韦被迫罢相。
如此一来,当初的三方势力,如今尽数消亡。
然而,他却并不准备就这么放过吕不韦,而是准备更进一步,最起码也要把他流放到其他地方去。
毕竟,吕不韦经营多年,在国内势力根深蒂固。
不把他驱逐出去,不方便自己完全执掌朝政。
单说吕不韦罢相之后,嬴政把他驱逐出城,令他去到自己的封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