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没想过,有一日咱家居然不舍得卖酒。
因为好不容易攒下些要运向府城的,没想到县里那面插了一脚,搞得府城那面又会不够用啦?
所以必须要加大量了。
科举榜单出来前,要攒下大量的酒。
秀花不知道的是,这才哪到哪,她的花清酿即将要四面开花。
县城,墨竹截住了朱兴德:“听说你回来好几天了,来了怎么不去县衙转转?”
“怎么了?”
“我们少爷给你拉的单子,运酒。”上面赫然是,边境驻军预定酒的单子。
第二百三十四章有一种孝顺叫作给钱
杏林村老朱家,阔气的一排大房子上面,几口大烟筒呼呼地冒着黑烟。
现在老朱家的大门,日日大敞四开。
院子里,总有许多人在来回走动。
一会儿有几人喊着口号,用绳子捆着送存酒的大缸,嚷嚷着摆在哪里。
一会儿有会木匠活的村里人,进院送新打出来的木酒桶。
此时,朱老爷子正坐在堂屋大饭桌前,桌子上摆着四五个本子、毛笔、墨汁、一个饭碗。
用饭碗里的清水洗笔。
他给干活的人结完帐,才歇口气。
朱老三媳妇李氏进屋问道:“爷,咱家那些新簸箕堆在哪里?”
朱老爷子回忆一下,想起来簸箕是堆在他住的那屋:“在我那屋箱子上面戳着,去取吧。”
最近老朱家重新修整一番房子,以前放物什的地方都弄乱了,再像以前那般找东西,已经找不到了。
屋里、尤其是那几间偏房和仓房,直到此刻还有粉刷和石灰粉的味道。
要说,朱老爷子活这么大岁数,还是头一次见到这般修葺房屋的。
人不够、活太多,不再是慢慢修整。
而是呼啦来大一帮人,像猪羔子抢猪槽子里的饭食似的,你一槽子,我一锹的,只几日下来,就使得整个朱家大变样。
几间偏房和仓房地面重新用砖铺的,还在每间屋子里都摆放着小石磨,只新打的石磨,家里就足足有八个,不算自己家里原本的大磨盘。
每间屋地中间有一块大圆形空地用来拌酒糠,单独酿酒打的锅台和家伙什木甑更是数不清,连着用来酿酒会用到的木绊子,都是从村里各家各户收上来的。
因为家里着急木绊子,且还要大量使用,不得不花钱买。
小孙子说了,对于酿酒生手来说,不能用柴火,柴火烧起来的热度不够用,尽量用粗细一致绊子,这样小孙子那外婆来教酿酒能省事。
这么说吧,为酿酒,不提那些订做木甑的讲究,家里连根木绊都是有说法的。
比方说柈子要劈多粗、什么样的木头好烧,那是按照一定要求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