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们敬重新知县的同时,新知县对待她们也没什么官架子,想必将来一定会是老百姓的好官。
永甸县的苍天终于亮堂了些。
白玉兰和小麦要离开县衙后院,左撇子在前衙也感叹了起来。
没错,他也要走了。
左撇子万万想不到,他竟然能有一天来回穿梭官衙牢房。
他现在都能回村显摆,他知晓哪个牢间条件好有窗户,蹲进哪个牢间里条件刻苦,还有哪些刑具都是怎么用的,有能给手指头夹成断指的,还有板子带木刺能给人拍的屁股稀巴烂。
总之,这地方,老百姓上门敲鼓都要挨打,他却如履平地,而官衙里的那些刑具,他就是用不着。要是能用到,他都能自制。
真是开了眼界。
……
新任知县和朱兴德对话如下:
“其实你岳母和你妹子是可以留下的。”
朱兴德笑着回绝了,听话听音,知道大人心里是念着咱家人这些日事无巨细的照顾,这就可以了。
“谢谢大人,家里有病人、有老人、有三岁的小孩子,还有大着肚子的,属下的小妹夫还要接着科举,也需要人照料。另外,家里还要酿酒,更是离不得人。”
明明离不得人,却举家出动来了。
“你家还酿酒?”
“是的,大人。”然后朱兴德就不说了,都不带多介绍的。
“回头送来两坛。”
至于想留下白玉兰和左小麦继续做饭的事情,新任知县也就没再说什么。
更没提出给赏钱。
感觉上很抠门。
可朱兴德心里却很高兴,继续听知县大人对重刑犯接下来的安排。
朱兴德高兴于没给赏钱,这说明没拿咱家人当上不得台面的下人。
有时候给银钱,算的清清楚楚才是不好的结果。
而咱家,一个泥腿子家庭,并不想和知县大人算的太清楚。
咱们“不明不白”才好呢。
朱兴德更高兴于知县大人那句送两坛酒,听听,是送。不是买。
可通过接触,大人是那种会占老百姓便宜的人吗?不是。
听左里正的孙儿还有岳母和小麦都说过,知县大人生活很讲究,袜子都是咱家不舍得买的缎布,那一看就是不差钱的人。
那么,这说明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