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尚高声唱:
和深山,
住兰若,(注)②
岑岑幽邃长松下,
优游静坐野僧家。
江月照,
松风水,
雾露云霞,
永夜清宵,
境静林间独自游,
清寂安居实萧洒。
杨钦义大叫:“兰若更在当拆毁之首!”
那和尚回答:“那就到深山中去吧!”
“大师在深山中吃什么?”
“吃锄头!”
锄头可种地,可打猎。
和尚大步走远了。
杨钦义长叹了一声。
① 此一句诃佛话引自《五灯会元》卷七。
② 兰若,一二人之小庙,称兰若。
马车顺着山间车道,向少林寺行去。路上只见单个的,或三或两的和尚,哈哈笑着或长歌当哭,各自出山而去,与官兵对面而过,也视若不见,好象这官兵不是来废他们的。
杨钦义坐在车中,只觉得心中一阵难过,大有对不起禅宗和尚的感觉。
马车到了少林寺。杨钦义令官兵原地休息,他下车,一个老僧向他走来。
“大师可是释法秀寺主?”杨钦义问。
来僧道:“不是。法秀寺主在墓地等候大人前往一谈。”
“哎呀,他可别想不开啊!”
老僧笑了:“大人想到哪里去了?大人奉旨领兵前来,不就是砸几尊佛像拆几间殿堂吗?今日拆了,异日还会拨银重建,有什么想不开的?大人请。”
杨钦义打心眼里服了。武宗病重,不知何日山崩。下一个皇帝谁知对佛门是什么态度?世事如棋,谁看得透?这个皇帝下旨废佛,不知哪个皇帝又会拨重金重新兴佛!
杨钦义跟着老僧行至塔林。武宗废佛时的少林寺塔墓群,远没有今日之规模。少林寺建于北魏,至武宗灭佛不过三百来年。十来尊塔墓四周,倒是土坟包更多。
释法秀坐在一个坟头上,说:“杨大人来了,请于石墓上就坐。”
杨钦义本来就是佛门信徒,更因今日之事诡异无比,心中不安,便去石墓坟头上坐下,干笑了两声说:“坐在坟头论兴废,有趣极了。”
释法秀笑道:“大人有些慧根。山坟作证:兴亦好,衰亦好,终归一个土馒头。赵归真,你出来吧。”
坟场中的另一个坟头上,一下子出现了一个道土——赵归真现身了。
赵归真一现身,就对杨钦义说:“杨大人上当了。”他盘膝坐在另一个坟头上,与释法秀和杨钦义成三角之势。
“本官上了什么当?”
“法秀说‘兴亦好,衰亦好,终归一个土馒头’,这话不对。他、表面上对大小寿夭显得毫不在意,可心中计较得紧。杨大人只看这座下的坟,普通僧人一堆黄土,职事僧人一堆石条,高僧却得一座塔基。这不是荣辱是什么?”
“这个……”